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AI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各国AI监管侧重有何不同?(组图)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的人工智慧(AI)发展热潮仍在继续。三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集中在5月的最后两天发布了鼓励AI发展的政策档,再次展现官方对于这个科技战最火赛道的支持。
据《证券时报》报导,上海星期二(5月30日)发布有关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文件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人工智慧创新发展专项等引导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资料、算力等人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同天发布的两份档,则提出了2025年人工智慧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等具体目标。同时也针对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系统构建大模型等通用AI技术体系等五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国产人工智慧晶片实现突破,并围绕金融、医疗、自动驾驶等六大领域部署了AI技术创新应用相关工作。
全球的人工智慧(AI)发展热潮仍在继续。(路透社)
深圳星期三(5月31日)发布的推动人工智慧发展应用的方案也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慧创新应用先导区,努力创建全球人工智慧先锋城市。方案明确,要建设城市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推进「千行百业+AI」,鼓励金融、商务、工业、交通等领域企业通过人工智慧对现有生产、服务和管理方式进行升级。
可以看出,近期接连曝出的AI假新闻、AI诈骗事件,并没有动摇中国官方对于AI领域发展的大力支持。而放眼国际,当外国政要和专家正为如何管控人工智慧威胁争论不休时,中国对AI的乐观与热情,以及在这一领域的高速发展,都显得格外独特。
中国AI发展雄心
中国对AI发展如此热衷,各个城市争先恐后推出支持举措,与国家数年前便定下的宏大目标的阶段性期限逼近密切相关。
百度3月16日下午于北京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
中国国务院在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慧发展规划》中提出,2020年中国人工智慧总体技术和应用要达到与世界先进水准同步;2025年要实现人工智慧基础理论重大突破,让人工智慧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2030年人工智慧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更是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准,让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创新中心。
十几年内要在AI领域领先世界,对于中国是个挑战极大的目标。或许是受中美贸易科技战、疫情以及对科技企业整改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官方并没有宣布已达成2020年的目标,但同时也没有要放弃或调整接下来两个目标的迹象。
这意味著,留给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完成基础理论重大突破和在部分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剩两年半了。而从去年底聊天机器人ChatGPT现象级爆火后,中国科技公司们推出的对标产品的表现来看,至少在生成式AI这个领域,中国还没有多少优势。
另一方面,《哈佛商业评论》2021年的文章曾指出,尽管中国在AI领域研究论文的数量,已从1997年的1086篇,跃升至2017年的3万7343篇,超过了美国同期的数量,但学术研究并不一定能转化成在AI领域的创新和取得全球领导地位的优势。
《哈佛商业评论》指出,尽管中国(深蓝线)在AI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黄线),但学术研究并不一定能转化成在AI领域的创新和取得全球领导地位的优势。(互联网)
文章也总结了中国在AI领域取得极速发展的优势条件,其中包括庞大市场所能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料,以及同时拥有对AI发展的大力支持措施和相对薄弱的隐私保护法规。文章举例,中国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为专门从事面部识别的AI公司创造了极佳条件——而在对隐私有更严格规定的国家和地区,这个领域的发展会困难很多。
各国监管侧重不同
中国并非没有针对隐私资讯保护的法规,但不论是2021年通过的《个人资讯保护法》,还是今年4月提出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务管理办法》草案,都没有禁止或限制相关企业获取个人资讯,只是强调收集、处理个人资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资料包含个人资讯时,应当征得个人资讯主体同意等。
另一方面,生成式AI服务管理办法的侧重点,也并不在对个人资讯和隐私的保护,而是更强调生成内容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含有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或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极端主义、民族仇恨、可能扰乱经济及社会秩序等内容。
