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前四大看点:疫情终章、俄乌同台、习拜会面、经济危机(组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过去三年没法出去旅行?对总统、总理、主席、首相和国王们来说,也差不多。疫情中国际会议纷纷改为线上举行,似乎还省了很多繁复的外交礼节。
然而今年不太一样,全球20个经济影响力最大国家的首脑们,决定亲身赶赴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参加2022年G20峰会。
背后的原因或许是,2022年太特别了
疫情消退,大部分国家逐步放开,甚至严格实施“清零”政策的中国,也在过去一个月密集接待外国首脑到访;
年初一场俄乌战争,让西方与俄罗斯的对立程度达到冷战后的最高点,甚至公开讨论使用“核武”的可能性;
中美关系因为台湾问题,雪上加霜,两国元首都将出席G20,他们是否会坐下来一对一会谈;
当然,经济是共同难题,通胀高居不下,全球央行加息不止,经济学家预测一轮长达数年的衰退近在眼前。
任何一个问题放在以前,都是大事件,当它们叠加在一起,任谁都会焦头烂额,可能更需要全球政治领袖们坐在圆桌前申明立场、达成妥协,拿出方案。
特别之年举行的特别峰会,都有哪些看点?
图像来源,EPA 在印尼巴厘岛努沙杜瓦G20峰会举办地,一名警官乘坐全地形车在海滩上巡逻。
20国领袖共处一室:标志着新冠疫情结束?
G20全称为“Group of Twenty”,意思是“二十国集团”。G20是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领导人召开的年度会议,其成员国GDP总量占世界GDP的85%,人口占全球总人口三分之二。
G20峰会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每年12月,G20都会选出轮值主席国,负责举办下届峰会以及明年的一些部长级会议。
2022年的峰会由印尼担任轮值主席国,于11月15日和16日在巴厘岛举行。
上一次20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还是2019年6月日本大阪,当时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习近平和特朗普的会面备受瞩目。当时的主席国领导人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他在今年7月遇刺身亡。
2020年,疫情来袭后,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峰会,首次完全采取网络会议的形式,号召全球公平地获得新冠疫苗。
2021年,不少欧美国家已经逐步放开限制。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峰会上,唯独缺席习近平和普京。当时G20聚焦的是全球变暖问题,但最终协议未作出具体承诺,令外界失望。
2022年,全球几乎都在把防疫限制抛诸脑后,中国还在实施严格的清零政策,虽然降低了死亡数,但也引起民众的抱怨和反对。
因此,外界期待,如果全球主要国家领导人同框拍照,如疫情前一样行事,是否标志着这场全球大流行正式结束?
此外,值得关注的细节有:习近平会不会戴口罩?峰会前后中国会不会宣布新的放松防疫的限制?
普京、泽连斯基都会去:各国领袖如何互动?
图像来源,REUTERS 在俄罗斯和中国各自与世界交恶之际,两国首脑许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
距离峰会开幕还有几天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否会出席峰会依然成谜?
两个交战国的元首共处一室,会发生什么?这样戏剧性的场面,在当代外交领域并不多见。
俄罗斯是G20的成员国之一,普京理应出席峰会。
但在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在G20内部出现分歧:美国和西方盟国制裁俄罗斯,支持乌克兰,而中国与印度不愿谴责俄罗斯,不参与制裁行动,还大规模进口俄罗斯能源;美国和西方国家不希望普京参加11月在印尼举行的峰会,而中国则表示反对。
中国早就表态,支持印尼办好峰会,强调二十国集团应集中经济问题,不应被政治化,“各成员地位平等,谁也没有权力分裂二十国集团。”
因此今年4月,印尼宣布邀请普京参加G20会议后,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压力,要求将普京排除在会议之外,华盛顿方面甚至呼吁取消俄罗斯G20成员资格。
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佐科威)在今年6月成为首位分别访问基辅和莫斯科的亚洲领导人,他还分别会见了泽连斯基和普京。
为了平衡其他G20成员国对俄罗斯的抵制,佐科亲自邀请泽连斯基也参加此次峰会。外界都在期待俄乌两国会在G20峰会现场如何互动,会恶语相加,还是借机坐下和谈?
