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红码事件引热议!社区:权限更大部门不允许转绿(组图)
这几天河南的热度不比唐山差,各有各令人出乎意料,直呼魔幻现实的招儿。
前有多家暴雷村镇银行的储户被莫名赋红码,后有郑州多个烂尾楼业主也被赋红码,甚至有业主的健康码在绿与红之间反复横跳。
全国各地的储户取不出钱,无论有没有去河南,都被精准赋红码;业主们不能如期搬进自己新买的房子,多次向开发商、政府部门进行协商,却在被赋红码后多次被问询业主是否为村镇银行储户,即使想申请转绿码,也得先写保证书,保证不去高风险地区,不再去有关部门等。
社区:权限更大的部门不允许变绿码
据曾经去过河南省银保监局维权的秦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她的豫康码与她同行的其他人一起,在6月12日这天变成了红色。健康码变红之后并没有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联系过她,秦女士经过多方联系,最终按照社区要求,进行了两次核酸检测,并按照要求签下一份“保证书”才得以转码。
保证书的内容为:需要签字人保证没有在村镇银行存钱,保证不进行线上线下上访。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在系统内上传了核酸结果与“保证书”,她的豫康码也顺利转绿。
但仅仅过了一个小时,秦女士的绿码再次变红,这次社区工作人员给的答复让她无法理解:“社区跟我说,估计是权限更大的部门暂时不允许我们变绿码,这种情况他们也不敢操作了。”
到底谁在“掌控”红码?
疫情期间,健康码的角色等同于个人的“健康身份证”。健康码本是防疫利器,为何却被滥用?何时成了限制市民活动的工具?何时成了网友们口中的“电子脚镣”?
此事招致多方批评,到底谁在“调红”健康码?究竟哪些部门有权力赋红码?
据河南省卫健委15日回应澎湃新闻称,接到多个“外地来豫储户被赋红码”的投诉,已将投诉反馈至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
15日下午,郑州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称,已经将情况转到相关部门进行落实,会查明原因,如果有结果的话会公布。
河南省卫健委工作人员对南方都市报说道,赋码工作由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现改名为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负责。而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则称,该局主要负责数据的汇聚、储存和加工,该局无权决定健康码赋码的具体政策如何定,赋码工作为属地管理,由地市负责。
有消息称,为河南健康码系统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建设的是一家名为正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由河南投资集团、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共同投资发起,于2020年8月正式注册,注册资本金10亿元。
但一般来说,转码权限仍在行政部门,数据部门只是转码执行的最后一个环节。到底谁是手握转码大权的?第一财经记者致电河南省多个部门,得到的回复都是“不了解”。
媒体:任你网上骂声一片,有关部门还在装聋作哑
对于当事人来说,无故被赋红码,是对自身的一种基本权利侵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是否和当事人的维权行为有关,都应该有相关部门站出来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及时纠错,而不是在媒体的层层追问下,仍然以踢皮球似的推脱与撇责来糊弄群众,更不应该以一句“不了解”回复了事。
社会之所以如此关心此事,一是同情那些被赋红码的当事人们,二是担心将来会不会有其他城市如法炮制,那么健康码的用途将愈加偏离轨道。
“不知道是谁赋的红码”,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儿。
海报新闻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赋红码事件”事发多日,舆情汹涌,但河南的有关部门任你网上骂声一片,依然在装聋作哑,不主动发一声,不出来表个态。“查清被红码真的很难吗?正常而言赋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则,是电脑生成;乱改红绿码肯定是有人肆意介入。在技术发达的当下,若真的想查清真相的话,应该不难吧?被红码就是一面镜子,照出某些人无视规则与法律,是权力的滥用;迟迟不回应更映照出权力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