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鸡肉会致癌?牛津大学研究:吃鸡或会增加3种癌症风险,靠谱吗(组图)
“牛津大学发布研究,吃鸡肉会得癌症,不要再吃鸡了!”
一天早上,刘大叔的好友群弹出这样一条消息,有人分享了“吃鸡肉会致癌”文章,还呼吁大家不要吃鸡肉了,小心得癌。文章还说得有理有据,还是牛津大学的研究,信服度就更高了。
看完文章后,刘大叔整个人都不好了,心想自己作为一个广东人,无鸡不成宴,隔三差五就吃鸡,吃了几十年,竟然是致癌物!吓得他饭都不吃了,立马约了体检筛查自己是否有癌症。
那么问题来了,吃鸡肉真的会致癌吗?今天就来聊聊鸡肉这个事
一、牛津大学:吃鸡会得3种癌?
“吃鸡肉有致癌风险”这个说法来源于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记录了47.5万名37到73岁的英国人2006年至2014年间的饮食情况,并且分析了饮食与所患疾病种类的关系。
经过9年的随访调查,结果发现,每天多食用30克鸡肉,会使前列腺癌风险升高11%、黑色素瘤风险升高20%、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升高26%。
看完这篇报道确实让人非常吃惊,这对于鸡肉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噩耗,那么问题来了,鸡肉还能继续吃吗?
首先上面这个“吃鸡肉致癌”的研究,只是一个关联性研究,只能证明吃鸡肉可能与某些癌症有关。没有说明鸡肉致癌的机制和原因,并不能证明鸡肉直接导致了癌症。
而且,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50多万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吃鸡肉要比红肉更健康安全,或可减低患癌风险。
所以说,鸡肉是否致癌还有待研究,至少目前这个研究是站不住脚的,况且鸡肉营养价值高那是公认的,低脂肪、高蛋白、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因此,鸡肉还是可以继续吃的,食用鸡肉利大于弊。
二、鸡含大量激素,吃了容易性早熟?
被各种科技和狠活儿包围的当下人,食品安全似乎是个大问题,有人说现在的鸡都是打激素长大的,含有大量激素,小孩吃多了容易性早熟,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目前并没有权威依据证明鸡肉会导致性早熟。
鸡长得快是品种所致的,比如白羽肉鸡,这种鸡生长速度快,只需要42天就可以出栏,长得快是因为基因好,吃的也是优质的饲料,长得也就快了。而且出栏前会有严格的抽检制度,一般不需要担心。另外,中国是有法规禁止在养殖过程中给鸡打激素的。退一万步说,即便鸡肉中含有激素,烹饪过程中也会破坏这些激素,并不会对内分泌产生明显影响。
其实,性早熟是一种个体发育的变异,多数人都是原发性的,病因不明,目前并没有权威研究证明吃鸡肉和性早熟有关,因此无需担心吃鸡肉会导致性早熟。
三、鸡肉的4个谣言,你信过几个?
1、十年鸡头赛砒霜?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人们担心鸡头中积累了有毒物质,食用鸡头会摄入有毒物质,但其实鸡摄入的食物需要经过肠胃、肝肾的代谢,并不会积累到头部。所以这个说法不可信。
2、鸡屁股不能吃,有毒素积累?
鸡屁股上的尾脂腺和腔上囊确实不能吃,但市面上在售的鸡屁股在屠宰过程中就将这些腺体摘除了,无需过于担心。
3、鸡翅尖是打针的地方,不能吃?
养殖鸡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用到抗生素,但一般会用在翅膀下面皮松的地方,并不会打到翅尖位置。而且,即便打了针,药物也会扩散到各个地方,并不是打针的地方就不能食用。
4、鸡脖有淋巴不能吃?
鸡脖处即便有淋巴,也可能是淋巴集结体,多数分布在皮下位置。只要没有发生病变,将鸡脖充分加热少量食用是可以的,若是担心最好将皮去掉再食用就好。
四、真正要少吃的是这2种肉
红肉
红肉是指生肉呈红色的肉,像羊肉、牛肉、猪肉、马肉、兔肉、驴肉、鹿肉等都属于红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经发报告称,每天食用100克以上的红肉会增加17%的患癌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15年将红肉列为「第2A 级」致癌物,也就是可能致癌物,指的是在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的致癌物质。
加工肉
腊肉、咸鱼、培根、火腿等经过腌制或加工的肉类,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杂环胺、N-亚硝基化合物等多种有害物质,经常食用,会增加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癌变的几率
鸡肉致癌的研究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相反鸡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所以不用过于担心,该吃还得继续吃,真正要少吃的红肉和加工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