泽连斯基则表明只要普京出席,他就不出席峰会。他的发言人表示,泽连斯基很可能只会在线上参加峰会。
然而在本周,事情又出现反转。佐科本周二表示,他与普京通话时,普京说只要情况允许,将出席来临的G20峰会,“不然他可能要求通过线上参与”,佐科说给他的“强烈印象”是普京可能不会出席G20峰会。
泽连斯基则表明只要普京出席,他就不出席峰会。也在本周二,他的发言人表示,泽连斯基很可能只会在线上参加峰会。
或许直到峰会开幕前,外界才能确认,这两位在2022年占尽头条的领导人,是否会同时出现在巴厘岛。
习近平拜登会谈:稳住中美关系不恶化?
图像来源,REUTERS 习近平与拜登7月底的通话气氛因佩洛西访台而显得紧张。
另一对在今年受到考验的双边关系是中国和美国。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今年8月访问台湾,她是25年来访问台湾的最高级美国政治人物。
此前中国曾多次警告美国,佩洛西的访问会带来严重后果。访台之后,中国展开环绕台湾的军演,并取消中美气候变化商谈、禁毒合作、国防部工作会晤等八项双边合作。
美国方面则推出针对中国的空前严苛的半导体出口管制,使中国多个高科技行业大受影响。一些评论人士形容,美国是在“不惜代价地”减缓中国崛起。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为了安排习近平和拜登的双边会谈,两边的高级官员和助手们一直在较劲,该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官员对两位领导人上次关于佩洛西访台问题交流结果感到不满,最近才与美方重新接触。
目前,双方是否会坐下来谈还是未知数,但如果真的面对面谈判,相信台湾问题、美国芯片禁令,以及乌克兰战争和中俄关系,可能会成为主要议题。
过去几年,国际局势转变的方向日渐清晰,但也为西方国家带来一个难题——没人能真正承担与中国经济脱钩的代价;也没人愿意看到中国真正改变二战后建立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峰会前的一个月,两国各发生了政治大事:中国举行“二十大”,习近平获得连任,高层中更多他的坚决拥护者;美国举行中期选举,众议院可能转由共和党人控制。
这些因素汇聚在一起,将如何推动中美关系,或许在巴厘岛可以一观。
如何走出经济危机?
图像来源,EPA 印度尼西亚将在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期间使用约500辆电动汽车作为官方车辆。
G20峰会历史并不长,其实它是危机之下应运而生。
1999年,七国集团(G7)的财长会议倡议成立二十国集团(G20),主要是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此后每年举行。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美国倡议下,G20提升为领导人峰会,并于当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第一次领导人峰会,共同协调应对危机,当时通过了47条金融领域改革行动计划。
2009年9月举行的匹兹堡峰会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
当前,全球经济重现危机。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推高能源和物品物价,全球经济正面临衰退。
上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经济体将在2022年或2023年出现萎缩,而美国、欧盟和中国这三个最大的经济体将继续处于增长停滞状态。
IMF警告,“最糟糕的情况还没有到来”,很多人将在2023年感受到经济衰退。
该报告指出,在这场危机中政策权衡变得极其艰难,不论政策收紧幅度过小还是过大,都会带来风险。当局在必要时应使用金融政策确保市场稳定,但各国央行需要沉稳实施货币政策,坚定专注于抑制通胀。
作为最重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组织,如何将全球经济拉出衰退泥潭,恰恰是G20创立的初衷。
然而,从俄乌到中美,全球地缘政治关系愈发紧张,在2008年时并不存在,那么政治上的考量是否会阻碍经济合作?在两天的峰会上,或许能找到答案。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