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经济前景难测,失业率上升埋下“社会炸药”(组图)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重创经济并导致失业率上升,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德国经济学者及商界人士指出,“放弃清零是最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若不改变新冠政策、寻找“动态清零”的退场机制,中国将难以达到经济增长目标。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0.4%
中国严格的新冠防疫措施正扼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经济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年初相比下降2.6%,同比增长0.4%。这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弱的数值。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还有4.8%。中国国家统计局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中国疫情多发等不利影响加大来解释“极不寻常“的经济发展,并称第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在中国政府对“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坚持下,经济发展受到强烈冲击。多个中国大城市今年春天都执行了严格防疫措施,以防止具高度传染性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传播。上海四月和五月的封控措施重创经济。当地的港口则积压大量货物,航运业务因为封锁而无法正常运转。
在此背景下,2022年中国的经济前景为何?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中国商业与经济学者费多丽(Doris Fischer)对德国之声表示:“共产党当然希望有一个非常成功的一年,因为秋季即将召开20大。在这样的一年,人们通常对成功的消息特别感兴趣。但现实却是另一个模样:清零政策、上半年的严格封锁、受到乌克兰战争和气候破坏影响等因素冲击而导致全球经济疲软,上述种种都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再加上近年来的经济政策决定,虽然从监管角度看似合理,但却也造成了今天城市年轻人口的失业率上升到近20%的事实。这里头埋藏着社会炸药。”
为防止新冠疫情蔓延,上海四月和五月实施严格封控
分析师此前已经预期中国第二季度的增长乏力。但标普全球市场财智分析师毕斯瓦斯(Rajiv Biswas)表示,实际数字仍令人感到震惊。
东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西滨彻(Toru Nishihama)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站在陷入停滞性通货膨胀的边缘。但最糟糕的情况在5到6月期间已经过去,可以排除衰退或者连续两个季度收缩的可能性。”
“鉴于增长乏力,中国政府可能会从现在起部署经济刺激措施,以提振中国经济。”但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降息的障碍很大,因为这将使迄今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的通货膨胀率上升。”
费多丽认为,中国政府内部可能会就下半年的正确路线进行激烈讨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基础设施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对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不太可能起到很大作用。事实上,人们想摆脱这种增长模式;或者坚持目标,让创新和消费成为经济支柱,包括必要再分配机制。”
“最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是放弃清零”
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坚持严格的清零政策是阻碍其经济增长并导致失业率上升的主因。在中国的严格“动态清零”政策下,零星的感染数字就可能导致整个地区被封锁,上周在西安便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重要经济中心也因多次发现感染病例而实施新限制措施。上海解封后,经济形势有所缓解,但许多人担心新一波的新冠限制将给经济带来进一步问题。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学者家曾林(Max Zenglein)对德新社表示:“中产阶级越来越能感受到这些影响,例如收入停滞或房地产价格下跌。如此政府会面临更多政治压力,必须找到解决方案。”曾林指出,增长乏力加剧了金融系统的问题;如果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未来几个月违约率上升是可预期的。“最有效的政府经济刺激计划是放弃严格的清零政策。”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在接受德广联(ARD)采访时也指出:“糟糕的经济数据的主因是新冠清零政策,这让中国走向荆棘道路。你不知道下一个风险区在哪里。”
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费多丽对德国之声表示,中国要达到经济增长目标,需要改变新冠政策,由此产生追赶效应。“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正在进行反思,但只要没有成功的疫苗接种活动,地方的封锁就会继续,伴随而来的不确定性和经济损失也会持续。”
伍德克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政府高层坚持“动态清零”却没有退场机制。“中国何时才能摆脱这种局面?只有在人民都良好接种中国疫苗以后才能做到:三针、四针、加强针—而且是采用有效的疫苗,例如mRNA疫苗。然而,中国正挡在自己的路上。进口的技术未被使用。”
他同时预测,全球经济的前景将因此暗淡。“中国如今经济疲软,这当然是致命的。最近几年里,中国是增长引擎。如今欧洲面临巨大的能源问题和经济衰退,美国亦然。中国一直是稳定我们的经济体,而未来可能不再是这样的情况。”
中国问题专家费多丽则肯定地表示,中国的经济正面临危机,“但如今我们也意识到,陷入危机的不只是中国。”
消费低迷难以拉动经济
此外,虽然中国周三公布的6月出口数据强劲,经济学家认为这并非安全信号。因为在17.9%的增长中,有一部分可以被解释为是上海5月底重新开放后贸易的回升。另一方面,1%的进口增长令人感到担忧,这表明民众的消费意愿低迷。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则更关心增长的源头。佩蒂斯对德广联表示,中国国内消费急剧下降,商业人士减少投资。因此,经济增长越来越多是由国家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创造,而这需要通过贷款。
“我们看到的是,为了实现增长目标,债务正在非常迅速的增加。这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政府已经多次表示希望结束这种做法。但迄今没有做到这一点。”
尽管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表现疲软,但中国领导层仍表示不会放弃雄心勃勃的5.5%增长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底时宣布,中国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与此同时,今年6月地方政府债的发行量创下单月记录。这些资金将用于基础设施。新债务和高基础设施支出,北京似乎想利用这帖经过测试的良方来提振经济。
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本周三承认,稳定经济是个艰难的任务。他也呼吁要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中国一直在加大对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但分析家表示,若不取消清零政策,官方制订的5.5%增长目标难以达成。路透社的一项调查预测2022年的增长将放缓至4%。
费多丽则分析称:“年底时官方结果肯定会接近这个数字。但这个结果究竟能不能反映出现实,目前尚存疑问。”
许多人认为,中国央行进一步放松政策的空间可能会受到资本外流担忧的限制,因为美联储和其他经济体都在积极提高利率,以应对飙升的通货膨胀。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消费者通胀率不断上升,虽然不像其他主要经济体那样火爆,但仍可能增加对货币政策宽松的限制。
野村证券分析师表示:“我们相信市场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增长过于乐观。”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