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国夫妻在日本生了7个小孩!他们揭开了国人移居的另一个真相……(组图)
在日本养育7个孩子,是种什么体验?
最新一期的“和之梦”纪录片,采访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在日华人家庭。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庞大”。
在如今这个讲究精细化养娃,家庭人口数量愈发精简的时代。子斋的家庭有足足9口人,养着7个孩子。
最小的孩子刚出生没几个月,最大的孩子已经21岁了。
一家人出去吃顿萨莉亚(平价餐厅)要花800多人民币,买菜按箱买,每天换下来的衣服几乎叠成小山……
这样的生活,真的幸福吗?
每天早上5点多,妈妈子斋开启一天的生活。
首先要做的,是一大家子的早餐。家里7个孩子年龄跨度超过20岁,加上居家办公的丈夫,大家需要的早餐也各自不相同,需要准备的食物量很大。这期间,小一点的孩子还时不时地哭闹、捣乱一下,一秒都不得休息。
做好孩子们的早餐后,子斋还要负责做高中生老二的午餐便当。小学生老三老四老五的午餐由学校提供。
相比其他家庭来说,子斋的工作量要比其他家庭主妇高得多,而且全都由她一个人做完。孩子们不参与家务,而丈夫只负责赚钱养家。
连拍摄导演都感叹道:“在家里用跑的,我头一次见。”
7点半之后,孩子们开始走出家门去上学。连小学一年级的老五也是自己去上学的。
紧接着,子斋抱着一个,推着一个,来到附近的保育园。因为日本是孩子出生50天就能送去保育园了,所以两个孩子都可以交到保育园那里。
一直到现在,她才能享受一点属于自己的时光。
但谈及生了这么多孩子,子斋却说自己一点也不累,因为这些孩子都是自己愿意生的。她就喜欢孩子,也享受着照顾孩子的点滴,于是繁杂的家务也“一下子就做完了”。
她的丈夫虽然也有犹豫,但后来还是决定支持。
于是从两个,四个,再到现在的7个,一个家庭逐渐壮大起来。
在这期间,的确有压力——每个月光是花销就要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1万元)。虽然丈夫的工作还算稳定,但现在还是月光的状态。
当然,日本社会的鼓励生育氛围也对这个家庭有一点帮助。在子斋的抖音号里,她曾经提到过日本生得多补助也更多。怀孕4个月以上,无论生育与否政府会补贴42万日元(近3万元),营养费,刚出生的母婴用品都不用自己掏。
每四个月还能收到日本政府打来的补助金。一年10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3万元),也够孩子们花一阵子了。
(3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7万)
而几个孩子也基本不用她操心,非常懂事。老二学习好,成绩排名年级第一,有机会保送到庆应大学。还很会体谅妈妈,经常帮妈妈照顾弟弟妹妹。老三学习也很主动,早上5点多就起来看书了。在小学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能看得出来,这种“放养”的教育反而让他们更加自觉了。
然而,就像每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中国家庭那样,“融入”永远是一个烦恼。家里孩子太多,她在照顾孩子生活已经占了大多数时间,无法再对孩子进行更精细的照顾。
了解过这个家庭的人们会发现,今年21岁的长男显得格外沉默。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漫画家,现在在家里画着漫画,不常出门。
他跟老二一样,在中国一直生活到小学。2009年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举家来到日本生活。而这两个有过中国生活经历的孩子在融入日本社会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更为年长的老大刚到日本时,由于不会说日语,也不懂得日本文化及日本式的人际关系,在学校被同学排挤,性格也变得内向。老二则在同学面前干脆不提自己是中国人。
年纪小一点的弟弟妹妹也对中国不甚了解。当导演问老四喜不喜欢中国时,老四直接回答“不太喜欢”。在他们眼中,中国代表着妈妈生活过的乡下,仍然充斥着贫穷和老旧。
当导演给他们展示中国现如今发达的科技,他们表现出十足的震惊……
在日本,“读空气”、“跟别人保持一样”是一种社会氛围。也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孩子们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不同之处”。
子斋日语不好,也无法在孩子们面临日本社会的各种问题时给予帮助。这成了她最大的烦恼。
但谈及未来,她表示还想继续生,生第8个。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家庭还将继续扩大……
这个庞大的家庭非常特殊,9个人的家庭似乎自成一个小社会,大家之间的关系既亲密,又相对疏离。
但看到这个影片,我却注意到,这个家庭似乎也代表着在日华人的一个共性。
我也经常在抖音上看到在日华人分享的种种日常。他们的在日本长大的孩子,有的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喜欢吃中国料理,向往中国。有的不会几句中文,甚至不愿意开口讲中文,跟家长说话一个说日语一个说中文,显得有点滑稽。有的会回避,甚至厌恶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
当两个文化交互,必定有冲突的地方,也在冲突中逐渐融合。
当出现冲突时,冲突到底要如何化解。而当融合时,到底融合到何种程度才是“理想状态”?
这个问题,似乎值得所有想要移居的家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