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走进富士康:不裁员,加班少,但受不了男工们的冒犯(组图)
这是富士康的另外一面,一个鲜少被大众舆论关注的世界。
他们大多远离流水线,在干净舒适的办公室做着白领工作。他们以博士,硕士,本科或大专毕业生组成,其中不少人毕业于海外名校。
能实现朝九晚六双休,不轻易裁员,加班按劳动法付加班费……这是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愿意选择富士康的一部分原因。在现下,这可谓是职场的一股清流。当然,这仅限于富士康的某些部门或某些岗位。
富士康的厂区一般在郊区,这些年轻人们,在适应“城乡结合部”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能真切感受到,与流水线工人们的身份差异。
这种差异带来了诸多错位感——对女孩陆斯南来说,男性工人充满“冒犯性”的眼神与举止,令她困扰不已。在男孩李铭的观察里,办公室男同事跟一线女工谈恋爱,更多是出于“性”,他们当中很少有人尊重与女工的情感关系。
海归硕士,与流水线工人
“你是去打螺丝了吗?”
去年,陆斯南在香港一所知名高校读完硕士研究生,进入深圳富士康工作。这大半年来,亲朋好友听到她的就职企业后,“打螺丝”是多数人的第一反应。
陆斯南的岗位与苹果项目相关,她对这份工作还算满意——能从中体会到职业成就感,所在部门的工作氛围也融洽。刚开始,她还会跟别人解释,她具体是干什么的。到后面,她常常应付一句“是啊”。这是个适应的过程。
摄影:羊羊羊
但并非所有东西,她都能快速适应。位于龙华清湖的富士康厂区,周边以城中村居多,建筑工地、新起的高楼,混在工业区与稠密的农民房之间,陆斯南用“城乡结合部”来形容四周环境,“感觉这里就不是深圳”。
大多数周末,陆斯南会和朋友们在市中心定个酒店,住到周一早晨,再回到厂区。最近她也在考虑搬家,搬到附近的红山片区,那里的居住环境更接近市中心。
不过,陆斯南还有更大的困扰——“工人们的那些眼神和举动,让我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冒犯,感觉特别不安全”。
入职这大半年来,一线男性工人们的某些行为,令陆斯南不堪其扰。在厂区内外,男人们经常像盯一个稀罕玩意儿一样盯着她。在工厂门外100米的地方,她曾被几个骑摩托车的中年男人拦住,要求她必须扫描车身上的微信二维码。深夜在便利店门口,她被几个男人追着要过微信。
作为女性,这不是陆斯南一个人的困扰,她在办公室里提起这个,身边的女同事们都深有共鸣。
我认识的一位女性朋友,曾在深圳富士康工作过一段时间,也有过与陆斯南相似的遭遇,她离开富士康,纯粹是出于对人身安全的担忧。
陆斯南偶尔也要去流水线车间,在那里她就不会有类似困扰,这要得益于身份带来的威慑力——“工人知道你是坐办公室的,在他们眼里,你这样的人就是老板。但如果离开了车间,他们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那就没什么顾忌了。”
李铭在廊坊富士康,干过三年左右的技术工作。作为一名男性,他对这种“冒犯”有另外一层看法。
“他们的生活过于单调乏味。产线上出了一点小故障,他们也是一堆人围着看热闹。他们太无聊了,稍微新鲜一点的东西出现,所有人都会把目光聚焦过去。不否认,这里面肯定有男性对女性的那种凝视,但这种环境里也加剧了这种情况。”
李铭的工作性质,需要他每天出入车间。他身边的技术员工中,能跟流水线工人处成哥们儿的人也有,但很少。“工人当中也有素质挺高,社交能力挺强的,这种大多是线长,管理工人的,有些跟我们挺能聊到一块儿的。”
坐办公室的男性同事中,有不少人会跟流水线女工恋爱,“很少听说有走到结婚的”。这种关系很容易成为同事之间的谈资,“在大家眼里,那也不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在李铭看来,这种恋爱关系,对男方来说更多是为了性,“一线女工有些十八九岁,样貌非常出众,对办公室男孩来说,她们也非常单纯”。而这些男性,刚从大学毕业,收入、身份和学历光环加持,对年轻女工来说,也比普工更有吸引力。
李铭也观察到,家境优越的办公室男性,一般不会跟一线女工谈恋爱。更多的是农村出身、家境普通的男孩,“实际上富士康这样的男性偏多”。
或许缺少家庭支持的缘故,与学历、收入相当的女性恋爱,这些男性存在一定负担。与女工发展一段关系,对他们来说压力小一些。李铭发现,他们当中很少有人尊重与女工的情感关系,“有的人就是抱着玩乐的态度,有的人就拿这事儿当个玩笑”。
职场清流
去年春天,在拿到富士康的offer之前,陆斯南经历了一段相当艰难的求职期。
一开始,陆斯南的目标是互联网大厂。她请朋友将简历内推到某互联网大厂,迟迟没有回音。后来朋友告诉她,这是因为她学历不够。尽管陆斯南研究生就读学校很有实力,但本科学校相对普通,难入大厂HR青眼。
她也看过香港的工作机会。香港的职场环境与内地不同,“年轻”不算什么优势,同专业师兄师姐推荐的职位,大都要求10年以上工作经验。她在香港能找到的工作,开出的薪资,还比不上目前她在深圳的收入。
陆斯南把目光放到北上深杭等一线城市,根据长辈关系推荐,朋友内推,以及自己反复筛选出来的意向职位,她前前后后投出了150份简历。其中仅有十分之一得到了回应,走到面试环节的也就三五家。
在陆斯南最终拿到的offer中,深圳富士康的薪酬和岗位潜力,算得上最优选择。她还算幸运,身边朋友当中,有人毕业了大半年,在今年年初才拿到offer,“大家找工作都很艰难,非常焦虑”。
