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报道:美中两强在东南亚的角力及其经略目标(视频/组图)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2年,全球大多数国家逐步摆脱新冠疫情阴霾,生活大致恢复正常,但美国与中国的加剧对抗仍令世界惴惴不安,像是中南半岛就成为两强激烈争夺影响力的主战场之一。
对此,观察人士就华盛顿与北京今年在东盟的经济政策、外宣战,以及涉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南中国海争议上的相互掣肘加以分析,也预测明年两国在东南亚的经略目标。
2022年11月18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右三)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
RCEP带来经贸果实了吗?
回顾今年中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经济政策,莫过于全球最大的经贸协定、由中国主导,包含东盟所有国家等15个成员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于元旦正式上路。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月在第25届中国-东盟峰会上致词时表示,中国与东盟目前已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且双向贸易额连创新高,2022年前10个月已达7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中国官媒《央视网》则盛赞,“RCEP市场潜力不断被激发,RCEP政策红利持续得到释放”。
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者马斯顿(Hunter Marston,照片提供:马斯顿)
RCEP看似为中国和东盟带来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引来北京高调宣扬。不过,在其生效之前,中国已连续十多年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双边经济联系本就相当紧密。
专注东南亚研究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者马斯顿(Hunter S. Marston)就说,要说RCEP已对东盟成员国带来庞大经济效益,恐怕为时过早。
马斯顿告诉美国之音:“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在2022年(前10个月)创下历史新高,这值得令人关注,但很难说其贸易成长主要来自RCEP,或是这种增长在(RCEP生效)之前就已出现。从很多层面上看,RCEP只是降低壁垒,使贸易更有效率,但至目前为止,很难说已带来直接且明确的好处。”
数名专家也不认为RCEP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像是香港南华早报(SCMP)今年8月,就引述香港辛里希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资深研究员欧尔森(Stephen Olson)的话表示,RCEP“无法对于任何其成员国带来改变...这是一项格局不足的协议,还造成大量的障碍与限制”;新加坡顾问机构亚洲贸易中心(Asian Trade Centre)创办人兼执行长艾姆斯(Deborah Elms)也对南华早报说,RCEP成员国“已有超越RCEP、及可升级为优于RCEP的自由贸易协定”。
东盟7国争相加入 专家:IPEF具经济诱因
台湾中山大学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陈宗岩 (照片提供: 陈宗岩)
然而,观察人士也指出,被各界视为抗中意味浓厚、由美国主导,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至目前为止仍看不出实际经贸成效,能让东南亚在短期内降低对中国的贸易依赖。
台湾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陈宗岩告诉美国之音:“IPEF有没有可能改变东南亚长期以来经济靠中国的情势?我认为短期之间是不太可能的。IPEF并没有很强制约束,所以(参与)国家其实可以根据它自己对于IPEF的架构,判断要做到什么样子的程度,在这种比较松散的状况之下,当然从制度的角度来看,你就比较难约束所有的国家去达到你想要达到的战略目标,这是它一个我觉得比较大的问题存在。”
IPEF目前有包含美国、东盟7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及斐济共14个成员国,共有贸易、供应链、洁净能源,及税收与反贪腐四大支柱,并于今年9月举行首次部长级会议。
不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者马斯顿认为,东盟除了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之外,其余国家均已加入IPEF,虽然截至目前为止尚未端出“牛肉”,但代表其对东南亚多国仍具经济诱因,他说:“虽然IPEF象征意义大于实质,但我想东盟10国中有7国受邀,并同意加入,代表美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参与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美中将加剧在东盟的经济竞争
