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26.8°C-28.9°C
澳元 : 人民币=4.5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2023-04-27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因为老公工作调动,我开始关注北京的楼盘。在网上查找楼盘信息时,进入了各个楼盘业主论坛,结果发现大家谈的全是择校问题

不仅是小学升中学的家长很紧张孩子能去哪所学校,哪怕是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家长们也有一套一套的讲究。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

但给我带来冲击的不是紧张的择校,是在家长们择校过程中讨论并传达出的西方教育理念

本来我对于搬迁到北京兴趣不大,海南的生活很舒服,生活成本还低。可是查询了不少论坛后,我发现我原来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远远落后于外界。

而网络上北京的家长有一种特别的氛围,这种气息虽然陌生,却让我相当兴奋。我感觉北京的资源信息很丰富,平台更大,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一家义无反顾地搬到了北京。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2

理想与碰壁

我们在北京买了房子,儿子就近上了一个小学,我准备在他小升初的时候,争取让他进重点。

小女儿需要上幼儿园了,我在打听幼儿园的过程中,发掘到各种教育论坛和博客,开始接触西方教育思想。北京的不少家长都有海外工作或留学的经历,他们大大打开了我的视野,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学习动力。

经过仔细比较,女儿被我送进了一所新加坡人办的双语幼儿园。

几年后,要给女儿选小学了,我选了一所很小众的私立学校。后来我发现,这里几乎集中了北京市所有另类的家长。

这所学校是一个对教育极有热情的高材生创办的,租了一个不大的场所作为校址。学校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收费比一般私校低,主要是为了实践大家的教育理想。

家长们的受教育程度很高,思想特别活跃,对办学的参与程度很深。

于是这么一群眼里闪着理想光芒的人聚到了一起,他们希望避开应试教育,以西方教育理念为基础,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个性能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爱中自由成长。

学校的办学形式向西方学习,小班授课,老师的办公桌设在教室里。无论是老师的工作氛围,还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都特别温馨和真诚,家长们去了学校感觉很贴心,小孩子也过得非常愉快。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3

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家长们发现问题了。

这样的学校虽然非常人性化,可是招募到的老师,教育热情高于专业能力。因为学校首先找的是有爱有教育理想的人,这样它的招募范围就变窄了。

再加上这所学校待遇不高,也不像公立学校那样稳定,对老师的吸引力有限。所以进到这里当老师的人,往往有理想有爱心,专业水平却很不整齐。

比如我的儿子在海南上小学时,学拼音对他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可我女儿却学得糊里糊涂的。

我是那种对孩子盯得不算紧的妈妈,有些家长几乎全程介入教学,一堂一堂地在学校里听课,发现老师教学水平不高,在家长会的时候提了出来。

家长们慢慢发现,大家抱着很大期望的私立学校,它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却又产生了另外一些问题。

当大家发现这里的教学质量没有我们期望得那么高之后,有能力的家长就自己在家给孩子补课。

每个家长的想法也不一样,有些家长认为,借助学校这个宽松的环境,家长可以腾出应试的时间,搜集各种资源,亲自把握孩子成长需要的各个环节。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4

可是对于多数家长来说,送孩子到这里来上学,希望他们自由成长的同时,也希望学校提供一套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

在这一点上,家长们的想法特别活跃。比如有个孩子的妈妈,她在外企工作,去北欧出差机会很多。每次出差,她都利用空余时间去北欧的学校听课,回来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落后人家100年了。

她说,北欧的小学老师已经在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教学,上课学生们看自己感兴趣的读物,然后向老师提问题,老师根据孩子各自的兴趣点来教学。

我听了后也特别神往,感觉有点类似于日本儿童读物《窗边的小豆豆》里的教学模式。

有一天这所学校的体育老师生病了,刚好让提倡分组讨论的这个妈妈去带一下课。

她虽然不懂体育,把孩子带到操场后,她问孩子们希望今天怎么上体育课。孩子们七嘴八舌,这个家长就把孩子按照相近意愿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各自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这位妈妈跟我们说,这就是分组教学法。北欧的孩子上课并没有固定内容和标准答案,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孩子对学习兴趣的不同要求分组讨论,在独立思考中学习

