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与世隔绝”三年之后 中国人又回来了(图)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放开边境管控之后,来德国招商引资的各类代表团变得越来越多。显然,“与世隔绝”三年之后,中国方面对重新推动德中经济合作热情很高,相比之下,德国方面的兴趣则似乎有所降温。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报道称,12月初,北京宣布放弃"清零政策"后,中国各地方政府展开了一场前往境外招商的比赛。而德国,则是中国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国家。这篇题为《中国人又回来了》的文章写道:
"同外界交流的欲望显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中国会继续向外国投资者以及国际贸易开放门户。前不久,中国不得不承认2022年是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增幅最低的一年,而出口受到的冲击最大,这使得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从中国人高涨出国热情中受益最大的德国城市,非法兰克福莫属。法兰克福市工商会中国中心负责人杜奈( Veronique Dunai)表示,一月中旬至二月中旬之间,至少会有来自十个中国省份的12支代表团前来该市访问。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国代表团来访的时机恰逢中国的春节假期期间,其重要程度堪比德国人的圣诞节。基于法兰克福机场的原因,中国代表团出访欧洲,通常都会选择法兰克福作为起点或终点。
慕尼黑的中国访客则还没有那么多。慕尼黑市行政部门表示,他们只知道12月来过一支来自太仓和苏州的代表团,巴伐利亚伙伴省份山东代表团会在一月份到访,其他一些代表团则只是表达了来访的'意向','目前还看不出中国代表团数量激增的势头。'"
报道指出,鉴于德中双方仍有一些限制性的签证政策以及航班数量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来德国进行商务访问仍需克服重重困难。
"相关企业、联合会以及中国媒体都宣称,德国方面对同中国开展经济合作兴趣极大,但德国商会去年12月对在华德企开展的一项民调却描绘了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58%的受访企业表示,同其他市场相比,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下降。德国商会的报告称:'商业信心已经跌入历史低谷。'
慕尼黑工商会部门负责人昂格尔鲍尔( Christoph Angerbauer)也表示,更多的德国企业开始抱持观望态度。他认为,北京同西方紧张的政治关系,令一些企业开始重新评估中国业务的风险。
德中贸易关系恢复正常化,还需要一段时间。新冠疫情令很多计划被迫推迟,现在需要重新启动。官方称之为中国境内首座外国独立大学的'海南比勒菲尔德应用大学'项目,按原定计划本应于2021年就开始教学。比勒菲尔德应用大学一名发言人现在表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这座高校将于2023年秋季正式开学。"
德国经济研究所:大企业对中国的高度依赖,会影响政府的决策空间。
德国经济研究所新近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总体而言,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但个别大型企业的确已经难以离开中国市场。《商报》写道:
"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认为,大众、奔驰以及宝马等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仍然是一件值得警觉的事情。德国经济研究所全球及地区市场部主任Jürgen Matthes 表示:'如此之高的经济依赖也会让政界的活动空间受到影响。'中国已经多次展示,他们会毫无顾忌地利用经济依赖,去影响德国政府的决策。德国政府也持类似的观点。
Jürgen Matthes 警告说:'企业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进行评估,比如设想台湾遭到侵略的情景。'企业应当做到,即使发生最糟糕情况,企业也不至于因此破产,更不需要国家出手挽救。
对于个别企业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德国政府也持批评态度。在重新定位对华关系的过程中,政府也制定了相应措施,以减少纳税人的风险。十一月开始,提供所谓对外投资国家担保的条件已被进一步收紧。这项担保的目的是国家为德国企业在风险市场投资时提供金融及政治层面上的安全保障。新规定为单个国家提供国家担保的数量制定了上限,以避免风险'高度集中'。"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