魏宇今年年初入职深圳富士康,他在澳洲读的是机械相关专业,当地制造业不发达,他的职业机会不多。
去年魏宇研究生毕业,他相中的岗位,大都在国内汽车制造领域,这是近几年来最吃香的行业。他参加过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面试,也拿到了宁德时代的offer。不过,了解到宁德时代“9107”的工作强度后,他断然放弃了这个机会。
魏宇反感国内职场的加班文化,富士康offer的性价比,在他眼里显然更高,他所在的部门加班不多,每天上午有30分钟的浮动考勤时间。制造业头部企业的研发实力,在业内也颇具竞争力,这也是他看重的职业空间。
陆斯南所在的岗位要繁忙许多,“心比较累,协调很多人,操心的事儿非常多,大量的细节你要照顾到。前几年有的同事,曾经加班到凌晨3点”。
即便如此,她还是觉得,相比在互联网大厂就职的朋友,她这份工作的性价比要高上许多。“大厂员工其实也是表面光鲜。相比他们的付出,我不觉得他得到的待遇好。”现在,陆斯南不再向往互联网大厂,她计划未来还在制造行业发展。
况且,富士康也是严格按照劳动法支付加班工资的企业,这在今天的职场可谓一股清流。第一次听说朋友在免费加班时,陆斯南非常惊讶。
陆斯南感受到的职场稳定感和安全感,也是在互联网职场难以实现的。 毕业这大半年来,她打开社交平台,看到的推送常常是“刚入职应届生被裁员”。“这也太可怕了,富士康会让我觉得,我什么都不干,都不会被开除。”
在稳定这一点上,李铭与陆斯南的感受,有一致的部分:“在富士康等制造业大企业,技术员工很少遭遇裁员,即便裁员,也是裁一线员工,或者无关痛痒的文职岗位”。
不过,李铭有另外一层视角——“我们工程师岗位非常地稳定,什么岁数升到什么职位,工资涨多少,你一眼能看到头儿,没有太多的机会,或者太大的变化”。
李铭2018年毕业于华北一所本科院校。他从未考虑过去北京等一线城市工作,这与他所学专业有一定关系,他学应用化学,在社交平台上,生物、化学、环境和材料四个专业因就业困难,被称为“四大天坑”。
“我们干的工作,跟人家互联网不能比,在北京撑死了一个月也就挣1万到1.5万,根本留不下来”。
进入富士康后,李铭所在的办公室有八名技术员工。其中一半人在40岁以上,“准备干到退休那种”,另外一半与李铭年龄相仿。一些需要消耗体力,或者繁琐的工作,大都由年轻人替老员工分担,比如下车间,数据汇总等工作。
在李铭的观察里,老员工在办公室里过得相当舒服。当然,作为新员工,他的工作也不辛苦,加班不多,技术部门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技术工种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别人就算甩锅,也很难甩到你身上”。
也有不少人看重了这种稳定性,办公室里有一位40多岁的同事,是廊坊本地人,在北京某企业工作了7、8年后,进入廊坊富士康的技术部门,“他薪水不低,工作相当清闲,也不图升职什么的,感觉就是在养老”。
离开富士康
作为制造业巨头,并非所有的岗位,都像李铭经历过的那般平稳。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富士康员工分享过,富士康“一个部门一个风格”。这一点李铭也认同,“我们廊坊富士康当时有18个部门,IT、化验、校准、运营、行政……”
“跟行政人力打交道,感觉他们比较虚,光说不干真事儿。车间的人干实事儿,打交道也比较难,很多车间经理是从一线工人上来的,素质偏低,沟通起来挺费劲”。
落到工作本身,社交平台上,有人吐槽富士康审批流程繁琐漫长,李铭也有体会,“多买几个本子,也要提交经理或总监审批”;有人吐槽协作部门之间互相掣肘,效率低下,相互甩锅;也有人吐槽富士康的员工中,从中专到博士,教育背景、工作能力跨度过大,导致协作沟通不畅。
在富士康工作三年后,李铭跳槽到河北的一家法国制造企业。他接受不了富士康的“稳定”,“考虑稳定,还不如考公或者进国企”。
他在法企工作了两年多,这里与富士康一样,加班不多,但工作氛围更加自由,普通员工也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李铭在富士康的工作虽说清闲,但不自由。“你就算没事,也要在电脑上做一些表格,装作很忙的样子,你玩手机被领导抓着,肯定要被批评”。
个人能力难以充分施展,以及形式主义,条条框框的管理文化,让李铭在富士康倍感束缚。
在法企,李铭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成长空间大一些,自由度强一些”。 “他交给你的任务,只是一个大概方向,不会要求那么多细节。你怎么完成,调动哪些资源,如何处理问题,是你的事情,上面不会过问”。
这也形成了与国内企业迥然不同的职场氛围——周四要交这个东西,你周四能交就行。中间你打游戏、做兼职、炒股,他都不管你。能力很强的同事,看着每天都在玩,但工作完成得很出色。能力不强的人,他每天都在干,如果胜任不了工作,很有可能就会被辞退。
李铭同时进入富士康的同校同学,一共有8名,目前还有两名留在富士康,其他几人都已经跳槽。
“富士康不会给你一个自我发挥的平台,它不太考虑如何调动你的个人能动性,而是强调你的执行力。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一样,那里不需要你多动什么脑子,你按上面的意思执行就好了”。这是富士康留给李铭的职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