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25.6°C-30.3°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实验室安全堪忧,野生动物交易不绝:下一场全球疫情还可能来自中国?(组图)

2023-04-20 来源: 美国之音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发布的一份新冠疫情起源调查报告认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中国科研人员在研发疫苗的过程中安全隔离措施失灵而意外泄露。在此之前,中国据报道退出了联合国一个为防范大流行病对几个亚洲国家“湿货市场”(wet markets)进行调查的项目。专家认为,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和野生动物交易的普遍存在让下一场全球大流行病始于中国成为可能。

实验室安全堪忧,野生动物交易不绝:下一场全球疫情还可能来自中国?(组图) - 1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源头调查组前往武汉的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 (2021年2月3日)

美参院报告凸显中国生物安全问题

参议院共和党人周一(4月17日)发布的这份长达301页的《浑水:COVID-19溯源报告》(Muddy Waters: The Origins of COVID-19 Repoprt)认为,新冠疫情大流行更有可能是缘起于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生物安全问题所引发的实验室事故。报告称,隶属于中国解放军的科研人员在2019年11月开始在武汉病毒研究所研发至少两款新冠疫苗,意味新冠病毒的出现要早于中国政府公布的时间线。而大约在同一时间,武汉病毒研究所不同寻常地强调提高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采取的措施包括一位来自北京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官员到访,为工作人员提供补救性的生物安全培训课程,以及采取紧急措施采购新的安全设备。

报告也对疫情来自于动物感染人类的自然方式进行了评估,但认为其来自于实验室事故的可能性更高。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大量的信息证实了与研究有关的事件的合理性,该事件很可能是由于在与疫苗有关的研究过程中生物安全隔离措施的失败而非意外造成的。”

这份报告再次将武汉病毒研究所置于聚光灯下,该机构被西方专家认为在生物安全条件缺乏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冠状病毒试验。报告说,中国在生物安全方面的进展比它对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关注和研究要慢。

星期二,美国国会众议院就新冠病毒溯源问题再次举行听证会。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约翰·拉特克里夫(John Ratcliffe)告表示,美国情报界获得的证据足以支撑实验室泄露的疑虑。“如果这是一场审判,我们情报部门提供的大量间接证据将迫使陪审团裁定,武汉实验室的冠状病毒研究导致大流行的指控成立。”他说。

《华盛顿邮报》:中国砸钱建实验室,安全却没有跟上

《华盛顿邮报》4月12日发表长篇调查报道,称中国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技超级大国,在实验室建设和基因工程方面砸下数十亿美元,但在生物安全方面却没有跟上,导致中国过去发生的致命病原体逃逸事故有可能再次发生,并引发另一场疫情大流行。

报道披露了2019年夏季在甘肃兰州发生过的一次鲜为人知的病原体泄露事故。在那次事故中,兰州生物药厂在生产兽用布鲁氏菌疫苗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导致废气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气溶胶后扩散至居民区,将近一个月后,问题才被发现和解决,四个月后,公众才被告知,造成至少有一万人接触了病菌,三千多人出现症状。

报道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以及国会议员的多项调查发现,中国持续存在实验设备和安全培训不足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实验过的动物被非法出售,还有被污染的实验室废物被冲入下水道。而这些问题在一个隐秘的、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下变得更加严重,这个体制设定了苛刻的目标,但同时反射性地掩盖事故,并且阻挠任何公开地承认不足。

生物安全专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流行病和人口健康中心名誉教授柯林·巴特勒(Colin D. Butler)在一封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表示,尽管目前新冠病毒来自于实验室泄露或者是通过华南海鲜市场这样的“湿货市场”从野生动物传染给人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合理的,但病毒来自于实验室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来自自然界,而且几乎肯定会再次发生。

“这样的事情会再次出现吗?肯定会的,”他说,“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安全标准(也许还有中国其他地方的实验室)是不充分的,再加上不严谨安全标准和道德文化,以及甚至像高福这样的人都不能自由发言的事实,再次发生灾难就是肯定的。”

中国继续干扰溯源调查

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上周五(4月14日)在伦敦出席一个如何准备下一场大流行病的峰会上发言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导致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病毒是来自哪种动物。他说:“即使是现在,人们也认为某些动物是宿主或者是中间宿主,但长话短说,没有证据表明哪些动物是病毒的来源。”

