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归来”后,我们汇总了各个群体的百态(组图)
上海从6月1日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无以言表的二个多月后,“东方明珠”终于恢复日常了。
我们在第一时间汇总了一些解封后上海的人间百态。这里面有在各大平台摘录的信息,更有我们直接连线上海亲友们的第一手实录。
先说说解封后哪里人最多?
当然是理发店了!因为万事“从头开始”嘛。
无数Tony老师们从解封前一夜就陆续接到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个预约信息!
目前的政策是:Tony老师们和顾客们都需要戴口罩,顾客进店需要扫码测温出示72小时核酸报告或24小时抗原报告。
如果你认为发廊是上海解封后人最多的地方,那你依然错了。
人最多也最繁忙的地方其实是大大小小的各个核酸检测点。
“澎湃新闻”6月2日报道:
“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头两天,不少市民就遭遇了常态化核酸检测难关。为了保障公共交通搭乘和出入小区的便捷,市民必须持有72小时内的有效核酸检测报告……排队时间长,多位居民反映超过1小时……出结果慢,有的15个小时还没出报告”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该篇文章下面,上海网友们也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我们又询问了现在身在上海的朋友,他确认了这个情况并做了补充:
“很多人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去做核酸,因为超过 72 小时有效期的话他们将会无法回家。于是检测点都在拥堵。
很多医院核酸有所谓付费区和免费区。我去排了免费区,人比付费区少。10 小时后我的结果出来,问了去了付费区的朋友,他们也是 10 小时出的结果,我不明白这付费的意义是什么……”
由上海的核酸检测我们也想到了与此同时河南郑州一些新式的“便民核酸采样屋”。它们也成了网友们“喜闻乐见”的话题:
说回上海,除了核酸检测这方面,我们对话的这位现在上海的朋友还把这两天他看见的一些其他情况也讲了讲:
“我这个街道的奶茶店基本售罄,‘1点点奶茶店’只开了 15 分钟就所有备料都用完。但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太久。
路过的餐厅很多一片狼藉,我怀疑是老鼠弄的。
另外,我们社区开始要各种摆拍的,一些部门来到我们这里楼下,拿出手机开始在选拍照地点,开始构图,和社区管理人及公寓前台什么的开始了紧张部署。
有一回他们说要晚上12点再来看一下现场,于是公寓前台等到晚上2点他们都没来。
解封前两天,一些人在主要街道上除草。树长大了很多,有些地方要去除枝条,公交车才能走。”
在微博上我们看到,解封后一位上海网友欢天喜地出门时却迎来了这尴尬一幕:
这也引来了其他网友的讨论:
车主有没有真的缴费,目前还没有更新。
这些天,不光人类忙碌着密集活动,蚁族也没闲着!
5月29日,很多上海市民反映白蚁到处都是,自由飞翔。这也让微博上的上海白蚁相关话题一度盘踞热搜第一。
随后,上海五十多家白蚁防治公司近五百人投入值守和灭蚁整治工作。有博主说,白蚁居然是上海全面复工复产前最先响应号召的群体!
一位网易博主真实记录了上海解封后一位老年,一位中年和一位青年的故事。看完后,我们会发现这些人物和故事有直抵人心的穿透力。
一位花甲老人在疫情前带他患淋巴癌的妻子来沪治病,不想疫情把两口子封在上海,妻子病情恶化,于5月6号离世。临走时妻子对他说:“我死后你把我丢进黄浦江吧!尽管我也想回去,但我怎么回去呀?”
解封后,老人将老伴骨灰放进行李徒步7小时去火车站。
他表示:“我们常州有个风俗,在尸体过桥过水时,一定要唿喊亡者的名字以免亡者的灵魂因怕水而不敢过桥过水。于是,我带妻子的骨灰过桥过水时就会说:‘尹桃香,哥哥带你回家。’就这样,我一路上连唿带喊了无数次,终于将妻子的骨灰带到了高铁站。”
一位名叫何军,上有两位瘫痪老人,下有孩子的中年司机志愿者在4月25号遭遇了不测。他在上海疫情严重后主动要求担任志愿者,负责把患者们运送到医院。
吃住都在宾馆里,每天早晨五六点开始工作,半夜十二点以后才能休息,经常来不及吃饭。本来说好志愿工作仅为五天,但他一直坚持。
四月初,往返市区的通行证只有一张了,何军自此单独担起了重任,辛苦坚持。
4月25号那天何军在工作中途出现了身体不适,仍坚持着把车停在路边确保车上人的安全,在工作岗位上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妻子,老人和孩子。
一位26岁,姓余的快递青年在5月27号才可以出小区工作,但不能回小区。于是他就出来工作,露宿街头。
一天深夜,他要在天桥下露宿时遇见了一位独自拉行李箱步行的女孩。
她之前是位收银员,商店因疫情倒闭,没了工作和收入,交不了房租,只能离开上海。而打车需不少钱,又无公交,只能步行。
快递青年听后就骑车把她送到火车站并拒绝了女孩给的钱,女孩给他深鞠了一躬。他之后又力所能及地帮助了其他类似情况的人。
说完老,中,青三代人的特别故事,我们再聊聊一些突然涌现出的名词,比如“解封式社恐”。
一些网友从这个名词上联想到了另一个名词:
还有人为所有上海人眼下的交通安全着想发了这个图:
看上去又是喜剧,然而喜剧的内核是……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社会中最朝气蓬勃,最欢蹦乱跳的群体。然而这次上海解封后,在上海的大学生们却出奇地“淡然”……
考试,实习,考研,求职等等这些被打乱都不用说了,有可能更糟的是:很多同学的人生节奏也紊乱了。
本来就躁动的年轻人们在长期的封闭中必然会有抑郁和焦虑的情况。一些选择返乡的同学又遇到了高价隔离费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匿名向一些媒体倾诉眼下的心境,其中不少同学明确表示今后的人生态度有可能是 “躺平”。
但谁也无权指责他们,在疫情的反复折腾中,这种“麻木”可能也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一种暂时性的自我保护。
最后,我们聊一聊很多人最关心的解封后的经济状况吧。但我们不谈那些宏大经济,只说一些日常的小业主。毕竟,这些才更贴近大家的生活。
五月末,一个汽车类的博主采访了上海某汽车修理连锁店的老板。受访者表示,虽然返岗人员很多,待修车辆不少,复工复产正在进行,但以后的生意仍然不乐观。近期会有很多挺不住的门店,比如未减免房租、雇员多于6人的社区店;还有静态前就不赚钱的修理厂等等,它们再撑两个月都不容易。
餐饮业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一位从西班牙回到上海的华人朋友前两年在上海开了一家非常精致的西餐厅,雄心勃勃想要成就一番餐饮事业。可经历了这两个月后,他跟我们实话实说表示,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生意停摆后的亏空实在不小,未来状况也很迷茫。他强烈地想回西班牙,但又不能一走了之。开店的钱并不是他一个人出的,还有几位本地朋友的股份在里面。
再浅谈两句上海的命脉——制造业。它是上海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在2021年达到了4万亿的新高度。
如果我们把制造业比作一台庞大的机器,那这样的机器在停止运转两个多月以后根本不可能几天之间就把那些断裂的链条和停摆的零件都恢复如初。有人推测恢复的过程至少需要两三个月。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那些逝去的生命,愿他们一路走好。
痛苦不值得赞美,赞美痛苦只能令它循环上演。值得赞美的应是对痛苦的认识和反思,更是消除痛苦的勇气和决心,那样痛苦才会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