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斗争如何走出民主对抗威权的逻辑?(图)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以来十分重视重振盟邦体系,为了整合盟友资源,拜登提出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那就是21世纪是民主和专制的较量。2022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拜登在演讲中再次提到了中美之间的民主专制较量。
美国将世界划分为民主和专制不同的阵营,将美国和盟友们划分为民主的一边,将中国归为专制的一边。放大中国的意识形态威胁,强化美国和盟友们价值观念的相同,这一招的确非常有效。
事实上伴随着中国崛起,这种率先从经济领域达成的超越,给西方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震撼。中国作为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通过另外一条道路取得相对成功,从一个层面挑战了西方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这也是为什麽拜登这一口号一经提出,就在意识形态人权等领域获得了盟友们的相应。欧盟将中国列为制度性竞争对手的原因就在于此。
美国总统拜登9月21日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发言。(AP)
中国该如何应对美国这一相当有威慑力的进攻策略?
早在2021年拜登政府抛出民主与专制较量时,中国外交部新闻人的回应是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而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产品,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应当也只能由这一国家的人民由自身实际出发来制定,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制度,或试图打着民主旗号号令天下、党同伐异,都是对民主价值的亵渎和操弄,这只会製造分裂,加剧紧张。
此次,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外长王毅9月22日在美国亚洲协会演讲时再次提到美方炮製莫须有的「民主对抗威权」叙事,刻意放大中美意识形态对立,将矛头指向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执政党。
王毅称,「把自己的选择定义为民主,把对方的选择定义为威权,把成功定义为改变对方,既不符合事实,更不现实」。「一些人担忧中国会输出意识形态,威胁别国的价值观,这完全没有必要。历史上的中国就没有传教佈道的做法,今天的我们也没有输出制度和道路的想法。」
王毅出席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演讲。(新华社)
对于西方国家对中西意识形态竞争的担忧,2021年5月王毅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活动时曾称,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不必然成为竞争对手,不同的发展道路也不必然妨碍互利合作。只要做到相互尊重,谋求互利合作,完全可以超越国家间的制度差异。
「中国既有制度上的自信,也有文明上的包容。我们将坚持自己选择的制度和发展道路,同时也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自主选择,不会搞什麽制度输出和制度竞争。用价值观划线的做法不客观、不理性、不民主。」
综合中国方面的言论看,从民主的定义出发,中国提出民主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来戳破美国民主优越感,并点出了美国操弄民主的动机是党同伐异;从阐明中国式民主的未来、打消各国疑虑的目的出发,中国多次重申了承诺: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複製」中国。从表诚意的现实效果出发,中国直接阐明不同制度不必然成为对手,不同道路不妨碍合作,展现了积极的合作姿态。
从意识形态层面攻击中国是美国的惯用伎俩,此次重点推出民主对抗维权叙事,是美国攻击力度和策略技巧的升级。中国将应对意识形态攻击的措辞整合来回击美国,从道理上讲是常规动作。
诸如「民主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中国没有输出制度和道路的想法」,「不同制度可以合作」等说法中国是过去数年经常使用的说辞,能否真正为中国赢取斗争的更有利局面尚待观察。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