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精英:收昂贵的Paxlovid礼品、拿精英签证“润”出国(组图)
声势浩大的中国抗疫物资抢购潮中,最初断货的退烧药、抗原检测剂已陆续补货,但被当作“特效药”的辉瑞口服药Paxlovid(中国称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依然是“一药难求”,价格水涨船高,甚至在疫情下成了比茅台更受欢迎的礼品。
英国《金融时报》上周报道,由于Paxlovid在公立医院要么缺货,要么仅供重症患者使用,一些官员和企业家等精英阶层人士便以高价抢购大量库存药品,以保护自己和家人。
报道引述北京一家医院的领导说,有相当多的药最终被健康人购买了,并形容“Paxlovid比茅台吸引人”。一名北京的企业家也透露,他收到了两盒朋友赠送的Paxlovid,不过他并不打算留下这些药品,而是打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更需要这种药物的人。
报道称,Paxlovid在一些高端私立医院的售价高达每盒8300元(人民币,下同,约1615新元),而在中国的黑市交易中,Paxlovid已经被炒至上万元,甚至最高5万元的“天价”,但依然供不应求。
到底是谁在买Paxlovid,又是谁把价格炒得如此离谱?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中国自媒体“每日人物社”2022年12月28日的报道介绍,奔波于各个渠道和平台求购药品的人,大多都是为了家中年长亲属。他们之中,有亲人已经染疫,医院推荐用药却开不出来的人;也有身在他乡未雨绸缪,想为家中有基础病的长辈提前备药的人;甚至还有不远万里,从异国他乡把药品带回中国的人。
有些人跑了很多家医院,有些人动用身边大量的人脉寻找药品货源,还有人转向仿制药和黑市,希望能用钱买一些安心。报道也指出,有能力找到药,并能接受Paxlovid上千乃至上万元价格的人,大多是中产阶层。
尽管中国官方和医学专家再三科普,Paxlovid并不是真正的“特效药”,也不适用于绝大多数病人,但在疫情肆虐,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很多人依然抱着“多一种药就多一份保险、多一分安心”的心态在求购这个药物。
除了为自己和家人购药、囤药,有人也以高价购买Paxlovid作为礼物。在社交媒体微博上,部分“药贩子”打出了“希望你过年都可以拿着这个(特效药)送礼”的宣传。有网民套用曾经风靡一时的保健品广告,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Paxlovid”,讽刺Paxlovid成为“送礼佳品”。
有些人在祈求Paxlovid救亲人一命,有些人则在用它做人情礼物。疫情海啸下,处方药变成特殊阶层中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利益交换的载体,实在有些荒诞。而面对疫情,普通民众和精英们的区别,又仅在这一盒药上吗?
当必需品成为奢侈品
这不免让人想起2022年初上海封城期间,奢侈品牌争相给客户订餐、送菜的现象。
在当时的上海,由于物资保障没有做到位,新鲜的蔬菜和食材成为紧缺品,更遑论热腾腾的外卖大餐或精致的下午茶了。
于是,略显魔幻的场景出现了:新鲜蔬果被套上印有品牌标志的精致包装,名牌包装盒里装上了菜品和糕点,奢侈品导购成了体贴的订餐员……而收到这些食材食物的人,也在以往充斥着名牌包包和精致生活的朋友圈和微博账号上,开心地晒出了照片。
有人调侃,这是疫情面前人人平等,有钱人也会为收到蔬菜高兴,而更多的人看到的却是疫情之下的阶层差异:面对同样的封城,我在零点拼命抢菜,你却在悠闲地喝着下午茶。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
不论是奢侈品商家赠送精品食物,还是Paxlovid成了送礼佳品的新闻,都引来网民对特殊群体“挤占资源”的批评,以及“何不食肉糜”的声讨。
而除了网民口中“在国内挤占资源”的人之外,还有一些有资源和经济条件者则“润”出国躲避疫情。例如,截至2022年9月底,仅在2022财年花费10万到几十万元办理“泰国精英签证”(Thai Elite Visa)的中国人就达到了3100多人,比上一财年的1000多人高出近两倍。更有代理机构直白地打出“您知道吗?在COVID-19疫情期间,可以使用泰国精英签证前往泰国”的广告。
面对疫情,精英阶层并非没有恐惧心理,否则也不会出现送药、“润”出国等行为。但疫情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相比绝大多数普通人,精英们掌握更多资源,有更好的条件,也有更多选择,能更从容地应对疫情。
这种从容与普通人的焦虑与慌乱形成鲜明对比,让疫情下收着昂贵的药物礼品、封城中喝着精致下午茶的精英们显得尤为刺眼。面对防疫急转、大量感染带来的恐慌,无法从容应对的普通人还是占了绝大多数,他们没有资源和特权,还得依赖更合理的制度和更公平的资源分配,才能缓解疫情下的恐慌与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