可问题是,越是这样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老师必须有很广的知识面,灵活的思维方式。

而我们应试教育培养的老师,怎么去实现家长们的这些要求呢?这位妈妈跟学校商量,就算你们不能全天都用分组讨论的方法,那能不能在部分副课上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

但显然家长的想法远远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5

慢慢地,一部分家长就有了碰壁的感觉,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别。

国外的理念在中国的土壤里开出的花儿,不一定就是鲜艳的。公立学校好比肯德基、麦当劳,它的问题在于过于标准化的程序,但至少基本教学不是问题。

公立学校的问题是课外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选择的私校,连课内教学都成为问题,那就是连标准程序都没有达到。

我女儿在这所学校读完了小学二年级,我们感觉到孩子这样下去,跟公立小学的孩子基本功相差越来越大了,必须给她转学。

这时我才感受到,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有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一位家长站起来说:“我们的孩子不是小白鼠,不是用来做教育实验的。”家长们以为自己看得很清楚了,可是实际上无论是搞教育的人,还是家长,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具体到一个新类型学校的成长,或是在引进西方教育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学校、家长和社会都需要积累经验,我们的孩子客观上就成了小白鼠。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6

不会回到体制内

私立小学的道路没走通,后来听说这所小学又撑了一两年后,因各种原因解散了。

我女儿这拨同学的家长们,也各奔东西。不过我并没有受打击,我觉得女儿在这所学校最大收获是品格教育,学校在她心里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让她有了最初的爱的能力,这将使她终生受益。

我至今都坚定地认为这比她知识上的进步重要得多。只是做妈妈的都很贪心,要了这个还想要那个。

每一种选择一定有利弊,但无论哪种利弊都是一种经历,经历没有对错,经历也使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7

我原本受北京的家长们影响很大,对于西方教育非常认同,谁知道实施起来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且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选择了另类学校,孩子就很难回到主流教育模式里边了。即便是偶尔感慨还不如回到主流教育里去,但这也只是家长在重重压力之下,想要逃跑到更安全、更熟悉的道路上的一种本能。

我考虑到女儿性格不是特别乖巧的那种,如果去公立学校性格会受压抑,所以我和老公商量后,希望她去一个既不像公立学校那么功利,又不像之前那所过于理想化的学校,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所私立学校。

它的课程和公立学校一样,很多老师也来自公立,但是整个管理比公立人性化一些。

结果没想到,刚转去这所学校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女儿每天放学后,一上车就痛哭。

因为她之前在我精心挑选的幼儿园和小学里,老师对孩子特别温和,而这所学校的老师对孩子要求高,急了也是要骂人的。

我女儿完全接受不了,天天跟我吵闹:“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说话?”“老师又骂我了,我要回去。”

我和老公这才意识到,幸亏给她转学了,不然她一直生活在一个温室里,接受不了真实世界没有特别关照她的情感。

可能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教育程度高,人和人之间就是特别客气,学校的彬彬有礼和外部大环境是一致的。

可是我们这儿还没到这个程度,真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没那么客气,女儿必须适应真实社会。

就这样闹了一个学期,女儿痛苦,我们家长也承受了很大压力。终于她慢慢适应了,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态度有差异是正常的,也明白了这个世界不会因她的不喜欢而改变。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8

她曾经很抱怨的一个英文老师,脾气比较急,和女儿冲突不少。一次开家长会,这位老师告诉我们,她因为个人原因即将离开学校,说着说着老师自己就哭了起来。

我回家后将这个消息告诉女儿,没想到女儿第一反应就是抓起电话,打给这位老师,说老师你怎么可以离开?你哪也不能去!

