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的地缘政治遗产(图)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虽然安倍服务的国家只是中等强国,但从国际政治视角看,他本人却堪称一等一的大战略家,留下了影响深巨的地缘政治遗产——印太战略。
日本战后任职时间最长的前首相安倍晋三突然遇刺身亡,引发大量讨论。简体中文互联网上,意见颇为分化,“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但如果从国际政治视角来看待这位重要人物,就会发现他留下了影响深巨的地缘政治遗产:印太战略。
“印太战略”其实并非美国首创,而是安倍晋三的设想。早在2006年,还只是首相候选人的安倍就提出了“自由和繁荣之弧”;该构想在2007年初发展成为“美日澳印四边对话”(QUAD);随后在当年8月,安倍在印度国会发表演讲,主张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融合,造就一个“扩大的亚洲”;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再度当选日本首相,次日便发表题为《亚洲的民主安全钻石》的署名文章,呼吁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共同组成“民主安全钻石”。安倍的倡议,最终被美国接受。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国防部在2019年发布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拜登政府则继承深化,将其从一个典型的地缘政治战略发展为一个包括军事安全、意识形态和经济科技等维度的全方位战略。
日本之于“印太战略”,类似英国之于北约。北约的设计师其实并非美国,而是英国。如果说英国人推动建立北约的目标是“让美国人进来、俄国人出去、德国人趴下”(英国人、北约首任秘书长伊斯梅爵士语),那么安倍版“印太战略”的意图就是“留住美国人、拉住印度人、看住中国人”。换言之,与其说是美国通过组建军事政治集团来支配和控制其盟国,不如说是英国和日本分别协调西欧国家和印太国家来追随美国,因为他们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经济支持和身份认同。这也给了崛起中的中国一个重要启示,领袖地位乃是众望所归而非主动追求的结果。假如北京方面确实打算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来取代压迫剥削性质的美式“新罗马帝国”世界霸权体系(北大法学教授强世功语),那么,应效仿赵匡胤黄袍加身,而非拿破仑抢夺皇冠。
正因为安倍晋三首倡“印太战略”,以及他在对华政策和涉台问题方面的强硬姿态,相当多中国人对安倍的认知很负面。但如果直接将“反华”的标签贴在这样一位复杂政治人物头上,就未免简单化了。北京视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为华盛顿遏华的经济方略,因此极为重视并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日本也是其成员国)作为替代性应对方案。而RCEP却是在安倍任期内完成主要谈判工作的,他对此功不可没。安倍还在特朗普退出TPP后发挥领导力,继续推动CPTPP,中国也正式申请加入。虽然安倍提出了“印太战略”,但他也顾及中方感受,指示日本外交部将带有军事色彩的“印太战略”(strategy)改为“印太愿景”(vision),与美国拉开距离。“一带一路”是北京经略欧亚和印太的宏伟蓝图,他也表示愿意进行第三方合作。此外,安倍也两度访华,为稳定和发展中日关系做出了他自己的贡献。所以,与其说安倍反华,不如说他亲日。作为日本首相,他当然把日本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业绩。如今他以这种惨痛的方式突然辞世,无论是其朋友还是对手,都不约而同地对这位重量级国务活动家表达了尊重和哀悼。
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竞技场上,日本其实算不上一流大国,甚至还不是拥有完全主权的“正常国家”,没有对外交战权。虽然安倍晋三服务的国家只是一个中等强国,但从国际政治视角看,他本人却堪称一等一的大战略家。他的宏大构想和纵横捭阖,调动和影响了美中两个超级大国,可能奠定今后数十年国际格局的基础,影响21世纪人类的命运。人虽亡,政未息,恐怕就是对这位政治人物的最大纪念。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