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女王”吴健雄帮美国造原子弹,墓碑却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组图)
本文转载自悠悠史记A,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吴健雄,在全世界的科学界都是个传奇的存在。
这不仅仅是因为作为一个中国女性,在她的身上有着许多令人惊叹的标签:“东方居里夫人”“原子弹之母”“核弹女王”。
她的传奇更源自于她的经历和成就。
她曾取得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就,却永远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她也曾在还是中国国籍的时候,帮助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后来,她加入了美国国籍,在去世后才安葬回中国,却在墓碑上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这一切究竟是为何?
与物理和美国结缘
吴健雄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江南女子。
她出生于1912年,是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人。
在那个年代,很多女孩是读不上书的,到了年纪就会被父母安排匆匆嫁人。
好在吴健雄的父亲是个思想革命的先驱者,并且是个教育家。
他不但不受封建观念的影响,从小就把吴健雄送去学堂念书,而且还给吴健雄取了个颇有气概的名字。
而在父亲的影响下,吴健雄的确也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扭扭捏捏、拘于小节,她的思想很开阔,思维很活跃,什么都敢尝试。
在11岁的时候,吴健雄考取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她在学校的表现很优异,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就在大家都以为吴健雄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人民教师,过上安稳的生活的时候,吴健雄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
1930年,已经当了几年小学教员的吴健雄报考了中央大学数学系,并且顺利通过了。
父母这才知道,吴健雄从读师范开始,就偷偷地向同学借数学书和物理书来学习。
那时候,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基础上,西方国家的科学家提出了越来越多令人振奋的新发现。
从小敢想敢做的吴健雄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想参与其中。
况且,当时的中国在科学领域一直很薄弱,吴健雄也想尽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做出点贡献。
于是,第二年,吴健雄就从数学系转入到物理系进行学习。
而在这里,她遇到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把她带入了物理世界,让她对物理学追逐一生。
这个人就是她的导师——施士元。
施士元是居里夫人的唯一一个中国学生,也是中国核物理专业的奠基人。
在施士元的带领下,吴健雄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核物理专业理论基础。
从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吴健雄成为了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助教。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对物理学的研究。
然而,当时国内的情形已经满足不了她在物理学领域继续深造的需求,
于是,她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出国留学!
1936年,她踏上了远渡重洋的轮船,前往美国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她想,等她学成归来,一定要把把中国的物理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刚到美国,吴健雄在一位中国留学生的陪同下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观,当她在这里看到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时,她就决定了她要留在这里进行物理研究。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吴健雄接触到了原子核物理实验,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科学家。
同时,她在这里也收获了爱情,那个当初带她参观伯克利分校的中国留学生袁家骝,最终成为了她的丈夫。
1940年,吴健雄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成为这所学校第一位中国核物理女博士。
实际上,一直以来,吴健雄通常都是出现在物理实验室里的唯一一位女性,而且是中国女性。
而就是这个经常身着旗袍,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东方女子,却干了一件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撼的大事。
穿着旗袍造核弹
吴健雄是很喜欢穿旗袍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美国取得多大的成就,她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身份——中国人!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的时候,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都能看到她身着旗袍的倩影。
1944年,吴健雄被聘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也依然如此。
一天,有两位物理学家找到吴健雄,说想邀请她参加一项秘密研究计划,但并没有说明具体是什么工作。
他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来考验吴健雄的专业知识能力,最后让她猜,他们想让她从事什么工作。
只见吴健雄自信地微笑着说:“如果你们不想让我猜出来,就应该把黑板上写的东西擦掉。”
这个回答让两个物理学家当即就决定,一定要让吴健雄加入这个秘密计划。
吴健雄这才知道,这个秘密计划就是由奥本海默负责,一大批顶尖物理学家共同参加的研制核能武器的“曼哈顿计划”。
