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北京遍地开花”,官方信誉数字破产!外媒指出:中国防疫政策面临的“确定”与“不确定性”(组图)
本文综编自新头壳newtalk、法广、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为了消弭各地爆发的“白纸革命”抗议,中国政府12月7日才刚公佈防疫政策“新十条”,大幅放宽现行防疫政策,12月8日就被爆出北京疫情大爆发。
北京目前快筛阳性人数过多,加上防疫人员与医生都被感染,导致众多医院急诊关闭、通报系统混乱,让许多确诊者家属也搞不清楚状况。 图:翻摄自推特
推特名人“方舟子”在贴文中爆料 :“北京疫情大爆发,医疗系统接近崩溃,抗原自测阳性不上报、不转运,要自己去医院,发热门诊排起长队,成批防疫人员、医生被感染。”并附上防疫人员与病患家属的电话录音,显示北京的医疗系统似乎一团乱。
推特名人“方舟子”在贴文中爆料,“北京疫情大爆发,医疗系统接近崩溃,抗原自测阳性不上报、不转运,要自己去医院,发热门诊排起长队,成批防疫人员、医生被感染。” 图:翻摄自方舟子推特
录音档提到,北京目前快筛阳性人数过多,加上防疫人员与医生都被感染,导致众多医院急诊关闭、通报系统混乱,让许多确诊者家属也搞不清楚状况。
北京民众排队做核酸检测。 图:翻摄自中国日报(资料照)
民众:官方信誉数字破产
胡锡进:北京遍地开花
据法广网报道,民众针对推特名人“方舟子”曝北京疫情大爆发,官方公布的染疫数的实际数字“乘以10都不止”,北京市政府每天通报的染疫数字却不增反减。8日全天全市染疫人数仅2673人,而7日全天则为3362人,6日全天为3974人,5日全天为4666人,连续4天呈逐日递减、节节下滑的趋势。
民众对此表示嗤之以鼻、一笑置之,并直斥“这数儿简直是笑话”、“算不得准”、“逗三孙子呢”;更有人直指,照趋势、身旁染疫人数及核酸“十混一”混管异常的高频率来看,官方数字恐怕乘以10都不止。
图片来源:网络
前环球主编胡锡进更是以以“遍地开花”形容北京如今的疫情,并指他大致判断,北京现在的单日新增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上海今年春季时疫情单日新增的峰值,更超过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全国单日2万多例。
BBC:中国防疫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中国将面临大规模感染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率刚刚达到40%。因此,中国媒体表示,据数学模型测算,在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可能80%至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图像来源,REUTERS 12月8日,身穿防护服的北京防疫工作人员轮班照看居民进行家庭隔离的建筑物。
据BBC报道,目前可确定的是,中国可能无法防止最终经历大规模感染的过程。报道指出,若以中国14亿人口来算,60%意味着约8.4亿人口感染。即便中国仍坚持“清零”政策,也无法防止最终出现大规模感染。奧密克戎病毒的传播力极强,仅11月份一个月中国就有超过3.2万人感染,比此前所有月份加起来增加了24%。
(一)专家:不确定是否会出现大规模死亡
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发布的模型显示,未来三个月,如果中国取消“清零”政策,可能会有130万至210万人死亡。该模型估计的感染病例为1.67亿至2.79亿。美国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严忠刊文表示:如果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在政府放松警惕后头六个月内感染,最终可能有3.63亿人感染,约62万人死亡,每天有3.2万人住进重症监护室。
图像来源,REUTERS/ALY SONG
据BBC报道称,中国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死亡的迹象。因此,专家认为,中国仍有条件减缓死亡,但要花大力气。
接种三剂疫苗的老年人成关键
报道指出,奥密克戎毒株死亡率主要集中在没打疫苗的老年人身上,能否抓紧为老年人接种至少三针疫苗,将是一个关键。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有没有应急预案来减缓冲击。
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表示:“根据其模型的模拟,如果老人都施打完灭活疫苗的第三剂加强针,那么死亡率会下降61%”。
(二)不确定:有没有应急措施缓解冲击
报道指出,若第一波感染率按疾控中心冯子健的模型估算,达60%来看,那将会对 “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但尚不清楚国家的政策“路线图”。
“目前看不清楚国家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比如是减少重症和死亡?还是减少疫情高峰的峰值?还是将峰值设定得更高,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免疫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2月8日在一个学术会议上表示,中国防控疫情政策的重心,应该由防控感染转移到防控重症。
(三)不确定:中国医疗系统能否承受压力
报道还称,每10万名中国居民中,只有不到4张ICU床位,绝大多集中在较富裕的城市。由于过去三年投资放缓,中国的医疗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农村地区尤其存在隐患。
虽然国家已经在鼓励轻症居家治疗,但面对中国政策急速转向,宣传系统做出快速反应,对老百姓进行宣导教育,改变日常习惯,也决定了能否缓缓解医疗体系的压力。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这还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当住院人数急剧上升时,中国的医疗系统能否承受住压力。
医疗体系要解决棘手的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能否引导轻症患者在家康复,重点收治危重症患者,这将决定抗击疫情的结局。此外,有效降低医院的传染风险,使其他疾病的治疗不受重大冲击,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抗疫结局。
本文综编自新头壳newtalk、法广、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