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高考故意考0分的男孩,现状曝光,他后悔了吗?(组图)
2008年,安徽高考考场。当年19岁的徐孟南在所有答题卡背面,写下了“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然后连题目也不看,就开始在答卷上写所谓的“教育宣言”,抨击一分干掉一千人的军备竞赛式的应试教育体制。
当其他考生都在绞尽脑汁答题的时候,他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论述了一种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可行性极低的“教育模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故意考了零分。”
果不其然,高考出分之后,徐孟南以161分的成绩,顺利落榜。牺牲了弟妹读书机会供他读书的父母,对徐孟南失望至极,没有再允许他选择复读,于是,只有高中文凭的徐孟南,只得跟着父亲外出打工,十多年间,他辗转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做过流水线工人,替亲戚打理过广告牌匾制作生意……
即使历尽坎坷,徐孟南却依旧对自己的理论深信不疑,还创办了名为“高考0分声”的网站,表示「白卷考生」的改革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这种精神值得被发扬光大。
但是艰难的打工生活,很快就让徐孟南认清了现实的残酷,没有本科学历的他,连想换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都难于登天,“学历”仿佛成了成了一座怎么也翻不过去的大山,横亘在徐孟南的面前,他终于明白了“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
经历了打工百味、草草结婚、草草离婚的徐孟南,可谓是吃遍了生活的苦。2017年底,徐孟南下定决心重回考场。回到蒙城报了名之后,他一边打工,一边备战2018年高考。但很可惜,十年前拥有二本水平的他,这一次只刚刚考了个大专成绩。
和十年前对高考制度愤愤不平,反对“一考定终身”的态度截然不同,他平静的接受了这样的结果,也接受了一所大专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去年,32岁的他终于从大专毕业。十多年兜兜转转,从当年的「白卷考生」,到后来的重返高考,如今的徐孟南还是回到了,「读书——高考——升学」的轨道上。
02
2010年,陕西高考考场。原本初中成绩优异的张皎,在升入重点高中之后,因为发现自己的水平和同班同学相差甚远,产生了厌学情绪。一开始出现成绩差距时,如果张皎能够加紧学习,查漏补缺,找对学习方法必然能弥补上来。但因为高中阶段科目增多、难度增大,跟不上老师进度的张皎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把自己的不满指向了——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
那年的考场上,所有考生都在奋笔疾书,争分夺秒地想多答一题,多拿一分,但张皎却毫不在意题目都出了些什么,一开考就蒙头大睡,直到快交卷的时候,才拿起笔,在试卷上写下了看似豪气干云的:“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16个大字。
如张皎所愿,高考成绩公布,他真的得了0分,因「零分考生」而一举成名的他,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仍然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他说自己的偶像是美国首富比尔·盖茨,“我要成为中国首富。”
可是,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能想出什么成为首富的办法呢?几次求职、创业失败之后,张皎找到了那个自称在上海年入百万的表哥。跟着这位表哥,他确实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复制信用卡套现。
半年时间,张皎靠着盗刷信用卡赚了40万,或许是感觉挣钱的速度距离首富还很遥远,为了快速挣到钱,张皎频繁地操作,不分日夜地盗刷信用卡,但很快,警察就注意到了这些异常,迅速查到了他的藏身之地,并将其绳之以法,最终,张皎被判4年零3个月。
也许当年从交上那张「高考零分试卷」开始,张皎的命运轨迹就已经被自己亲手改写,只是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这条命运轨迹最终将自己引入了犯罪的深渊。
除了徐孟南和张皎,在几十年的高考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因为一时意气,而交了白卷的「零分考生」。
曾被父母给予厚望的蒋多多,在2006年自己高考时交了白卷,如今的她,过上了和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早早结婚,草草过着一生。
曾在2007年高考交白卷,4门考试一共0分的陈圣章,十八岁就进入社会摸爬滚打,一边断断续续的打工、创业,一边接连给清华大学校长写信,给蒋方舟写信,质疑“清华大学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如今,他的生活已逐渐稳定,开卡车运方土,早七点开工,晚10点收工。曾因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对应试教育充满恨意,复读高考交了白卷的吉剑,不得不辗转于各地打工,任劳任怨,直到赶上了电商的风口,“像狗一样的生活”才重新步入正轨。
03
我们似乎有太多理由,反对应试教育。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正在牙牙学语的小朋友,被父母报名了各种早教班。等再大一点的三到五岁,又开始了“阅读课”“逻辑思维训练”“幼儿英语”。
小朋友爱玩爱闹的天性,全部被各种兴趣班压得荡然无存。于是乎,有人高呼“应试教育扼杀了童年”、“应试教育磨灭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试教育不除,素质教育不兴,作业难消!祸害无穷!”