当时,“曼哈顿计划”的研究遇到了瓶颈——核裂变无法实现链式反应,虽然他们发现了气体氙是对铀原子核分裂连锁反应产生影响的关键,但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这时,吴健雄的老师赛格瑞提出,可以找他的学生吴健雄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吴健雄曾对这种元素的吸收截面做出过深入的研究。
而这就是他们邀请吴健雄加入“曼哈顿计划”计划的原因。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而中国也在日本的侵略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吴健雄想到,如果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说不定就可以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于是,她答应了加入“曼哈顿计划”。
这个穿着旗袍,把实验服往外一套就投入核弹研究的优秀女科学家,成为了这个计划中唯一一位中国籍的科学家。
吴健雄的研究成果对帮助美国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1945年,原子弹研制成功后没多久,美军就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从而结束了持续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
虽然知道可能会引人非议,但吴健雄还是用自己的方式解救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而她也从此被誉为“原子弹之母”“核弹女王”。
如此杰出的吴健雄原本是完全有能力拿到诺贝尔奖的,但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给吴健雄写了一封信,请求吴健雄的帮助。
事情源于他们提出了一个“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设想。而在此之前,宇称守恒才是被所有人认同的理论。
杨振宁和李政道突然提出“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如果没有真实的实验数据来论证,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而找谁来帮忙论证呢?李政道想到了他多年的老朋友吴健雄,因为吴健雄向来以卓越的能力和精准的实验结果著称。
吴健雄听了他们的想法后也很激动,如果这个设想被论证成功,那么将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发现!
吴健雄立刻就答应下来,并且立刻投入了实验当中。
为了进行这个研究,吴健雄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睡在实验室都是常有的事。
终于,经过大半年的艰辛工作,吴健雄成功论证了“宇称不守恒”的理论!
得知消息的杨振宁和李政道激动不已,立马着手写出了《弱作用中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
这篇论文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科学界。而杨振宁和李政道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令人意外的是,获奖名单中并没有吴健雄的名字!
其实,“宇称不守恒”理论的成功提出,吴健雄功不可没。如果不是她付出那么多日日夜夜,辛苦地进行实验,整个理论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不会成功。
诺贝尔委员会的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许多人说,这是对华人女性的歧视。
当时也有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也都纷纷发声为吴健雄鸣不平,但结果依旧未能改变。
她曾说:“我不是为了获得荣誉而搞科研的,但是自己辛苦得来的成果被人忽视,还是有点难过。”
不管怎样,吴健雄终究是永远地错过了诺贝尔奖。
尽管如此,吴健雄在物理方面的巨大成就永远是不可否认的。
而吴健雄在取得了这些伟大的成果之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贡献。
未能回国成遗憾,死后骨灰归故里
吴健雄曾很多次想回中国,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吴健雄和丈夫也想马上回到中国,为祖国做贡献。但因为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不明朗的原因,他们又未能成行。
直到1971年,中美两国的关系缓和后,吴健雄夫妇才终于得以回到祖国探望。
从此之后,吴健雄就开始了多年的往返中国讲学,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中国的高校,并且对中国科研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吴健雄夫妇还曾出资100万美元,设立“吴健雄、袁家骝科学讲座基金”,用于资助顶尖的物理学家到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进行讲学,以此来促进中国物理学的发展。
虽然吴健雄最终未能归国,从1954年加入美国国籍后,她到死都是美国国籍,但她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是事实。
1994年,吴健雄杰出的科研成果和对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但不管取得多大的成绩,获得多少荣誉,没能回国始终是她心里最大的遗憾。
1997年,吴健雄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
按照她的遗嘱,家人将她的骨灰送回了故乡苏州进行安葬,并且在墓碑上刻上“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结语
虽然吴健雄曾为美国制造出原子弹,但这也是她为整个人类科学做出的贡献,这个成就不可否认。
况且,吴健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物理学,又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回报给祖国,她的拳拳爱国之心清晰可见。
她对中国和世界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无法抹去,所以,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永远是一个中国人,这和国籍无关。
本文转载自悠悠史记A,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