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复涨70倍!心脏支架费用涨回万元时代,富了谁的荷包(组图)
本文转载自39健康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11月29日,中国2023年心脏支架集采会在常州召开,本次集采会最终采购了约178万个支架,平均价格在770元左右,加上服务费,总价也不过730元~848元。
然而,面对如此便宜、只需一件羽绒服价格就能买到的心脏支架,很多患者却还是直呼做不起手术,这是怎么回事?
1、700涨回50000,“救命神器”价格复燃
众所周知,国内尤其是高龄人群的心梗、心绞痛、冠心病等疾病患病率很高,原因大多是通向心脏的血管被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时几分钟就能要人命。而在血管中放置支架,通开堵塞、撑开狭窄的血管,使血流重新通畅,就能挽救生命,因此支架也被誉为“救命神器”。
资料显示,2004年之前,由于完全依赖进口,一个心脏支架起码3万元起步,加上不少患者一次需要放置多个支架,一场手术下来,起码花费10万,彼时北京的房价也不过4000元。
终于2020年底国家出手,一次集采107万个支架,“量大价优”,价格一下子就降到1.3万元,去年集采时价格又被砍到了700元。医保报销后,一场手术只需自费两三千,很多人交口称赞。
然而好景不长,低价变了味。有人晒出今年的手术费用清单:心脏支架材料费只有645元,但各种辅助材料费要1万2、手术费7千多……一场手术总共花费5万多。百度“冠心病吧”还有患者家人发帖:一项安装支架的术前检查(冠状动脉内功能学检查)竟然高达14000元!有网友评论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一分不会少赚。”
对此,有医生透露:支架的确便宜了很多,但腔内影像、管内超声等手术配套费又涨回来了。另一方面,过去做手术不经常使用的“高端检查",如今也成了放支架的配套服务。
此外,也有一些病人主动选择更贵的方案。北京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主治医生表示:当初有国产和进口支架两种选择时,不少人就愿意多花钱选进口的;支架都降价后,“药物球囊”“生物可降解支架”等新技术出现了,虽然一个价格能买几十个普通支架,但凡有点钱的,或者给父母做手术的,更愿意用贵的。”
2、价格怪圈,贵的就是好的?
“健康是一切的基石”“金钱不过是生命的垫脚石”,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因此当病痛来势汹汹时,人们愿意为了给自己或者亲人倾尽所有,但花钱越多越好吗?
比如上述药物球囊和生物可降解支架,咨询专业人士得知,药物球囊只能解决血管增生问题,不能解决血管结构塌陷,血管再次发生狭窄的概率比较大;而生物可降解支架,虽然可降解,但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不及普通支架,还增加急性血栓的概率。
陷入了“贵得是更好的”怪圈的不仅支架这一项。
2013年,哈佛医学院David Sinclair教授曾在权威期刊《Cell》发表研究成果,使用“若丨返”类科技干预一周后,老年生物体的衰老程度被扭转,整体健康状态恢复,生命周期被拉长近3成。东京大学、贝勒医学院等临床实验中也相继证实,65岁的受试者在上述科技干预下,端粒、线粒体质量数量等老化关键指标发生不同程度逆转,外在皮肤、肌肉力量、运动力也趋于年轻态。
彼时全球最大试剂网站Sigma-Aldrich上,“若丨返”原料报价达22641元/克,成品一度飙升至156万的天价,国内李嘉-诚、潘石-屹等富豪一掷千金,成为其享用者。
直到2018年,中国科学家取得重要突破,首创生物全酶法技术将“若丨返”成本砍下95%,还率先通过了以审核严苛闻名的美国FDA的GRAS安全认证。“若丨返”成品也维持在千元范畴,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富豪专属,上架京东等渠道后,售出数十万,帮助众多老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而且还出口海外,在Lazada等海外平台受到欢迎。
然而,一些人却宁愿花数万元购买进口产品,不愿意尝试性价比更高的“若丨返”。在他们看来,国内还是以往科技处处落后于外国的景象,殊不知中国生物科技起步虽晚,进步却很大,比如去年一年就有多项震惊科学界的成就:刘光慧教授发现“衰老开关”KAT7,关闭后可增加健康生存期;中科院研发PCC1,强力清除老化细胞,拉长60%以上生存期……
期盼了很久的国内科技追赶外国,实现了却不相信。喊了很久的心脏支架降价,实现了却不珍惜,未免让人伤心。
3、如何破局?
对于心脏支架手术配套费涨价的现象,或许可以通过提高医生收入破局。了解发现,支架未被集采前,心内科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支架,集采后,很多医生收入骤减,虽然医生救死扶伤是应尽责任,但支架放置时要暴露在X线下,穿着重达15斤的铅衣站几个小时,格外辛苦,提高收入也是情理之中。
而对于人们“偏爱”高价医药的现象,大家或许应该抛开偏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避免被困在价格漩涡中,最终花钱不讨好。
本文转载自39健康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