商家用AI换脸技术,让主播冒充明星带货。(网络资源图)
该管理办法同时也明确,中国支援人工智慧演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
人工智慧成为主流发展的当今,中国并不是在唯一表态支持发展的同时,也对AI提出监管意见的国家。
科技专家警告 人工智慧威胁等同大流行病与核战争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AI政策观察平台(OECD.AI)官网汇总的资讯,目前有69个国家以及欧盟针对AI发展提出了战略规划。这些国家中,不少也已经推出或正在研究针对AI的指导意见和监管措施,但其力度和方向却存在不小的差异。
OECD.AI官网资讯显示,目前有69个国家以及欧盟都针对AI发展提出了战略规划,其中不少也已经推出或正在研究针对AI的指导意见和监管措施。(OECD.AI官网截取)
举例来看,和中国一样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同样大力鼓励AI发展,但尚未推出明确针对AI的规范或监管条例。而作为亚洲发达国家的日本,虽然没有针对AI的禁止性法规,但对AI风险持谨慎态度并出台了指导性规章;同为发达国家的韩国,则在允许AI发展的前提下,预计年内将出台对AI应用划分风险等级、并提出不同监管要求的法规。
欧美发达国家中,美国作为AI领域领导者,虽然联邦政府层面尚没有限制AI的法规,但近期也有不少官员表达了更强的监管意愿;同时,美国不同的州和组织中,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监管措施。美国的邻居加拿大,则正在推动人工智慧与资料法案(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Act),明确AI对个人存在的威胁并监管其发展。
对AI监管态度最为严格的欧盟,则在2021年就提出了《人工智慧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强调要通过建立法规监管体系管控风险,保证AI发展安全、符合道德规范且值得信赖。这个法案对不同领域运用AI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禁止在「不可接受的风险(Unacceptable risk)」领域使用AI技术。不过,并非所有欧盟国家都认同这一法案的风险划分,例如法国的AI视频监控计划,就与欧盟法案相悖。
2017年,Tesla创办人马斯克等全球116名AI专家发联署信,要求联合国禁止各国研发杀手机器人,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路透社)
另一方面,虽然成员国对AI监管的态度不一,但七国集团(G7)的数位和技术部长4月底结束在日本的会议后,同意在保持开放有利的环境前提下,基于风险推出针对AI的监管法案。另据白宫官网星期三发布的联合声明,美国与欧盟5月底在瑞典举行的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会议上,也讨论了AI的潜在监管问题,并就监测和衡量现有和未来AI风险达成相关合作。
总体来说,对AI进行监管的呼声在发达国家更高涨;而相比亚洲国家,欧美国家对AI发展的顾虑普遍更多。
富贵险中求?
除了政府层面的态度差异,「人工智慧威胁论」也是业内人士和普通民众关注的重点。随著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少人担心AI将可能取代数以百万计白领的工作,甚至强大到威胁人类生存。
例如,超过350名AI科技业领袖与专家星期二(5月30日)联名警告,AI带来的灭绝风险,与大流行病、核战争等其他社会规模的风险并列。此前也有逾千名行业人士,在3月呼吁暂停开发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至少六个月,称其对社会和人类构成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美国市场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2022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民对AI技术前景最为悲观,只有35%的美国人认为AI的好处大于风险;而中国则是世界上对AI最乐观的国家,有近八成的中国人相信AI带来的好处胜过风险。
机械人发展迅速,外界不少人忧虑机械人会失控,做出伤害人类的行为。但似乎在上演《演能叛变》般的情节之前,机械人对人造成的伤害,是来自机械人的网络安全问题及黑客,而非AI本身。(网上图片)
从大力鼓励发展到实施更强监管,似乎是每个新兴领域都要经历的过程,AI这个规模庞大、充满机遇的市场自然也不例外。
据国际资料公司(IDC)预计,2023年全球AI领域收入将突破5000亿美元(下同,约6755亿新元)大关。IDC也预测,中国AI市场支出规模将在2023年增至147.5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十分之一。
聊天机器人ChatGPT认为,反对监管AI的理由,包括过度监管可能会使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科技竞争时,落于下风。(路透社)
如果询问ChatGPT是否应对AI实施监管,它给出的反对理由中,包括了监管无法跟上发展速度、监管将限制行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监管会使相关企业面临过大负担,以及过度监管可能会使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科技竞争时落于下风。
或许正是这最后一个理由,让中美这两个开打科技战的国家,都不愿针对AI推出更强硬的监管措施。虽然有专家分析,即便是中国最好的大语言模型生成技术,依旧比美国落后18个月到两年,但这样的差距并不会让美国掉以轻心——特别是当中国看起来已经铆足了劲、准备通过AI来一场富贵险中求的弯道超车时。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