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本黑帮干灭火的青岛大妈,究竟有多野?!(组图)
坐在青岛的海滩上,你永远不知道水里会冒出什么。
在这里所看到的画面,足以让人肯定忍者神龟就是从青岛上岸的。
一到夏天,青岛的海边就会自发形成一场关于后现代美学的盛会,带着脸基尼的大妈们自发聚集在一起。
初次到这里的游客刚换好泳衣还没下水,就能感受到来自大海的压迫感。
单从视觉上看,很容易以为伊拉克的恐怖分子打过来了。
曾经从大阪来旅游的yakuza山田太郎本以为自己的满背纹身足以在中国海滩上赢得尊敬,但事与愿违,看向海面的时候他根本没敢出声。
就连日本黑帮看了都得急忙摇头...
半个小时后他才知道,这只是一位普通的青岛阿姨
“在青岛的海滩上走一圈,你会发现自己才是需要保持尊敬的那个人,青岛人的豪气远超想象。”
就算你的目光不在海面,把握着时尚脉搏的大妈也会随时提醒你谁才是海的女儿。
你可以把这解读为是好客的胶东半岛对你的一场欢迎仪式,只是整体透露出的是超越时代的美感。
当她们向你走过来时,你不得不提醒自己保持冷静。
奥特曼开会最多也就是这种感觉了。
“第一次去青岛旅游时见过一个这样的大妈,突然默默从海里出现,我差点报警。”
图片来源:航拍中国
背离当代美学规则的东西,往往会对人性充满诱惑。
“回家我也买了个试试,孩子当场就哭了。”
有人说青岛的夏日海滩像一个漫展,规格高到可以直接搬进漫威的电影里。
任何人都会在这被刷新自己对泳衣的理解,从外形上看你很难想象他们跟瓦坎达没有关系。
难免也就有外国记者在采访结束之后对身边的摄像师抱怨,“中国似乎比西方更包容,超级英雄的受众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女性。”
“好莱坞要是拍《沙特假日》,这里肯定是最好的取景现场。”
上次看到这个形象还是在电影《透明人》里
然而事实远没有那么肤浅,根据青岛朋友的说法,这是一场2019年借助脸基尼来普及珍稀动物知识的活动。
每个人都足够敬业,据说其中一位阿姨生怕小朋友们认不出来自己的身份,在家苦练了一个星期的打鸣技巧。
“想要保护动物,要先认识动物”
他们就像打破了次元壁,又给这个次元赋予了新的意义。
在充满革命性审美的场景里,同时暗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从大哥背后的虎头和大妈抬起拳头来看,显然是在致敬武松。
而当你在青岛海里看到关二哥的时候,自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山东人民自古以来义字当头的精神传承。
人类是为了在陆地生活而进化的,青岛人民显然重新征服了大海。
当然一个产品最重要的永远是功能性,作为洗海澡的行家里手,青岛人比谁都清楚大海的危险。
这种游泳时使用的尼龙头套,除了提供物理防晒功能,主要是为了防止海蜇的蛰伤。
“青岛的近海区域中存在大量海蜇,一旦被蛰伤,症状轻的也要20多天才能自愈,敏感性体质的人甚至有可能死亡。”
“早年间没有这个东西的时候很多人只能穿着秋衣秋裤下水,现在它不止能防海蜇,连色狼都一起防了。”
“但是带着它千万别去银行取钱”
游泳本身是对生物源起的一种回归,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而无限延展的审美趣味必然带来更多可能性,今年3月份就有思路敏捷的大妈拿这个东西抗击疫情了。
“我看上去像是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吗?”
“这分明是出门神器,夏天防晒冬天保暖,勒的够紧还可以瘦脸,要不是怕警察误会,跑步我都想带。”
在中新社的报道中,大连大妈成功舶来了脸基尼
尽管可能没考虑到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但怀抱着某种时尚宣言和实用性,青岛大妈们早已走在时代的前面。
以波点设计闻名的艺术家草间弥生,也没能完成这种将波点与墨西哥摔角元素结合的壮举。
这位大妈应该并不知道自己在2018年登上了乌克兰某个关于环境保护展览的宣传海报
有位朋友坚信这个东西充满先锋性,在未来的某一天,必定会取代乳胶衣在字母圈的地位,他曾在一次线下派对中靠脸基尼成为了当晚的焦点。
“脸基尼和比基尼的区别只有一个露出关键部位,一个遮住关键部位,但却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反差感,可以称的上是最反抗主流的艺术形式了。”
尤其是他有幸看到穿着水手服的白无常之后,更加确定了这个想法。
早在2012年,路透社把它公开在了世界人民的眼前,来自青岛的反叛性艺术创作变成了一场全球狂欢。
它被《时代》周刊评选为30张“2012年最令人震撼的照片”之一,并被取名“Face Kini”(脸基尼)。
这张照片曾席卷全世界
在远销阿拉伯之后,当时有人说这是除了抄底黄金和广场舞之后,大妈对世界做出的第三大贡献。
腐朽的时尚界也被这种来自山东的智慧搅翻,现任《时尚芭莎》全球时尚总监的Carine Roitfeld,当时在自己的时尚杂志CRFashion Book刊登了一组脸基尼模特的照片致敬青岛。
在她看来越是超越时代的产品,越不受人理解。
到今天脸基尼仍在更新,已经到了第9代,开始镶钻了。创始人张式范女士可能是全国最尽责的创作者,从来不用人催更。
2004年她开了一个游泳用品商店,秉持着为民排忧解难的理念创作脸基尼,成为海蜇克星,冥冥之中与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完成了一次跨越性对话。
“这玩意在上世纪的纽约挺流行的,但从美感上说和青岛产品差了不止一层。”
这种一个头套上面扣几个洞的防护品本应属于中东地区,却在青岛大妈的手里进入另外一种语境。
在产品更迭到第5代时,张女士把京剧脸谱元素融进产品里,脸基尼开始突破物理范畴,拥有更多文化属性。
如今她坚持了16年,拥有16项专利,每年平均能卖4万个。
“以前有人说我为劫匪提供了一个道具,但我不生气,设计这个脸基尼是为了保护人,防海蜇防晒的,至于他们怎么说,那是他们的事。”
“希望通过脸基尼这个载体,宣传优秀文化,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
“来青岛玩吧,送你个最新款的脸基尼,青岛贵妇,青岛小嫚儿用了都说好”
对很多外地游客来说,回想起青岛这座城市,先想到的是五四广场上那座红色建筑,然后就是八大浴场里的脸基尼。
半个月前,为了满足游客对青岛文化的深度体验,青岛奥帆中心博物馆举办了“潮岛特π”的油画展,里面基本全是关于脸基尼的油画。
艺术确实来源于生活,你很难想象艺术在这里扎的根有多深。
青岛人是无条件爱海的,大海的无限包容又完美反馈在了青岛人身上,他们从不墨守陈规。
这种对日常审美的颠覆,所带来刺破规则的快感,已经成了青岛人民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名片。
在青岛的海滩上坐下,脸基尼大姨走进你的视野,再灌一口塑料袋里的散啤。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时你才真正走进了青岛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