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4.7°C-16.9°C
澳元 : 人民币=4.7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特斯拉的价格战,会打乱中国“换道超车”节奏吗?(组图)

2023-03-10 来源: 观察者网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新年伊始,特斯拉打响了“要销量不要利润”的第一枪,小鹏、问界国产新能源车企第一时间被迫跟进,过完农历春节,几乎所有中国新能源车企都拿出了自己的降价策略。

这一轮新的内卷很快从“新势力”扩展到传统车企和传统燃油车市场,甚至有人担心,中国汽车行业的“换道超车”势头会被影响。

因为,对于需要长期重资产投入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资本的耐心本就有限,国内“新势力”还普遍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阶段,头部的理想和蔚来刚刚发布的去年财报录均得较为严重的亏损,特斯拉坐拥先发优势、全球市场和规模效应,很容易利用马太效应来打压后起者,危及中国新兴汽车企业的资金链。

另一方面,“价格战”这柄双刃剑也可能反噬特斯拉本身,一方面使其产品迭代更新节奏变得更为缓慢,另一方面使竞争对手疲于应付而无法投入更多资源到创新研发环节,拖慢整个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节奏。

毛利率28.5%,特斯拉怎么做到的?

特斯拉通过价格战,展示了作为电动车先行者定义市场价格的能力:财报数据显示,去年特斯拉全年汽车毛利率达到28.5%,不仅远高于新能源车行业平均水平,甚至高出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良多。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在去年10月先期进行一轮降价后的水平。

换言之,单车利润超高的特斯拉仍有更大的降价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的成本策略的确有可取之处。

特斯拉的价格优势,首先来自其巨大的市场保有量带来规模效应。在过去的2022年,特斯拉仅凭两款产品,就实现共计131万辆的销量,在纯电动车市场位列第一,在所有新能源车企中也仅次于比亚迪。如此体量,使之足以在同供应链企业的议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均摊电动汽车的高额成本。

同时就产品本身而言,无论是一体化压铸车身,还是精简车内配置,亦或者是自研芯片产品替代上游供应链,特斯拉都能在保证基本产品力的同时,将成本压缩到极致。

特斯拉的价格战,会打乱中国“换道超车”节奏吗?(组图) - 1

特斯拉上海工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智能驾驶是特斯拉品牌率先标榜的颠覆性概念之一,但它在这方面选择的路线同样在硬件成本上相当克制。

在算力方面,目前特斯拉使用HW3.0平台,采用自研的自动驾驶芯片,而国内头部新势力目前广为应用的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达256TOPS,但应用总成本要比特斯拉自研芯片高50%;。

在传感器方面,不同于国内新势力配置激光雷达,特斯拉的自驾采用纯视觉方案,仅用12个摄像头,成本几乎只有3个激光雷达方案的1/10。

当技术不断迭代以及智能驾驶政策逐渐开放之后,特斯拉的硬件劣势可能会逐渐暴露,但于现阶段,汽车产品的智能驾驶能力仍处于较低的L2级,配置的差异带来的消费者体验并不明显,好比驾乘驴车和马车,一样可以到达目的地。

此外,特斯拉以其高举高打的方式起家,早期产品从高档跑车Roadster开端,使消费者先入为主产生豪华车品牌概念,于是当标价超过20万元的“豪华”品牌出现在普通中产阶层面前时,即使它的配置水平仅相当于国内车企10万元级别,依旧有大量消费者愿为其品牌溢价买单。

在此基础上,当取得先发优势的特斯拉形成规模效应,以投入标准化生产流程,进一步降低成本打压竞争对手的时候,刚刚通过电动化、智能化“换道超车”而略有起势的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国内“新势力”:尚未度过“卖一辆亏一辆”阶段

就在不久前,国内头部新势力理想、蔚来先后发布财报。数据显示,理想、蔚来的汽车年销量均超过12万辆,全年营收均超过450亿元,均创下新高,然而,其净亏损也分别达到20亿元和150亿元,同样达到历史高位。

一言以毕之,即使是体量最大的国内新势力,依然没有摆脱“卖一辆亏一辆”的尴尬局面。放眼全球,除特斯拉的毛利率逼近30%外,新能源车企中只有比亚迪能够实现盈利。

特斯拉的价格战,会打乱中国“换道超车”节奏吗?(组图) - 2

蔚来ET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新势力而言,居高不下的研发投入和营销、运营费用,是成长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代价。据业内统计,仅开发一款车型的投入就在10亿元左右,遑论线下门店、充换电设施、海外业务的资金消耗。

何况,蔚来与理想尚未进行最重的资产投入,即自有生产基地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年末,蔚来的代工方江淮汽车以超过17亿元的价格,收购前者持有的在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相关项目资产。倘若将这部分资产计入亏损,那么蔚来的财务数据只怕会更不好看。

正因此,国内新势力面对重资产投入时都相对谨慎,利用传统车企代工已是普遍现象。不过,在新势力中仍有“偏向虎山行”的吃螃蟹者。

如果说“新势力”中有一家在学习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那就是曾经的领跑者,威马。

虽然一度坐拥国内“新势力”最高融资总额,威马最近的日子却不太平。过去一年间,停工、裁员、降薪,负面消息萦绕着威马头顶已经良久。

“前期几乎有一半的资金都投入了整车厂。”威马方面透露,其早期融资大部分用于建设位于湖北黄冈和浙江温州的两家工厂,总计达120亿元。

特斯拉的价格战,会打乱中国“换道超车”节奏吗?(组图) - 3

威马汽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样的规划决策,或许与公司早期创业团队都是汽车工程背景有关。