高福和他的团队4月5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提取的貉等野生动物的拭子虽然带有新冠病毒,表明该动物有可能是病毒的中间宿主,病毒溢出后传染给了人类,但这尚不足以证明貉感染了病毒,因此不能排除通过感染的人或冷链产品将病毒带入市场的可能性。

####这里有一个推特需要截图####

实验室安全堪忧,野生动物交易不绝:下一场全球疫情还可能来自中国?(组图) - 2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应急队的消毒车辆驶离已被关闭的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资料照片,2020年1月11日)

这一结论从侧面支持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即病毒起源于海外,通过人或冷链传到中国并在武汉大爆发。中国一直否认病毒是来自于中国国内实验室泄露的说法,同时阻挠和干扰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对病毒溯源的一切调查。

美国布罗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分子生物学家、《病毒:新冠病毒溯源》(Viral: The Search for the Origin of Covid-19)一书的共同作者曾昱嘉(Alina Chan)对美国之音表示,高福团队的论文对新冠病毒溯源没有现实意义。她在一封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说,“他们提供的数据无法辨识病毒是来自自然界还是实验室。”

高福团队论文中所涉及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基因数据最先于今年1月被中国疾控中心的科研人员上传到了世界最大的公共病毒数据库。它包括2020年1月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采集的1000多份环境和动物样本中发现的基因序列。一名法国生物学家偶然发现了这些信息,并与一个由病毒专家组成的国家团队分享。但当他们提出与中国同行合作进行分析后,这些数据随被删除。

这些病毒专家认为,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基因数据显示,从一个已知参与野生动物贸易的摊位收集的一些COVID阳性样本也含有貉的基因,这表明这些动物可能感染了该病毒。他们的分析首先被《大西洋》(The Atlantic)杂志报道。他们的猜测尚未来得及在有同行评审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就此批评中国没有更早地分享遗传基因信息,称“这些数据本可以而且是应该在三年前就分享的。”

中国退出联合国调查项目

杰里米·卡米尔(Jeremy Kamil)是支持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界、通过海鲜市场上贩卖的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病毒学家。他对美国之音说:“这个病毒看上去没有任何不寻常的地方。它是一个进化意外(自然产生的)。但是那些进化却是发生在湿货市场。那是一个完美的地方,因为人们在那么小的地方将动物和人混杂一起,就产生了(新病毒)。”

但他也承认,即便是这样的理论,中国政府亦不愿意承认责任。“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他说,“有很大可能性,下一次的(病毒)溢出也会出现在中国或是东南亚某个地方,且与野生动物市场有关。”卡米尔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微生物与免疫学副教授。

在美国参议院的新冠疫情起源报告出炉前,路透社独家报道说,中国退出了联合国旗下一个为防范大流行病而对几个亚洲国家“湿货市场”(wet markets)和其他设施进行调查的项目。

中国、泰国、越南和老挝这四个亚洲国家最初被该项目科学咨询委员会选中进行调查,该项目名为“亚洲全球环境安全”(Safety across Asia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SAFE)。这些国家被选中是因为它们境内的多种设施存在动物向人类传播疾病的风险。全球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呼吁北京分享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信息,以防止未来因人畜共患或动物到人的疾病传播而出现下一个全球大流行病。

生物安全专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名誉教授巴特勒说,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病毒无论是起源于自然界通过华南海鲜市场贩卖的野生动物传播开来,还是来自于实验室泄露都是不可接受的。

“无论哪种解释都让中国政府感到尴尬,而且每一种解释都有可能使中共失去信誉,甚至破坏其合法性。因此,尽管全球有数百万人死于疫情,中国政府仍然认为通过掩盖关于起源的事实来维护其威信是最好的。”他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李沐沐Moon
李沐沐Moon 2023-04-20 回复
看到这个消息我就开始有点害怕,希望政府可以尽快做好疫情预防措施。
1234567
1234567 2023-04-20 回复
不管是什么起源,保护好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应该是我们大家的责任!
mia12
mia12 2023-04-20 回复
我都快生气死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公开透明地处理起源问题!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