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出口新规 恐干扰美国太阳能发展雄心(图)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业内专家说,中国限制关键太阳能制造技术出口的计划可能会妨碍美国打造国内太阳能供应链。
据估计,中国企业现在掌控着全球太阳能制造供应链约80%的份额。
中国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正考虑将用于制造硅锭和硅片的先进技术纳入一项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硅锭和硅片是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基本要件。
业内专家称,目前全球几乎所有太阳能硅锭和硅片以及相关制造过程使用的大部分设备都是由中国生产,尤其是对日益占据光伏市场主导地位的大尺寸太阳能电池板而言。
根据中国政府去年12月底发布的一份公告,上述拟议的调整是中国出口管制清单上数十项潜在修订内容之一,这些修订旨在“加强技术进出口管理”。
中国政府已就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计划公开征求意见,但尚未公开说明何时会作出决定。中国商务部和科技部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如果该计划被采纳,中国的光伏企业必须获得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许可,才能出口此类技术。
美国商业游说组织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bigail Ross Hopper说:“中国提议的出口限制是一个主要例证,说明美国需要迅速扩大太阳能制造规模。”
中国陕西一家硅片切割设施中工作的工人。
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过程是,从石英中提取高品位硅并将其制成圆柱形硅锭,然后将其切成薄片并进行化学处理,以制造出能够将阳光转化为能量的电芯。中国提议的出口管制将针对该过程的中间阶段所涉及的关键设备和技术。
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行业的主导地位引起了美国、印度和欧洲决策者的警觉,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要提高太阳能在其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估计,中国企业现在掌控着全球太阳能制造供应链约80%的份额,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及其组件所需的设备中有近一半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全球97%的太阳能级硅锭和硅片都产自中国。
总部位于台北的市场研究公司集邦科技(TrendForce)称,目前只有中国企业能够制造尺寸较大的182和210毫米硅片,预计2023年这类硅片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达到96%。使用尺寸较大的硅片可以制造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板。
美国去年通过了鼓励在国内建立太阳能制造设施的立法,促使一些公司推出了规模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工厂投资计划。
眼下美国还没有生产太阳能硅锭或硅片的工厂,但至少有两家公司——韩国企业集团韩华集团(Hanwha Group)旗下Qcells部门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支持的初创公司CubicPV Inc.——已宣布了填补这一空白的进阶计划,预计相关设施将在未来几年上线。
制造硅锭和硅片的过程类似于制造半导体的过程,美国在半导体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白宫去年对向中国出口半导体施加了广泛的限制,这有可能破坏中国的技术雄心。
行业分析师表示,中国修订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计划似乎不是针对美国限制半导体出口政策的反制措施,而更有可能是为了确保中国在太阳能领域的主导地位,并扰乱其他国家打造自身供应链的行动。
分析师说,中国的太阳能技术限制措施如果付诸实施,其破坏性不会像美国芯片管制举措那样严重,因为太阳能制造所需精度没有芯片制造那样高,而且美国拥有这方面的技术,可最终建造出中国想要一手控制的太阳能设备。
不过,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高级研究员Ilaria Mazzocco表示,中方此举仍将给美国带来麻烦。
咨询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分析师Dan Wang说,由于太阳能技术已经广泛商品化,成本竞争力就成为中国太阳能行业握有的关键优势之一。他说,若无法获得这些大尺寸组件的制造技术,美国的太阳能生产成本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这也将迫使美国的潜在制造商在其他地方寻找设备,或者等待这些机器在美国国内的制造实现扩产,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但集邦科技的分析师称,该计划可能会有损中国国内太阳能产业,因为这会使中国更难以实现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多元化。
为了应对美国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征收的关税,一些中国企业已在东南亚设厂,美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约80%来自东南亚。去年12月份,美国商务部的一项调查得出初步结论,部分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公司通过在东南亚开展业务来规避美国的关税,但仍在中国进行大部分高价值的生产,如硅锭和硅片生产。
Mazzocco称,中国现在似乎变得反对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而最初正是这种自由流动让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得以发展并主导了世界市场。她说:“我们只能观察,在限制大大增加、开放程度更低、以及可再生能源成为国家安全讨论的内容这种大环境下,这样的做法结果如何。”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