最后家长和孩子们硬是把老师留了下来,这也是我感受到私立学校独特的地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特别深刻

那一刻我也突然发现,孩子的成长远没有家长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女儿哭闹了半年,我也没见她留下什么心理阴影,有什么扭曲。

对孩子来说,并不是遇到一点挫折,就会造成很大伤害。回想我们家长,在现实和网络的交流中互相影响,好像潜意识里以公立学校为敌,听到的都是公立学校的弊端。

可是我后来发现,身边朋友的孩子们,无论是上公立小学还是公立中学的,学校课余活动也很多,不是所有公立校都是那种一天到晚死念书的。

离开主流学校,是想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有过小学一二年级的经历后,我发现西方教育移植到中国有诸多水土不服。回头一看,公立学校的孩子也没有想象中的扭曲,家长们的心里百味杂陈。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9

实际上大多数家庭在为孩子择校的时候,都会考虑经济因素。那种完全不在乎花多少钱的家庭,至少我身边没有。

在北京让孩子接受私立或国际学校教育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定都很好。家长在选择这条路时已经做好了即使卖房,也要让孩子在国际化道路上走下去的准备。

经历过不同学校之后,我有些意识到,中国不同教育模式之间的区别,被人为夸大了。现在如果再有人问我择校问题,我会告诉他:幼儿园和小学,让孩子就近入学吧。

在我看来,不同学校出来的孩子,并没有太大区别,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0

摆脱不了的应试教育

我对公立学校并不是没有了解,2006年我儿子小学升初中,进了朝阳区的一所重点学校。

他没有北京户口,问题反而变得简单,直接交了几万元赞助费就进去了,可能前几年的竞争没有如今这样激烈吧。

这所学校是百分之百的应试教育,儿子初中这三年,几乎没有在夜里零点之前睡觉。

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他放学回家后,吃饭、喝水、拉屎都要汇报一下,因为如果他为这些事情多花了时间,夜里零点之后就又要往后拖一阵,才能完成作业。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发会儿呆的时间都没有。那三年我跟儿子的斗争,就是怎么让他能在零点之前睡觉。

我觉得儿子实在太累了,曾经到学校跟老师沟通了一次。老师二话不说,随便叫了身边几位学生过来,粗声问:“你们都是几点睡觉的?”

几个孩子都说是晚上21点或22点睡觉,弄得我无话可说。

后来我又仔细了解了一下,原来这些孩子课间不休息,中午不休息,全部用来做作业,这样才能夜里早睡一点。实际上孩子们的全部时间都被作业占领了。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1

这三年我儿子的变化也挺大,他小学毕业的时候,还是一个爱好很广泛的孩子,我带他去学书法,他提出来还想学国画,对生活很有热情。

初中三年的应试教育下来,我儿子变成了一个整齐的理科男,除了必须完成的事情,他对社会话题、读书看报之类的,半点兴趣也没有了。

对未来毫无想法,跟他说什么他也提不起兴趣,失去了好奇心,一切都等着被安排。

我儿子初中这三年,我看着他忙碌,却触摸不到他的灵魂。我如果不推动他,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干。

这就是题海战术的魔鬼训练,带给孩子个性的侵蚀吧。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三年家长应该做点什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可是家长即使真想做什么,也插不进手,他所有时间都在写作业,家长能做什么呢?

我和老公期望孩子去国外接受本科教育,希望他走出去看世界,希望他的人生有更多体验,希望他的未来有更多选择。

也因此,我儿子初中毕业后,我让他去读国际课程。我的亲戚朋友常对我说:你得放手了,问问孩子自己的意见。实际上他每走一步,我也征求他的意见,问题就在于他没什么想法,你告诉我怎么走就怎么走呗。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2

我又开始研究北京学校能提供的国际课程,比如IB课程,国际认可度很高,但是它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语言要求非常高。A-level课程偏理科,中国学校将它单一化了,对英语要求反而没有那么高。

我考虑到儿子英文水平不够高,并且他偏好理科,给他选了A-level课程。

开始选的是一所私立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全是中国人。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教学还是中国人行,中国的学校并不容易请到好的外教,还是应该用中国人的方式来学国际课程。

我对这个学校挺认同,可儿子读了一阵我发现问题了,老师们用中文讲授英文课程,儿子的语言问题难以提高。他以后要去国外读大学,在这里并没有解决他的语言问题,而是把矛盾推后了。