虽然一半成员国来自东盟的IPEF已公布四大支柱,但具体细节尚未公开。对此,马斯顿预测,拜登政府将于明年公布更多具体细节,但其架构依旧不变,他说:“我相信(IPEF)一些细节将在明年公布。显而易见,拜登政府不会将其扩大到仍未讨论的市场准入, 所以它将继续成为一项经济举措或平台,而不是一项自由贸易协定。”
然而,马斯顿也说,观望明年,中国在东盟显著的贸易影响力仍难以忽视,对当地的投资规模更将急起直追美国,可能使东南亚因美中经济竞争,遭受更剧烈的震荡。
马斯顿说:“中国将因其巨大的贸易规模,继续被视为经济重量级人物,是真正的该区域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参与者,甚至在投资方面,中国实际上也在以相当快的速度赶上美国,所以现在美国(在东盟) 的竞争优势甚微。虽然美国的投资仍然领先,但我认为东盟正在成为一个更加多极竞争的区域。 ”
据2022年东盟投资报告,去年对东盟投资位居榜首的国家为美国,金额达400亿美元,增长幅度达41%,而中国投资增长近96%,达近140亿美元。
各方克制在南中国海行动
美中在东南亚经济竞争态势愈加明显,在南中国海争议上的相互掣肘也不容忽视。
南中国海的主权纠纷涉及中国、东盟部分国家及台湾,其中以中国和越南、及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冲突最为剧烈,但北京不仅从6年前就不甩位于荷兰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对其不利的判决至今,还对此海域主张日趋强硬,引发专家忧心南中国海恐成“中国湖”。
本周三(12月14日),菲律宾代理国防部长何塞·福斯蒂诺(Jose Faustino)就对稍早有关几十艘中国船聚集在南中国海的报道表达关注,称侵犯菲国主权的行为“不可接受”;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氏秋姮(Le Thi Thu Hang)也于今年6月对外回应,日本产经新闻日前一篇称中国政府拟将南中国海设为“内水”的报道,重申越南在此海域的主权声索,并呼吁依循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解决南中国海主权争端。
对于南中国海争端,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又译哈里斯)今年11月曾不点名中国在此海域的“恐吓胁迫”行为,同月美国军舰也在南中国海的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中国称南沙群岛)执行“航行自由”行动,引来中国解放军跟踪监视。
台北的国立政治大学东亚所特聘教授杨昊(照片提供:杨昊)
南中国海局势看似剑拔弩张,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特聘教授杨昊更指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今年8月访台后,全球聚焦台海危机,这让东南亚部分国家担忧,中国解放军会趁机在南中国海进行扩张,还纷纷加强军事准备。
不过综观今年,杨昊认为,南中国海问题“雷声大雨点小”,美国、中国和涉入其主权争议的东盟国家,均不愿进一步扩大冲突。
杨昊告诉美国之音:“整体来讲,我觉得从美中、到台海,到南海(南中国海)其实是连动的,很难切割,但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存在,所以大家也觉得说,今年(南中国海)会不会造成一些紧张?坦白讲,今年其实并没有大的南海动作出现,某种程度上还是受制于两个主要的外力,一个就是美中之间的角力,第二个就是疫情的影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看起来还是维持一定程度的稳定。然后,柬埔寨作为东协(东盟)轮值主席也没有太明确的退让,或者是说在议程设定上就一定是要往中国倾倒。”
南中国海明年局势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者马斯顿也认同杨昊说法,他说:“今年南中国海整体上来说相当平静,这包含许多原因。菲律宾大选是其中一个原因,在新任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中国或许看到了重新调整与菲律宾关系的机会。美国对中国在菲律宾海域,包含渔船和海上民兵日益频繁的活动直言不讳反击,并为像越南等国家发声,这些国家在南中国海受到中国民兵的一些恐吓和骚扰,但总体而言,这些挑衅行为和紧张局势,实际上已大大放缓。”
不仅今年南中国海冲突与过往相比有所减少,马斯顿也说,华盛顿、北京和东南亚涉事国,之后将着重在此海域的合作而非争端,因此预测南中国海紧张局势明年也将有所趋缓。
马斯顿说:“我认为南中国海不会像过去四、五年那样成为爆发冲突地方。南中国海在2014年至2019年情势升温,(当时)包括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在此有主权主张国家均动作频频。然而,我现在并未看到任何这些国家进行行动或引发紧张情势,表明明年将是特别动荡的一年。
“我预测美国对于这样相对的平静状态感到满意,他们实际上正在重新深化与菲律宾的联盟合作,探索新的军事存在的基地和地点, 这可能引起北京的一些反对。但与此同时,小马科斯政府已表示,对与中国在西菲律宾海(指南中国海)的联合勘探抱持开放态度,而且越南也正与北京进行外交合作。所有这些事情看似都会让今年(南中国海)相对平静,这可能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种良好的现状。”
北京对东南亚大打媒体战 成效不彰
除了经济与海事合作,美国和中国还藉由举办峰会或媒体宣传政策,争相拉拢东南亚。
