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都是自己人捧场 去美元恐遭美抽银根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大国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有人着眼于这对中国全球战略布局意义重大,有人看中的是“铸币税”的特权。乌俄战争以来,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让人民币国际化的声浪增加不少,但实质效果则有待后续观察。
近几年,中国用尽一切手段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例如借由其庞大的外贸购买力,尽可能争取以人民币定价及清算。再如透过一带一路进行人民币的资本输出,希望带动沿线国家以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货币。这些努力的成效如何?根据中国银行的“离岸人民币指数”(ORI),在2014年美元、欧元、英镑、日圆与人民币等5种货币的离岸指数分别是48.8%、25.9%、5.8%、5.6%与1.2%。截至2022年第3季,人民币的离岸指数只小幅成长至1.84%。
另一项指标是中国银行的“跨境人民币指数”(CRI),在2022年第4季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跨境货物贸易结算与跨境证券投资中的使用比例继续提升,但在全球支付清算中的使用份额回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快速成长,在2021年已达到36.61兆元人民币。但若细看其交易对手可发现,有高达48.6%的交易,是由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交易产生。第2名到第4名的交易对手分别是新加坡、英国、澳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排序与中国对外贸易伙伴的排序有重大落差。根据统计,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依序为美国、日本、韩国、越南与德国。这应该是中国特别运用一些措施,来冲高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的量而造成之奇异现象。当然把与香港的贸易也纳入计算,也将使得整个统计数据垫高不少。
2022年初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西方国家将俄罗斯剔除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外,迫使许多贸易转向中国。双方同意使用人民币交易,因为中国认为可借此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俄罗斯则认为还可借助人民币这一管道,免于被全面封锁。刚开始双方不断宣称,美元的武器化将降低美元的普及率,造成美元霸权的崩溃,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但这一年多来却出现新的问题,由于中国以人民币向俄罗斯购买大批石油等物资,使得俄罗斯累积了可观的人民币。但俄罗斯急需将这些人民币换成美金与欧元,以供其他用途,甚至俄罗斯成为全球第四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当国际上越多人抛售人民币,中国必须有更多的美元储备,来维持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汇率稳定。因此2023年4月5日,俄罗斯央行第一副总裁Dmitry Tul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是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且以人民币交易,但是中国央行不希望人民币在海外流通。
同时,俄罗斯央行发表金融审查报告中表示,使用人民币的风险在于它国际上的流通性不足,常遇到不可兑换或仅能有限兑换。同时,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之金融衍生性商品市场通常不发达,难以使用对冲工具来规避风险。再加上这些愿意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其双边贸易往往不平衡,让货币结算过度复杂化。且俄罗斯抛售人民币以换取美元或欧元的过程中,添加交易的复杂性与成本,也增加交易过程中的支付风险。因此,俄罗斯央行鼓励出口商使用原来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合同,并使用西方国家货币结算。(作者为台湾金融研训院永续金融召集人)
人民币国际化搭配能源交易的去美元操作,会让中国成为美国的眼中钉,甚至对中国进行全方位压制,对中国抽银根。人民币在自身条件还未具备之际,就抛出“去美元化”声浪,引来美国警惕与反击,未必是好事。
美中关系的紧张与对抗,并不只集中表现在地缘政治冲突而已,而是背后还有美元霸权的兴衰问题。这当然是因为背后还有人民币国际化与去美元化现象。
围绕着这个现象的解读,其实有很多迷思,值得进一步探讨。原来我们已经不能单纯谈国际金融,或者单纯谈地缘政治,而是必须同时面对这两者的互为表里。
去美元化的背后,主要就是使用人民币来做贸易的结算与支付。最近这个现象表现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因为美国对俄罗斯与伊朗有经济制裁,限制他们在能源贸易上使用美元结算系统,这就逼他们只好使用其他方式来替代,给人民币提供了机会。这种情况下的去美元化,其实是不得已的。
第二个是俄罗斯与伊朗之外的其他国家,包括一家中国企业与一家法国企业的交易用人民币结算,中国与巴西之间的一些贸易增加人民币的使用,沙特阿拉伯要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东南亚国家要增加本国货币在贸易结算的使用。短期内爆发这些情况,使得去美元化有可能形成风潮,于是这个话题最近开始热门起来。
这里出现一个迷思,原来国际货币有两大面向,第一是交易需求,进行贸易的结算与支付;第二是资产需求,包括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资产,以及民间投资人、投资机构与银行的安全资产,成为价值储藏的工具。观察一个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已经不能只是局限在交易需求而已。事实上,在这两大面向当中,资产需求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交易需求,成为国际货币最重要的特质。
在贸易的结算与支付方面,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从原本的不到1%,上升到约2.7%,显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在上升。美元的市场份额则从原本的超过60%,下降到目前约40%。在储备资产方面,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从原本的不到1%,上升到约2.8%,与此同时,美元的市场份额从原本的超过90%,下降到目前约60%。
可以看得出来,美元的分量虽然在下降,但是仍然是国际货币当中的老大哥,人民币的分量虽然在上升,但是还有英镑与日圆要追赶,之后才是挑战欧元,目前直接说要挑战与取代美元,确实言之过早。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取得一些进展,但是要以此来宣称去美元化,还不成熟。这里的重点是,在资产需求方面,美元根本没有对手,而人民币在国际化方面是有取得进展,不过主要是在贸易结算与支付方面。
国际货币的较量主要在资产需求,而不是交易需求,这是因为当其他国家取得人民币的时候,他们要考虑的是,短期内能用人民币转换成什么样的投资工具。
对照一下,美元投资人在取得美元现金之后,可以转去买美国公债。大家都知道,美国公债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流动性高,安全性高,于是任何美元资金都可以先到美国债券市场去停靠。想像一下,如果巴西、伊朗、沙特阿拉伯或俄国拿到了人民币,那他们有一个现代化的人民币债券市场,来停靠他们的人民币现金吗?人民币计价在债券市场有可信的评等机构来服务吗?债券市场的交易价格有自由化吗?
中国的经济规模与贸易规模够大,使用人民币确实有成长空间,但是人民币不能只有外汇市场的现代化与自由化,而是在债券市场也要配套才是。(作者为总体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