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经济发展成果“晴雨表”,陆20%青年失业率说明什么?(组图)
学术界认为,就业是衡量经济发展成果最真实的「晴雨表」,反映GDP增长有效与否。20%的青年失业率令大陆经济复苏与否再受检视,不过有学者提出,该数据仅能让外界管中窥豹,视为全貌并不合理,而未来的就业问题会更严峻,解决方法还是要回归促进民营经济、改善市场环境及发展服务业。
▲北京一家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图/记者蔡仪洁摄)
2020年以来,大陆受新冠疫情封控、全球经济下行等综合因素影响,遭遇1949年以来的第三次失业高峰。前两次分别为1973至1979年期间,大量知识青年返城产生的就业危机;1998至2001年大陆国企改革导致的失业潮。
▲过去5年大陆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图/记者蔡仪洁制图)
大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分别为4.9%、 5.2%、5.6%、5.1%、5.6%;今年一季度略有下降至5.5%,其中16-24岁劳动力1至3月失业率分别为17.3%、18.1%、19.6%,4月攀升至20.4%,达到历来最高。
「从总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是压力依然较大」,大陆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公开表示,目前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稳定和扩大青年人的就业仍需持续加力。
大陆经济学者王明远则认为,以4月16-24岁失业率20.4%当作整个青年群体失业率「并不合理」,因为此年龄段人口劳动参与率不高,数量较2018年仅增加100余万;但仅5.1%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亦与大众实际感受不同,而统计失真原因包括每周工作1小时就算就业等、灵活就业人员多达2亿等。
▲火热的摆摊经济。(图/记者蔡仪洁摄)
严峻的失业率折射的是大陆经济现况,数据显示,第一季度GDP按年增长4.5%,外界看好和看衰的声音争论不休。从各地火热的地摊经济到申请人数飙涨的外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或许能看出大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势头。
北京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孙立平指出,根据资金走向,中国经济前景短线的偏乐观,长线的偏悲观,预计会面临时间不短的「经济收缩期」,而新冠疤痕效应影响的不仅是人心,还有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本及就业市场。
▼ 大陆疫情解封后,即时享受类消费出现报复性反弹。(图/记者蔡仪洁摄)
令人更担忧的是,今年大陆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158万人。实际上,大陆青年失业危机已非短线问题,由于整体经济放缓已成趋势,要再增加职缺难度更大。
外界预估,大陆2025年毕业数将超过1900万人,达到新高峰,而「05」后年轻人更倾向于到城市,农村缓冲作用将逐渐消失,在失业量未消化完,新鲜人却在递增的情况下,就业危机成大陆经济复苏下的巨大挑战。
王明远认为,改善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唯一通道,离开以上3项谈就业,目前是行不通的。
大陆官方则向外界积极喊话称, 随著经济持续恢复,特别是服务业持续好转,加之稳就业政策显效,就业形势有望总体稳定。政府各部门不断推出各项帮扶措施,例如人社部6日启动2023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千万职缺。
地方政府亦出招安抚待业青年,其中河南补贴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300元人民币,困难毕业生发放2000元人民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