在中国方面,新加坡智库东南亚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今年9月发布报告,指出从2022年4月回溯至2019年1月,中国驻东南亚大使馆在这段期间以组织媒体活动、官员在当地报纸发表署名文章,和中国大使接受当地媒体访问等方式,对当地媒体 “说好中国故事”。此份报告作者王政(Wang Zheng,音译)说,“中国故事”的三大核心主题分别为“谴责西方叙事”、“协调中国-东盟关系”,及“宣传中国成就”,以正面的论述“努力在东南亚投射其话语权”。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10月于二十大破例迈向第三任期后,北京对东南亚的外宣活动也迎向另一波高峰。中国官媒在习近平于上月前往印尼和泰国,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之际,推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印尼语和泰语版,并对印尼、泰国、柬埔寨和老挝等多国推出《中国,新的征程》多语种纪录片,宣传“中国梦”。
针对北京今年对东南亚持续不断的外宣攻势,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特聘教授杨昊表示,这与中国过去几年不良的国际声誉有关,迫使北京大打媒体战,盼能扭转其负面形象。
杨昊说:“中国的大外宣,其实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海外‘说好中国故事’,它被视为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工具。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ISEAS,每年也有做一个东南亚的情势现况调查,对于中国的好感度,大部分的受访者都是抱持保留的态度。所以这几年来也看得出来,对于中国的这个忧虑、甚至是抗拒的一个趋势,他们(指中国)必须要做更多的(外宣)功夫。”
不过,中国力挽狂澜却看似未果。自由亚洲电台(RFA)报道,从Youtube收视率来看,北京上月推出跟习近平有关的系列节目,在印尼和泰国“仅有数百至数千点击量”;印尼外交政策协会(Foreign Policy Community of Indonesia)也在搜集东南亚10国人民意见后,于今年10月底刊登一份最新调查,指出尽管大多数东盟民众对与中国合作带来的经济利益感到满意,但仍对北京的政治和安全政策感到“焦虑”和“不信任”。
分析:中国明年对东盟外宣砲火不减
即便东南亚绝大部分民众在今年并未因北京外宣攻势,改变对其负面的观感,但杨昊预测,习近平连任后,中国在海外的首要目标即为遏止“中国威胁论”扩散,预料明年对东盟宣传砲火仍不减。
杨昊说:“因为他们(中国)很怕,1990年代由日本跟美国所扩散出来的,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会在今年、甚至是在未来习近平的第三任内,以及美中对抗加剧的期间发酵,成为牵制中国在海外布局的很重要的一个力量,所以(中国外宣明年目标)第一个,降低‘中国威胁论’的区域扩散,然后第二就是不要只有面对菁英,(也)要面向社会,第三就是善用各种政策工具,包括他们也跟一些(东南亚)区域国家内部国际媒体有一些合作,某种程度上,也是希望可以改善中国的这种负面形象、跟区域对它的忧虑。”
美借东盟峰会宣扬投资计画
北京借媒体努力对东南亚“说好中国故事”,美国则透过数个峰会,对东盟宣扬其政策理念及投资计画。
在美国与东盟建立关系45 周年之际,美国总统拜登于今年5月邀请东盟领导人,在华盛顿召开史上首届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并宣布向东盟投入1.5亿美元资金,包含基础设施、海上安全及卫生资金投资。
拜登还于上个月亲赴柬埔寨金边出席年度东盟-美国峰会,成为2017年首位出席该峰会的美国总统,并说东盟是美国印太战略核心,期待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稳定繁荣、有弹性和安全的印度洋太平洋”。
针对美国今年对东盟的宣传策略,台湾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陈宗岩表示,从2022年星国智库东南亚研究所的《东南亚态势》(State of Southeast Asia)调查报告可见,东南亚民众普遍对美国信任度高于中国,因此华盛顿不像北京一样需要刻意对东南亚塑造正面形象,主要是聚焦在东南亚与其的经贸合作上,盼降低中国在当地的经济影响力。
陈宗岩说: “对美国来说,它现在最希望可能在东南亚地区塑造出来的是,提高跟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在经贸方面的合作,因为美国跟中国在经贸议题、供应链这些问题等等,其实目前是打得如火如荼,(因此)美国希望跟东南亚国家走得近一点,(让东南亚)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上面的合作。”
美盼拉拢东盟 学者:不强打“反中牌”是关键
不过,陈宗岩也说,不管是供应链、生产过程,亦或是零件、原物料的进出口等等,中国仍是东盟非常重要的伙伴,无法要求东南亚一夕之间脱离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网路,来年美国对东南亚的宣传与合作,不轻易将“反中牌”端上台面,可谓重中之重,否则让当地人民被迫从两强中选边站,不见得对华盛顿有利。
陈宗岩说:“外宣方面,它(指美国)也不能够太强制地要求东南亚要脱离中国的掌控,因为那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我会觉得(这)可能是美国(未来)怎么样去形塑,它想要在东南亚事务上面的一个角色,它所必须要去做到的一个宣传,就是不能够用反中或者是抗中的角度来去做。你也可以看到(ISEAS)民调里面,其实有谈到东南亚国家的人,他们也非常地担心,美中两大强权激化,结果他们必须要被迫选边站,那他们是非常不想要做这件事情。”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