连部分专家、学者也跟着起哄,宣称应试教育造就了大量有着扎实基础,但创新能力不足的人,国外的教育却能造就众多创新型人才。
仿佛,只要有了“快乐教育”或“素质教育”,就能振兴国家。
另外,仅仅几年之前,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被大肆鼓吹的环境下,不少人甚至以为除了中国,全世界的孩子们都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在学校老师带着做游戏,放学后没作业,回家疯玩。
言下之意,在这种所有人都疯玩的教育模式下,家长自然也不用压着怒火辅导功课,更不用带着孩子在课余时间辗转于辅导班,省心,省时,还省钱。
仿佛,只要有了“快乐教育”或“素质教育”,就能拯救家庭。
如今,随着适龄考生越来越多,为了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打败对手,一些高中学校也想尽了办法,让学生疯狂刷题,严格控制学习和生活时间,下午跑圈背单词喊口号,下午做卷子讲卷子上自习,只是为了在保持精力的情况下,令所有人都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应试模式。
再加上媒体们对衡中、毛坦厂中学铺天盖地的渲染,前所未有地挑起了人们对应试教育的焦虑,给人们一种“不向衡中学习,就与好大学无缘“的错觉。
在不少人看来,这不仅仅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破坏了整个教育生态环境。更是只能培养“小镇做题家”“考试机器”,对学生而言是“扼杀主观能动性”……
甚至还有人断言,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大多数学生的三观,导致学生以功利主义看待读书,对人生的长远发展是有害的。仿佛,只要有了“快乐教育”或“素质教育”,就能完美塑造孩子的一生。
说来说去,似乎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在于应试教育,只要批评应试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就是教育话题中的“政治正确”
04
虽然“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被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反抗应试教育能得偿所愿吗?
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应试教育,我们的入学流程会变成什么样子?好大学的数量是有限的,好大学的招生名额也是有限的,既然不能按照考试分数择优录取,按照素质教育的思路,就只能按照“特长”水平录取。
以最普遍的乐器特长来说,资源相对丰富的钢琴、古筝等等辅导班,如今的一对一课程学费已经高达了200-500/小时,从一级学到十级,最快也要五年,甚至可能八年。
也就是说,即使孩子的兴趣点真的在这项乐器上,家长也能天天挥着鸡毛掸子监督孩子练琴,十年下来,光是孩子的兴趣培养经费,就堪称天价。
更可怕的是,万一学了三年,孩子依旧毫无兴趣,这份成本投入,只能是直接打了水漂。但对于富豪家庭的孩子,兴趣的试错成本却完全不值一提,他们能请来整个领域最好的老师,也能买到所有人都比不上的高级乐器、设备,甚至还能给自己“另辟跑道”。
学钢琴的人太多,不容易有竞争力?那就学管风琴!
学游泳的人太多,练不成全省前十?
那就学马术、学滑雪、学帆船!
说白了,就是——你家得有钱!
就像妥妥地走在了「反对应试教育」前列,宣布不再接受SAT成绩的美国加州大学系统,那么,现在想考加州大学需要什么?
需要的是出色的课外活动,
是小小年纪就跟随大牛进行的学术研究,
是优秀的体育成绩,
甚至是高额的校友捐赠。
这些,有哪一项是贫民和普通中产负担得起的?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了吗?
教育家教育家张捷一针见血,“首先是好吃懒做,然后是不劳而获。如果你想让孩子们上学很快乐,那只有让他们少学或不学知识。但少学、不学的结果是什么?长大后缺乏竞争力。”
就像白岩松的那句灵魂质疑——“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更讽刺的是,当仍有不少人在反思应试教育的时候,在大洋彼岸,堪称“素质教育”标杆的美国,一些中产家庭们已经开始反抗所谓的“素质教育”了。
在《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中,位列加州第一的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们,
生活里有“三个4”——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的GPA。
即使压力如此之大,无数家长们依旧会千里迢迢,搬来惠特尼高中附近的高价学区,只为孩子有机会进入到这所大名鼎鼎的模范学校。
为了拿到好学校的offer,十二年级的学生们除了原有的高中课程外,还要选修额外的AP课程,包括经济学、物理、高等微积分等。每天的学习压力,丝毫不逊色于衡水中学、毛坦厂学校。
至于那些真正下午三点就放学疯玩的公立学校们,只会出现在贫民学区,在那些学校,一入学,学生们就知道自己此生大概率和一流大学无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的这种教育体系已导致了严重的机会不平等,重视教育的中产家长拼尽全力把孩子送进精英学校,底层的家庭则对孩子放任自流。
“一个美国年轻人的生活前景,几乎比任何发达国家的年轻人,都更依赖于父母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
长此以往,家庭出身,会成为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唯一因素。社会固化,贫富分化,下层的90%人口死气沉沉。
但在中国,普遍的应试教育却给了无数出身欠佳的学生们更多机会,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非殷实的家境考进衡中、毛坦厂,或其他的学校,亦或是遇见像张桂梅那样的校长,不仅靠努力读书改变自己的一生,也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活力。
所以,当羡慕那些轻松自在的“素质教育”的时候,不妨想想,在他们轻松的背后,究竟是多少的家庭投入,以及需要承担的多么大的风险。
无论学习能力如何,从小就被送到国外读书的王思聪,根本不用高考,就一路读到了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
回国之后,老爸王健林大手一挥,为儿子保驾护航,“我愿意给他10个亿去创业,第一次给5亿,失败我可以再给一次。”再失败了怎么办?
王健林说:“让他回万达上班。”
如今,两次创业失败的王思聪,和老爸王健林一起成立了万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人生依旧各种光环围绕。
但当年故意高考考零分的徐孟南,却在经历了无数挫折之后,悔不当初:一定要珍惜机会。醒悟的他专门制作了条幅,来到高考考点门前,
用自己人生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更多考生,“零分注定是错误,是伤害,不要模仿!”
纵然是千军万马自己即将到来的成人世界,挣一个灿烂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