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5日 22.0°C-25.6°C
澳元 : 人民币=4.5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2023-06-15 来源: 北美留学生观察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潘多拉魔盒又被日本政府打开了。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

前几天,#日本突然声称核污水危害健康#的话题被顶上热搜。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2

原来早前认为处理后的核污水可以用来喝的日本决定“翻脸不认账”,他们改口认为核污水危害健康,并且在本月的12日正式试行排放核污水。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3

图源央视新闻

日本东电公司表示,陆地排放设施的试运行期将持续两周左右。

试行期间将以不含放射性物质的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方式进行,测试能否将固定量的水排入海中,并确认能否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操控装置来停止排海作业。

试行两周结束后,如无意外,日本所储存的137万吨核污水很大概率将会被排放到太平洋。

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核污水?让我们将目光回到2011年。

2011年日本福岛海域发生7.0级大地震以及地震引发的大海啸,位于福岛的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致使冷却系统瘫痪。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4图源网络

日本东电公司为了让防止反应堆芯熔化,决定采用海水冷却的办法,通过管道将海水灌入受损的核反应堆接触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而这些被灌入的海水受到核污染不能直接排向大海,所以东电公司将所有核污水储存起来,到目前为止,福岛核电站附近已经建了1000个高约12米的储水罐。

12年过去了,福岛核污水的存储量即将饱和,日本政府开始准备“处理”这些核污水,计划终于在今年夏天行动了。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5

核污水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依然一副嘴硬态度,宣称排放的是“多核素处理系统”净化的“处理水”,是安全无害的。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6图源网络

为了让核污水排放的行为变得更加“名正言顺”,日本还反复纠结用词问题.

要求日本本土的媒体、群众等不再使用核污水、核废水这样的字眼,并且在媒体上公开宣称核污水无害,甚至可以直接饮用,企图通过洗白核污水来为排海铺路。

而在一衣带水的韩国,其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民也表示,如果真的安全无害,直接喝不就行了。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7图源央视新闻

时任斐济代总理卡米卡米加也发出灵魂质问,如果经过处理过的核污水如此安全,那日本为何不将其再利用?比如用在日本本国的制造业和农业生产中?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8图源央视新闻

邻国专家建议用核污水搞混凝土基建,日本反对了这一建议,理由是核污水核污水或导致放射性物质氚蒸发,对人体有害。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9图源网络

这“自打脸”的声音隔着太平洋都听到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未能看到任何有关处理后核污水的第三方评估和认证,更没能看到系统全面的环境检测报告。

由此至终,经过“处理后”的核污水是安全无害也只是日本官方的一家之言。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0

国内外核污水排海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日本政府依然一意孤行。

日本福岛大学教授柴崎直明表示:“就算是处理过的水,还是含有超出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有些只超标一点,有些可能含有超标百倍以上的高浓度放射性物质。”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1图源央视新闻

另一位福岛大学教授也肯定了如果向海洋排放核污水一定会出现问题。

一直以来日本科学界和民间团体都为日本政府建言建策,提供五种核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排入海里、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2图源央视新闻

其中固态化埋入地底被认为是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案。

日本化学工程师、日本原子力市民委员会委员川井康郎认为,通过挖混凝土坑,然后用核污水进行砂浆固化,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内辐射会衰退,这样对人类的影响是最小的,当然成本也是最高的。

但是这一方案并没有被重视。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3图源央视新闻

在所有合理、有效又安全的方法之外,他们选择了一条最省钱、最自私的方式,那就是直接将核污水排向海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海洋是全世界的公共财产,不是日本的“下水道”。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4图源央视新闻

这种为了自己省钱却让全世界买单的做法,是极端自私和不负责的行为。

如果核污水真的像日本政府宣称的那样是安全无害的,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向国内的湖泊排放呢?

为什么急于修建和启动排海隧道,迫不及待要将核污水排出海洋?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5

海洋孕育了地球生命,也孕育着整个人类文明。地球上,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规定核废料不能排放,只能长期储存。

如今,日本政府和日本电力公司不顾国内国外多方反对,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意孤行向海洋排放核污水。

这一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且向世界各国转嫁风险。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6

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危害不可估量。

福岛核污染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而且很多放射性元素目前根本没有办法处理,随着洋流的扩散将会污染全球的海洋、海洋生物以及人类自身。

根据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在2012年发布的计算机模型显示。

由于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太平洋洋流,一旦核废水入海, 57天内将会污染大半个太平洋,3年后将会扩散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7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王悠表示:“核污染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例如铯元素。铯会在不同的器官中富集......海洋生物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会形成一个复杂的食物链,这个元素可以通过食物链的层层传递,最终影响到人类。”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8图源网络

实验证明,如果长期食用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海产品,一旦体内的放射性元素积累超过临界点,那么将会引起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损伤,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胎儿畸形等问题。

根据最新的检测,当地沿海鱼类体内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铯已经超标180倍,其放射性物质在10年后将会蔓延全球。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有长有短,短则一秒,长则数十万年以上。

而日本福岛核污水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氚的半衰期约13年,碳-14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19图源央视新闻

所以不仅当代人会受到核污水放射性元素的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如今日本政府已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这将会给全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20

虽然目前依然处于试行阶段,但是不难猜测如果试行顺利,恐怕核污水排海将会成为定局。

对于我们普罗大众最关心的一定是食物安全问题,那么面对核污染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腾讯医典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通过正规途径购买海鲜等食物

至少从目前的来看我们很难用肉眼分辨食物是否受到核污染,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正规的、大型的商场购买。

因为这些正规的售卖场所对各项指标有着严格的监管,也就是有专业机构帮助筛选出了合格的食品,有一定的质量保证。

2.尽量少吃危险性食品

前段时间有新闻指出日本福岛海域附近捕获的石斑鱼、黑鲉等先后被检测出辐射水平超标。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21图源天下财经

所以部分源于日本进口的海鲜,建议尽量少吃,而且顺着洋流方向洄游部分鱼类,如鱿鱼、秋刀鱼、鳕鱼,银鳕鱼,明太鱼等要慎食。

3.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

人体对极少量辐射有一定的耐受性,少量偶尔吃受辐射的食品不会有太大损害。但是如果误食大量的核污染食品,并且出现以下症状就一定要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下降、头晕等轻微症状;自发性出血,比如鼻腔、口腔、牙龈出血;腹泻,严重可能造成出血性腹泻;呕吐;皮肤发红,甚至出现皮肤脱落;脱发等。

另外,大家也不需要囤碘片、碘盐来“抗辐射”,更不需要乱服药物。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22

日本正式排核污水入海,这一代中国人的灾难开始了?(组图) - 23

关键词: 核污水日本中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FCCP
FCCP 2023-06-15 回复
即然如此,中共国海鲜到底还吃不吃?
cheungwanc
cheungwanc 2023-06-15 回复
不慌,不慌,小心就好。
樱花-de-眼泪
樱花-de-眼泪 2023-06-15 回复
哪些食品是触犯禁忌的。
阿楠正传
阿楠正传 2023-06-15 回复
注意避免受到核污染的食品。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