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不配当校友”?海外硕士水分太多?(组图)
还记得前段时间,大家应该都被那首“水硕之歌”洗脑了。
“远渡重洋上水硕士,不如三本和专科”
这段神曲一出,立马在留学圈蹿红。
海外“水硕”,人均“废物”?
留学生被按头“水硕”,这种声音我们听得还少吗?
英国读研,只有一年,水硕。
哥大全是中国人,人均SPS,水硕。
来源:小红书
网上不少键盘侠,自己大专在读,电子厂打工,但一定要嘲笑出国读“水硕”的同学,觉得他们没有真本事,就是仗着家里有钱。
如果跟杠精理论,他们要说了:国内硕士三年,英国硕士一年,一年硕能学到啥啊,你不水谁水。
还记得疫情刚开始那会儿,专家那句“因疫情归国留学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立马成了自媒体的狂欢。
来源:知乎
解释不如自嘲,打不过就加入。
这首“水硕之歌”,是留学生们的自嘲,也是“废物”党的温柔反击。
正在海外或者曾经出国读硕的留学生们,纷纷发视频自嘲自己读了“水硕”。其中不乏牛剑、UCL、墨尔本大学等世界顶尖院校的留学生。
甚至藤校本科、MIT博士在读的大牛也加入了自嘲大军:
来源:抖音
MIT都管自己叫水硕,这下键盘侠沉默了。
被误解多年的留学生,最后只是轻描淡写说了句:“可我觉得挺不错,一年生活快乐多”。
很多事情没必要解释,懂的都懂。以前可能还会跟人争两句:我上的课不水,学期短考试多。
现在只会说,“对,我就是水硕”。摆烂得明明白白,键盘侠都无处下手。
留学鄙视链:硕士最底层
不知道什么时候,留学鄙视链成了流量新密码。
出国留学?先问问自己在鄙视链第几层。
来源:小红书
鄙视链第一条,先是留学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新>欧洲>日韩>东南亚。
留美=家里有钱,国内混不下去,跑到美国镀金混文凭。
留英=花钱读水硕的大怨种,不是在购物就是在下午茶。
澳新=申不上英美,但想出国。
欧洲=各种不知名野鸡大学。
日韩东南亚=家里揭不开锅,但渴望飞上枝头变凤凰。
……
咱就是说,不管哪个国家的留学生,看完都感觉有被创到。
比完国家比学校,哈耶普斯麻,那必须是鄙视链顶端的学校。每逢开学,小红书上全在晒HYPSM学生卡,跟清一色的G劳牛马宾莎捷一样,都是那么朴实无华。
来源:小红书
英国G5紧跟其后,王爱曼华也还算拿得出手。
土澳八大名校之外,基本可以说是查无此人了。
不过就算大家考上了同一所学校,鄙视链依然在。
所谓留学专业鄙视链:商科>工科>理科>社科>文科>艺术。
除了商科和CS这种“多金”专业,选了其他专业,亲戚问起来的时候你都不好开口。
艺术?不务正业,毕业就失业。
建筑?狗都不学。上着最难的课,毕业后拿最少的钱。
学医?天打雷劈。365天有300天都在考试真的会谢。
哲学?......连键盘侠都沉默了。
专业鄙视链的底层逻辑,就是一切朝“钱”看齐。跟你热爱什么无关,只跟世俗的成功有关。
就连留学时间早晚也有鄙视链。就拿美国来说,优越感方面,美初>美高>美本>美研。
反正“硕士不配当校友”就是了,“ 🐶都不上”。
来源:知乎
来源:小红书
这种鄙视链风气真的不理解,嘴完专业嘴学位,连Taylor Swift拿个荣誉博士都要问人家配不配,键盘侠到底累不累。
少拿留学鄙视链PU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热爱和选择,并不是只有上哈佛、读CS才是留学范本。
至于那些阴阳怪气问为什么读研不直博的人,真的管的也太宽了吧。除了学术大神,有几个人能本科一毕业就直接申博的。读硕士也是更好帮助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搞学术,有更大的缓冲空间来决定是否读博。
正常的学位晋升过程,也能被说成“不正常”,这届网友的逻辑能力真的有待考察。
出国读研 = 镀金混日子?
在喷子眼中,出国读研=镀金混日子,一年硕更是拿父母💰当大怨种。
其实,申请名校硕士,难度跟国内考研不相上下。国内有考研大军,留学同样也是。近四年来,硕士阶段的中国留学生占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9-2021年中国学生赴美读研人数超过13.7万人,在留美的中国学生中占比36.8%,同比增长2.8%。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数据显示,2019-20学年中国学生赴英读研学生人数为89,680人,在留英的中国学生中占比60.38%,同比增长18.63%。
每年海外读研大军都在壮大,申请海外名校,竞争同样激烈。
申请人需要在保持高GPA的同时,还要考出高分GRE/托福,打磨文书/简历,准备推荐信。有些项目还要求有工作经验,可以说学业、备考、实习一样不能落下。
即使卷进了名校读研,日子同样不轻松。
毕竟读master可不是打嘴炮,商科天天几十页的case还要presentation,理工科没日没夜做project,而且留学生还要说着自己的第二语言,根本没有Easy模式。
很多Top30大学的学生,都是哭完继续学罢了。
刷刷知乎,你能看到清一色在问:“在XX大学有没有什么能哭的地方?”
来源:知乎
天天说哥大“水硕”,但没上过藤校的人,不知道背后的竞争压力是有多难以想象。
来源:知乎
看看哥大“没人上”的建筑master课表,好家伙,基本可以告别睡眠了。
来源:columbia官网
从此,每个Friday night,都在Studio守寡做模型。每个睡在图书馆里的流浪汉,抓起来一看都有建筑生。
各大专业都好不到哪去。毕竟国外大学最爱的就是各种quiz,mid-term多到让你怀疑人生。动辄几十页的reading,几门课连着presentation,铺天盖地的capstone、小组作业、paper……到了final好家伙,这些大招一起来,熬夜冠军已内定。
说好的“混日子”呢。
读Master = 买OPT?
还有把美国硕士妖魔化,说留学读研就是为了买OPT。
虽然硕士本身大多是就业导向,很多人出国读研也是为了今后更好找工作;但读研依然是以精进学业、自我提升为出发点的。
说这些风凉话的人,大概率是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看到硕士生拿到大厂offer在🍋吧。
毕竟不少研究生项目本身就包括实习课程,学校的就业中心又给力,STEM还有三年OPT,之后申H1B等都更加方便。
而且不是所有人出国都是为了留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各地都在“抢人”,对于海归的就业、落户和福利政策都非常优厚,吸引了不少留学生。
以深圳为例,符合条件的留学生不仅可以落户,还可以享受租房/生活补贴,以及更多就业机会、社保福利等。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2021年海归求职者进一步年轻化、高知化,主要求职岗位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占比近8成。
来源:智联招聘
无论留美就业,还是回国发展,对于海归硕士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
可能正因为留学生“享福”太多,才被有心人妒忌了吧。
无论是留学国家、学校、专业还是学位,当这些选择都被名次化,放在一条攀比的链条上,这就完全跟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们出来看更大的世界,才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留学没有一种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大家不必被社交平台上的这些跳脚言论所影响,学好习、过好日子、心态调整好。
就像“水硕之歌”说的,随便他们怎么说,“可我觉得挺不错,一年生活快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