在威马方面看来,先期投资建设工厂等重资产,与当年京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线下物流的逻辑一致。时间最终验证了先期投入的必要性:京东物流投放的精确性和服务质量确要高于纯平台,并反哺日后的京东服务。

但客观来说,2018年以后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对威马这样的重资产投入者来说,太不友好。

三年疫情的反复,客观上对初生的国内新势力造成了更大的冲击,不仅工厂建设和生产陷入停滞,企业进一步融资以及冲击IPO也面临极大困难。由于等待时间过长以及市场对于估值预期的调整,再赶上滴滴、蚂蚁集团的两次风波影响节奏,威马不得不主动撤回科创板和港交所的IPO申请。

有汽车产业投资人对观察者网表示,自有先进工厂对威马原本是一种优势,但面对三年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与资金链危机,使公司的发展节奏被彻底打乱,使先期的重资产投入反而成为巨大的包袱。

当然,在资本市场遭遇窘境的不只有威马。在2020年前完成上市的“蔚小理”,同样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市值的大跳水。而另一家于去年下半年上市的零跑,至今股价未能回到发行价。

资本运作是场长跑,中国选手需要支持

而要打破这个僵局,年轻企业特别需要新的融资来进行盘活。

时间,是包括“蔚小理”和威马在内所有新势力的大敌。从成立时间来看,如果特斯拉是一个刚满20岁的青年,那中国的新能源车企还只是不到10岁的儿童。而国内最早的一批造车新势力,其公司成立时间也不早于2014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的成长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2018年时,特斯拉曾一度面临”产能地狱”,空有订单而不能得到按期交付,销量增长遭遇瓶颈,全年亏损达10亿美元,现金余额却不足30亿美元,而要扩张产能,则意味着更大的资金投入。因而特斯拉的市场前景被不少机构看空,如彭博社曾预测特斯拉在3-6个月内烧光资金破产,穆迪分析师则认为其需融资20亿美元才能解决困境。

彼时,就连马斯克自己都承认,他为解决产能“一年老了五岁。”

特斯拉的价格战,会打乱中国“换道超车”节奏吗?(组图) - 4

特斯拉CEO马斯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中国市场成为了特斯拉的“白衣骑士”,在成为中国首家独资车企,并在上海落地超级工厂后,特斯拉在企业命运的交接点解决了产能问题,产销量随之突飞猛进,并在连续亏损10余年后扭亏为盈。在投资市场,特斯拉同样高歌猛进,更一举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特斯拉几乎每一步都走对了,并且走在中国企业的前面。”陈忠如此总结特斯拉的成功经验。此外与国内新势力相比,作为全球化车企的特斯拉不只布局中国一个市场,其他区域市场并不存在国内一般高度内卷的竞争环境,因而特斯拉能够顺利在其中站稳脚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斯拉的际遇,中国企业很难得到。

有分析认为,与华为等企业在美国的境遇相比,特斯拉在国内的发展,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包容,也推进了新能源车产业的演进。然而,同时享受中美优惠政策的特斯拉,却在国内车企在艰难应对“缺芯少锂”的供应链难题时祭出价格武器,造成发展阶段的本地企业持续失血。业内人士认为,当国内车企不再撑得起流血,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在补贴退坡后势必遭遇挫折。

特斯拉对市场的直接搅动,还进一步加重了消费者的观望心态,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对特斯拉而言,这只是让包装豪华的“白菜”回归白菜价。而卖着“肉”的国内车企缺乏了这层运作,只能不断以亏损赚吆喝。

更进一步说,尽管特斯拉可以凭借“价格战”巩固市场地位,但对于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全行业来说,这不一定是好事。

在汽车分析人士舒畅看来,特斯拉先后两次降价不超过2个月,实际说明了前期去库存效果不佳。而特斯拉选择在拥有春节长假的今年1月降价,也是市场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且在降价后订单按周持续下滑,实际效果并未如预期中那样迎来爆发。

事实上,尽管在依靠Model 3/Y两款产品热销多年,但特斯拉既有车型的产品力已进入传统产品周期的末尾。与2021年相比,马斯克的公司去年研发投入仍在增加,但增速已然放缓。此外,特斯拉常年经营的领先技术企业色彩也在逐渐淡化。

特斯拉的价格战,会打乱中国“换道超车”节奏吗?(组图) - 5

特斯拉Model 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价格战的风暴开始起旋,无论是小鹏、问界等公司的跟进,还是比亚迪、长安主动拉低新品售价,亦或是东风集团集中推出车型补贴……卷入其中的企业将身不由己,其正常利润和研发投入也将被吞噬殆尽。

作为重资产投入的大宗消费业,新能源车企的发展需要时间。在过去的10年间,新能源车更多是依托政策引导加以壮大。如果新兴企业能够发挥量产规模,自然能够在供应链方面缩小与领先企业的差距,同时通过智能化软件和服务等生态打造不同的用户体验。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当大洋彼岸祭出《通胀削减法案》“摊牌”之际,中国新能源车企势必需要收获更多的关注与呵护。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不靠谱的妞
不靠谱的妞 2023-03-10 回复
珍爱生命,远离特斯拉。
yyyyusa
yyyyusa 2023-03-10 回复
说白了,特斯拉的高利润是用远低于国产车的配置卖出了远高于国产车的价格,它的营销手段确有一套,即便有再多的负面新闻,也依然有很多人前赴后继贡献智商税!
carol坤子
carol坤子 2023-03-10 回复
正经人谁买特斯拉啊。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