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传播快!北京涌现“阳了先发朋友圈”潮流;世卫:中国放松清零前疫情已“爆炸增长”(组图)
本文综编自香港01、德国之声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据香港01报道,大陆发布新十条后,新冠疫情出现反覆。北京、石家庄、广州等地确诊数明显波动,在微信掀起一股小型“阳了先发朋友圈”的潮流,
阳了先发朋友圈
不少人用“羊”代替“阳”并配上生动表情包表示自己不幸“中招”,也有许多人详细描述自己确诊后的情况以减轻他人对新冠的恐惧。谈及类似现象的发生,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日前接受採访时表示,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
随著大陆新十条发布,本土疫情出现反覆,北京、石家庄、广州等地成为主要受影响城市。许多市民感染后大方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中招”症状和感受,甚至直接在自己的微信名称中加上“高烧39度”等字样表示自己已有相关症状。
这样轻鬆的调侃也显示出现阶段大众对于新冠病毒的心态产生了不小的转变。更有北京市民表示,“打开朋友圈,就像进入一个病友科普群。”
日前,曾多次参与疫情心理援助工作的心理咨询师王滋在接受《澎湃新闻》採访时谈及相关状况,他表示有注意到许多感染者会在朋友圈分享感染后经验的情况。他认为,“普通人在面对政策变化时,会有一个慢慢适应的缓衝期;有许多感染者会发朋友圈,这可以被视作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告诉他人疾病的情况,给他人安全感。”
王滋同时指出,通过短视频、医疗宣传等途径,大众面对新冠病毒的心态出现新的变化,从“确诊后朋友圈大方分享”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有所改观。“现在都光明正大发朋友圈,说明人们对病毒已经不那麽害怕了。”“以前更多的是对病毒的害怕,现在更多的是担心对生活的影响。”
据悉,目前内地不少城市已启用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以帮助市民缓解面对新冠疫情可能会产生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世卫:中国放松清零前疫情已“爆炸增长”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周三(12月15日)驳斥了中国新冠病例激增是因为放松“清零”政策的说法,并指早在这之前,中国疫情已经“爆炸性增长”。与此同时,有中国药厂宣布与辉瑞签约,将进口新冠口服药倍拉维(Paxlovid)。
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共卫生紧急计划执行主任迈克・瑞安(Mike Ryan)周三(12月15日)表示,“中国病例爆炸性增长并不是因为取消了新冠限制”,早在中国解除严格的防疫措施之前,新冠病毒就已在该国“密集传播”。
“目前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取消了限制,突然间疾病就失去了控制。”瑞安向媒体驳斥了这个说法,并表示新冠病毒在中国密集传播“是因为防控措施本身并没有阻止疾病的发生”。
瑞安表示,随著具有超级传播力的奥密克戎变异株(Omicron)出现,中国式防疫并不像过去在疫苗接种覆盖率低的情况下,对流通的病毒株那样有用。他肯定中国转变防疫政策称:“我相信中国当局已经从战略上决定,对他们来说,这不再是最好的选择。”
在历经海内外的“白纸运动”示威活动后,中国当局在12月逆转了维持近3年的“清零”政策,颁布所谓的“新十条”,放松诸多严格防疫措施。由于放弃大规模核酸检测,官方更新的新增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中国国家卫健委周三(14日)再宣布,即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此前,世卫负责人谭德赛(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曾表示,他希望新冠疫情将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不再被视为“全球紧急情况”。
12月13日,北京医护人员转送一名发烧病患入院。
疫苗与口服药
在中国,放松防疫政策所带来的喜悦很快就被人们的担忧冲淡,民众越来越担心由于人口缺乏群体免疫力、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导致新冠感染率激增。
世卫组织的瑞安警告:“中国和其他国家仍然面臨的挑战是:需要接种疫苗的人是否充分接种了正确的疫苗和正确的剂量,以及这些人上次接种疫苗是什麽时候。”
12月13日,北京一家药局,架柜部分药物被横扫一空。
同时,瑞安也肯定中国疫苗的有效性,但强调施打第三剂的重要性。他说:“来自香港等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灭活疫苗,加上第三剂,表现非常、非常好。但它确实需要第三剂疫苗来显示这种效果。”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28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8151.1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接种的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约占80岁以上人口的40%。目前,还有约2500万60岁以上的老人未接种疫苗。
世卫组织高级流行病学家范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说,联合国机构正在向中国提供技术谘询。瑞安亦表示,双边存有沟通的开放渠道。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周四(14日)表示,已和美国药厂辉瑞公司针对新冠口服药倍拉维(Paxlovid),签署了进口与分销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