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吃瓜图鉴:北美热衷犯法,土澳学生循规蹈矩(组图)
最近,留学圈的瓜,真是一个接一个,以UCSD为首的北美队拔得头筹,再一次为留学瓜圈夺得杆位。不得不承认,现在留学生吃瓜可真是越来越专业,起步就是20页PDF文档,条理清晰,起因结果跌宕起伏,故事可读性极强,甚至还有定时Zoom链接,当事人出面直播讲解...比起北美的“监狱瓜”,英国留学生还是略逊一筹...
我是Sue,一个在湾区写代码的程序媛。
稍微有点网感的朋友应该知道,过去一周里留学圈曝出的瓜又一次刷新了人类认知下限。
至于是什么,自己去查。
不过稍有一点履历的留学生大概知道,以前留学生吃瓜的成本很高,不仅要围观微信群对骂,还要刷朋友圈的小作文,要把瓜吃全,可能还得下载个小红书,还要关注当事人的Instagram,留意最新进展。
谁家的项链被室友偷了,谁家欠了房租跑路,谁家的男朋友被发现国内有另一个女友,不切个三五个app,故事根本看不全。
我觉得以前的留学瓜圈博主们,吃瓜难度不亚于现在的站姐,既要截图转发,又要负责给新人从头讲解,留学圈的瓜之多,养活了不止多少rapper/夜店自媒体。
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的表达能力都提高了,素质也提高了。
现在留学生吃瓜,起步就是20页PDF文档,条理清晰,起因结果跌宕起伏,故事可读性极强,甚至还有定时Zoom链接,当事人出面直播讲解,欢迎所有人来看来听。
也不知道PDF文档吃瓜的鼻祖是谁,简直造福了所有吃瓜人群,就连我这种下架了好几年的老学姐,手里留着几个留学群没退,偶尔起床点开PDF都能刷个半小时。
这不比P站好看多了?
当然看多了,发现虽然都是留学圈的瓜,故事无非是男女或钱财,但实际上,不同国家的留学圈,吃的瓜其实各具特色。
举个例子,打开瓜起初看着平平无奇,文本很平淡,配图也只有微信截图和几张生活照,但仔细一看,每一句都是在国内要进局子三年起步的事情,大概率在北美。
北美瓜圈真的很卷,但凡一个瓜能在北美出圈,那这个瓜一定是刷新下限的故事,在哪里都能出圈。
小到蹦迪A卡撩妹不付钱被大哥摁头猛揍,大到怀疑对象出轨一脚油撞进别人客厅,北美的包容度非常高,小偷小窃、代考代写、被对象绿之类的故事都不够格出圈的,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就好像在纽约,大家都习惯被渣男渣了,在洛杉矶,没被华人车行骗过那根本不算买过车,在尔湾,没见过几个捞女和二奶这尔湾算白来,而在湾区,满地都是离岸高华,大家都习惯了餐厅里比油烟味更冲的爹味,以及小红书上po娃晒房秀年包的“鼓励年轻人转码贴”。
甚至在一亩三分地上也出现了“搬运国内老婆”的指南贴——
但如果你打开另一个PDF,发现里头无非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二手物品交易问题,比如买到了只有三条腿的床架,或者外卖螺蛳粉少给了两包辣油,或者买到的花瓶是喝完的饮料瓶摘了标签,那大概率是英国的。
虽然古早英国留学圈也曝出过一些惊天大瓜,但在社会伤害上不足以和北美相提并论,无非是一些男欢女爱或者是捞男捞女的故事。
从更高频的瓜来看,英国的瓜更多是一些生活里细枝末节的小事,可能因为英研只有一年,其中3个月放假,3个月去欧洲玩,3个月读书,剩下3个月运营小红书和Instagram,根本没时间整瓜,忙得很。
欧洲的瓜不多,大家都很端着,眉宇间透露着中产的玩味和骄傲,就算有多离谱的经历也不过当个段子跟朋友分享,写PDF或者让自媒体曝光,在欧洲留学生眼里太掉份儿。
但如果这个PDF看上去非常语无伦次,故事讲不清楚还喜欢乱骂人,要么骂代写跑路,要么骂小组作业队友划水消失,这种事情大概率发生在土澳。
在瓜的阈值上,土澳似乎和别的地区慢半拍,除了许多年前惊为天人的一出天台爱情以外,其他的瓜多少有点差强人意,在瓜的发展速度上有点像树懒。
土澳对瓜的要求不高,只要是能吐槽的东西都可以被定义成瓜,所以不是很卷,当然阅读体验也不是很好,毕竟队友消失和代写跑路这种事,不需要再花个5分钟读别人的体验,大部分的读者自己就经历过了。
最后说一下日韩留学生。因为国家相近,吃饭口味也相近,日韩留学生的瓜多集中在餐厅避雷和服务态度曝光上,同样也属于一些不痛不痒的瓜。
或许是在日韩留学的同胞们更为勤勉一些,没有太多闲时像北美留学生一样作妖,瓜风朴实无华,比起其他地方,会多一丝生活气息。
个人观察,大部分主动曝光瓜的人,多为在生活中遭遇了不公甚至是伤害,希望通过公众的目光维护自己的权益,亦或是打击当事人,让对方受到应有的惩罚。
自媒体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发声渠道。只是当这种发声渠道日益壮大的时候,有时我们会忘记那些维护权益的最基础的通道。
报警,求医,上诉当地法院,这些能够为受害方维护实质利益的方式,在自媒体时代往往被忽视,大家追求群众的同情,却忘记了那些落到实处的操作是什么。
公众的目光固然重要,但如果可以,我更希望在下一份PDF里看到,受害方已经采取行动,当事人已经被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