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猴痘病毒正在扩散,成为焦点,但世界卫生组织拟更改「猴痘」这个名字。避免引发误会,及对特定肤色人种造成歧视。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6月14日的简报会上表示,世卫大「正在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和专家合作,改变猴痘病毒的名称、进化枝及其引起的疾病。」
会改成什么名字暂时未知,但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其中一个可能是改名为「hMPXV A.1」,MPXV是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的科学简称,「h」是人类,即人类猴痘病毒,最后的「A.1」是进化分枝的编号。
图为2003年,为于美国三藩市的发现的一只刺猬。刺猬也是啮齿类动物的一种,可传播猴痘。(Getty)
猴痘在1958年,在猴子的身上被发现,因而得名。不过猴痘实际主要感染啮齿类(如松鼠)动物,在偶尔情况下才感染灵长类,称其为「猴痘」并不正确。另一方面猴痘过往一直是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的风土病,且有不少病例从尼日利亚传播出去,容易让人误解。
由多国专家联署信中,反映目前主流媒体大都使用非洲受感染的人们照片,描述这病毒,让人们把疾病与非洲地区连系在一起:「而实际这病毒与其他疾病一样,可对全人类造成影响,不分肤色及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