我儿子这时处在青春叛逆期,不愿意背英文、不愿意考托福或雅思,我们那段时期和他冲突特别大。

所以他在这所私立学校读了一年之后,我决定给他转到某所著名公立高中的国际班,基本全是外教上课。

可是没想到这两年更让人痛苦。从全中文环境一下过渡到全英文环境,很多孩子难以适应,上课根本听不懂。

外教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情,管得很少。每个班虽然配一个中国班主任,可是不像公立学校那样考核严格,班主任压力不大。

国际班的同学是为了考国外大学走到一起的,平时彼此没什么联系,上完课就回家,也没有任何校园文化。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想帮孩子,他却正值青春期,反弹特别大。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3

这时候我开始怀念儿子初中时,公立学校那种保姆式的教育了。老师比家长还急,一个班几十号人,老师并不是只关注特定的孩子,而是对每个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和退步都不漏过。

一次我儿子考数学的时候,有道题目不会做,空着没填交了上去。老师为这点事又让我去学校,陪着一起挨批。因为老师认为,即使儿子算不出答案,至少应该把推理过程写一点,不然太不认真了。

每次我去学校,也都能看到别的家长陪着孩子挨批。公立学校的老师工作量真是超乎想象,我一天到晚被老师追着,觉得节奏太紧迫。可是从老师角度来说,一个人管几十个人,那得多强的责任心和抗压能力啊。

到了国际班之后,我感觉儿子一下子被甩出了大队伍,没人管了。

这些不以高考为目标的孩子,一方面要参加高中会考,拿到高考毕业证书;一方面要拼命适应国际课程,争取被国外大学录取。

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可是他们一下子找不到学习国际课程的方法,很多人成绩退步特别大。

一次开家长会时,有位家长当场发飙了,她问道:“我初中那么优秀的孩子,现在为什么变这么差?”

她很痛苦,找不到答案。还有一些家长对国际课程完全不了解,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不太行,是不是换一个体制就好些。

体制解决不了学习能力的问题,这个体制下不行,换个体制仍然不行。更何况国际课程还有语言的问题。而语言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科成绩。

关于这一点,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是估计不足的。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4

为了让儿子成绩提高,我又急着给他找家教,教他SAT、TOEFL等。一对一的私人家教很贵,通过私人关系找到的是300多元/小时,通过机构找的需要四五百元/小时。

儿子还得同时补好几门课,儿子出去补习一次,一两千元就没有了。走这条路的家庭,经济压力越大的,对孩子要求往往越高,家长的情绪也最容易失控。走这条路的孩子,没有退路,只能往前。

我感觉到空前的压力,如果跟着中国教育的大部队走,孩子辛苦,大人相对来说会省心很多,因为这个担子是学校和家长一起扛。

如果让孩子继续在公立学校读高中,至少这条路会很清晰,现在把孩子从公立体制里拉出来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拿不到国际课程的文凭,又没有高考成绩,是不是把孩子这一生给毁了呢?如果参加高考,起码有书可读。

你一本考不上可以考二本,二本考不上去三本,再不行就是大专、中专。可是我们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路,孩子不可能再回去。

而国际课程有着比较高的淘汰率,比如IB课程,它是国外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去考的,对母语是英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难,何况是我们中国人呢?

孩子要想取得国际课程好成绩,仅凭国际班的两年学习很艰难,最后成了“洋应试”,用典型的应试方法去学习国际课程。

走非主流道路,家长需要付出的金钱、精力和心理压力,这条道路的艰辛,实际上超过了很多家长最初的预料。

既然回不去公立体制,儿子只能背水一战了。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5

那两年我一直逼儿子,他在最后时刻考了雅思,拿到6.5分的成绩,进了多伦多大学。他是那种典型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传统教育给了他理科扎实的基本功,但也让他失去了对周遭事物的热情。

虽然最后的结局不错,考上理想大学,但是我更期望他能通过外面的世界,多看,多体验,多经历,更期望这些经历能激发他内心的热情,使他的人生多一些色彩。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6

