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妈妈群吵翻了!新州精英中学和OC班大改革,名额大减20%,华人家庭直呼:“有被针对!”
生活在澳洲的华人妈妈都该知道,进入英才班和精英中学,简直就是整个家庭很多年的目标。
孩子的一只脚踏进这里,似乎都已经能看见余生的光亮。
精英中学竞争激烈,且大多数学生来自于亚裔移民家庭,甚至可以说传统英裔澳洲家庭就已经在这场战役中败下阵来。
当然想要一脚迈进这里,也绝非易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根据疫情前的数据,在新州,1700 多所公立小学中只有77所开设了OC班。
总招生人数 1740
除以报名人数 11850
录取率约为 14.6%
就精英中学来说
录取率大约为 29.3%
全州3000多所中学中
仅有17所全科重点
26 所部分科目重点中学
以及 4 所农业方向的高中
7月17日,铺天盖地的新闻开始席卷各大网站,对于不少正在升学的妈妈们而言:
简直是晴天霹雳。
新州教育部长莎拉·米切尔宣布:
将把新州公立小学英才班(Opportunity Class)和精英中学(Selective High School)20%的招生名额(约850个名额)提供给弱势家庭背景的学生。
霎时间,一时激起千层。
辣妈也火速为妈妈们创建了群聊,一起来看看这些话题里有没有你所关心的。
01
“弱势学生”究竟“弱”在哪里?
先说一下这次变革的大背景,几乎每家报纸中都提到了一份18年的学术文献。
新州教育部 2018 年对于精英中学的一项审查发现:
来自低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原住民学生、残障学生以及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的申请人数较少。
那些在常人看来聚集了整个新州最有天赋、最聪明的孩子的精英学校里,有80%都是亚裔面孔。
不仅如此,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学生父母教育水平同样对子女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全精英学校高社会经济背景学生比例最高,约占89%。
单一种族的压倒性优势和高昂的学习成本,必然招致政府和其他社区的不满。
其实早在去年,坊间就开始断断续续的传出改革消息。
也难怪政策一出,不少妈妈都在表示:
这就是在打压亚裔群体啊。
但要是说此次的改革最失败的地方在哪里,莫过于政策都已经发布至今,到现在都还没有给出关于“弱势”的定义。
所以问题留给了大家,在澳洲谁是弱势群体?
很多妈妈都在问我们亚裔算吗?
但很可惜,“亚裔是minority,但不算disadvantage”。
根据不少家长的说法,现在的弱势群体如果孩子出生在单亲家庭、低收入家庭都属于这一范畴。
而政府口中的“弱势学生”还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残疾生,因为他们也不是可以一步登天就上学的。
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的录取成绩,可以在一般申请人录取的最低分数线的90%之内。
新州教育部长莎拉·米切尔说:“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潜力不应取决于他们居住地、背景或是否有残障”。
“我们正在帮助解决阻碍有天分的学生公平公正地进入英才班和精英中学的意想不到的障碍”
有了“弱势学生”是不是我的孩子就一定没戏了?
答案是也不一定的。
新州教育部的一位发言人表示: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
申请某所学校
或者这些弱势群体学生的成绩
没有达到最低分数线(90%)
那么各个学校将根据在考试中的
最高成绩水平排序
把保留给弱势群体的名额
开放提供给普通申请人
02
帮助“弱势学生”对“正常学生”公平吗?
这是此次改革的第二个槽点,改革速度来势汹汹。很多妈妈表示:啥改革了?什么时候的事,自己完全没有听说啊。
根据澳媒的记载,来自新州的华人妈妈徐女士对澳媒怒斥道,该政策的突袭简直违背“澳洲民主价值观”。
因为新政策甚至连一个缓冲期都没给大众。
除了群里父母的无奈,不少华人妈妈也直接将投诉电话打到各个澳媒中心,媒体写道:
“我们所有的家长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然后突然就出台了,它没有一个民主的基础,完全是非常官僚的一个行为。”
“我觉得那么做的目的并不是希望精英中学和OC班能照顾弱势群体,而是希望家长和学生无法挑战它的决定。不论他们做什么决定,没有详细的信息,父母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没有办法判断他们在接收(孩子入学)的过程当中是否公平。”
而且对被刷掉的那20%正常学生而言这公平吗?
自己的孩子现在面临着“被刷”的风险
这时候又和谁去因为“公平”而理论呢?
“那20%的考生就是被取代了。因为进不了精英中学和OC班,他们以后有没有可能变成弱势学生呢?”
“做一个简单的算术,20%和20%互相抵消,就是说,教育部做的这个改革实际上是一个无用功。”
很多家长表示这项改革是“胡闹”。
教育应该“唯才是举”,“不能让左的思想在教育界泛滥”。
03
再这么折腾,私校以后才是最佳选择?
有网友表示如果澳洲的大环境再这么折腾下去。
“私校会越来越热,会有更多华人家庭选择入读私校。”
曾经,如果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没那么高,只是希望接受优秀的教育,以后能够有所作为的话,那么精英中学和私立学校都是很好的选择。
说到底,之所以那么多华人家庭挤破头也要进各大精英班,也是看中了它“免费私校”的属性。
但现在再这么看可远远不是了,咬咬牙买一套学区房,供完了孩子之后甚至就连房价都能翻不少。
虽然说私校的环境要复杂一些,但细细想来却也是更好的保留了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不会学习成绩以偏概全,想要孩子成长还真是不错的选择。
再加上近年来澳洲政府对各大“私校”的态度暧昧至极,所以看上去“公校”确实是有日落西山的态势。
对2021-22年和2022-23年预算文件中的预算预测的比较显示,基于学生的入学趋势,联邦政府将在未来三年内把资金从公立学校转移到私立学校。
在这两年的新冠期间,私立学校的入学率激增了6.1%,比公立学校的入学率快六倍。
现在也有部分华人家庭开始了网上抗议,如果有需要的妈妈也可以进行网上签名。但这求学之路,究竟是鸡娃还是鸡自己可能是不少家庭中永恒的纠结。
辣妈结语
无论如何,华人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和在此之上的舍得投入带来的成效,是整个澳洲所有目共睹的。
最后,妈妈们不能忘记澳洲各种类型学校(比如说各大主流公校),不可避免地,这是教授大量天才学生的地方。
虽然现在精英学校的大门可能稍微打开了一点,但就教育机会而言,这些学校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