女儿仍走国际路线

虽然在儿子背水一战的时候,我特别怀念公立学校保姆式的教育,但轮到给小女儿做选择时,我还是把她送进了国际学校。

我女儿同学的家长,有不少人是大学老师,他们自己都说国内的本科没法读,水平差。

我认为儿子的被动局面,是因为他接触国际课程比较晚,后来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快速提高英语,压力非常大。

我希望女儿比较早接触全英文环境,这样她会轻松一些。

我原本打算女儿小学毕业后再去国际学校,一打听才发现,这几年国际学校变得特别火爆。

家长们认为:最终是要送孩子去国外读本科,可国外本科对英文的要求非常高,过去内地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出国读研究生,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专业性强,对英文要求还不是特别高。

可是本科是综合类的教育,涉及范围高,对英文要求其实更高。那么为了适应国外大学,最晚初中应该让孩子接受全英文环境。可是小升初进入国际学校越来越难……于是提前到小学。

我们不得不提前一年,做出不少努力,才如愿让孩子上了一所不错的国际学校。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7

本来女儿在原来的学校成绩不错,进了这所学校之后发现英语落后了一大截,因为这里的孩子们英文能力都特别强,所以女儿英语得补课。

现在想上国际学校的人数剧增,竞争水涨船高,走这条路的竞争激烈程度比公立学校已经毫无区别。

现在我女儿进了国际学校的双语班,还没有转到完全的英文班去。看起来女儿如愿进了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我现在一刻都不能懈怠。

北京的很多国际学校或是国际班,学校为了保持很高的毕业率,如果学生在毕业前一年的成绩不好,学校会劝学生复读或是离开。

这些被淘汰的孩子,只有出国这一条路可走。我曾经也激烈思想斗争过,是让孩子在国内混文凭,还是让她进入看重能力培养的IB课程,答案自然是后者。

我曾经很痴迷于教育论坛,觉得上面的家长都是同道。可是我待的时间长了,发现论坛里边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有些孩子去了国外读大学,连毕业证也拿不到,可是大家愿意说出来的,都是好的一面。

我现在已经尽量不上教育论坛了,有些竞争我不去参与了,不然大家走在一条跑道上,你看到别人已经跑远了,自己能没有压力吗?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8

我越来越感到,孩子们教育方式的竞争,实际上是家长之间的竞争。这个竞争是个无底洞,没有标准,没有底线,可以使家长们变得很疯狂,去钻牛角尖。

我无法给自己划定一个界限,我也无法做一个超然于世的妈妈。我只能尽量做到在各种信息到来时不断调整心态。离主流方式越远,家长和孩子的压力越大。

虽然我给两个孩子都选择了接受西方教育,可是看那些公立学校的学生,也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当中也有人出国读本科。

凭心而论,无论走哪条路,都能达到同样的目标,家长应该根据自身和孩子客观条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其实选择太多也未见得是好事。北京这么大一个平台,信息量大,资源多,家长往往又容易陷入选择焦虑中,生怕自己一个选择失误,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儿子体制内,女儿国际学校:双轨选择的痛苦在我家真实上演(组图) - 19

我有个朋友,她的孩子比我家大,每一步都走在我前边。

在我最纠结的时候,她告诉我说,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无非是选择了一段经历,跟到达什么样的终点没有必然的关系。

关键要看你更愿意她经历怎样的一段路程。她的这段话让我卸下重担,让我从选择的焦虑中走出。

是的,经历没有对错,不同经历带来不同成长,更带来不同风景与领悟。

我常跟孩子们说,我们没有钱也没有房子给你们,我们的钱全投进了你们的教育。我们能做的是尽力为你们搭建更大更高的平台,但是能不能飞,能飞多高,就得看你们自己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任沫末
任沫末 2023-04-27 回复
希望教育界能够更加体贴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高分和名校。
神奇的秀秀
神奇的秀秀 2023-04-27 回复
我觉得有些家长太过于功利了,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
安吉牌彦子
安吉牌彦子 2023-04-27 回复
教育竞争这么激烈,连孩子的童年都被剥夺了。
Benjamin08
Benjamin08 2023-04-27 回复
选择太多反而让人更加焦虑,不知道该选哪一条路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