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3婚6年后,51岁知名女星泪洒直播间,被嘲“像奶奶”的她终于撑不住了?(组图)
一个女人,如果长得不美或者保养不够,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前几天,偶然看到一条消息:
钟丽缇因为被嘲“保养不够,像奶奶”当着一万多人的面,泪洒直播间。
“我知道很多人嘲笑我的婚姻,嘲笑我的穿衣风格,嘲笑我的身材,但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不要对我太多要求了!”
51岁的她,因为怕别人说自己和老公面相差距太大,尽可能健身、美容、保持最好的状态。
20多年来,她从没喝过可乐。每晚十点钟睡觉,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天天做运动,却依然被吐槽。
与之反差强烈的是,前两天,41岁阿娇凌晨发了自己素颜的照片。
吹弹可破的皮肤,明媚艳丽的五官,无妆胜有妆。
底下很多评论夸她素颜抗打,“嫩过十八岁”。
舆论的苛责与两极分化,让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感慨不已。
大家感叹:假如把这个身份对调,大家会嘲笑一个中年男性保养不当配不上老婆吗?
谢娜二胎复出,被拍到素颜,媒体用的是“疲态尽显”四个字。
高圆圆产后拍戏,“胶原蛋白不足的脸”,各大通稿写的都是“果然老了”。
作为女性,容貌似乎至关重要。明星是这样,普通人也没轻松到哪儿去。
卷完皮肤,卷身材,从指甲盖到脚后跟,每一处都要精致,不然就是又穷又糙的土妹子。
重点是还不能表现得用力过猛,最好是天生丽质,云淡风轻。
社会舆论一边既要我们精致,一边又标榜“做自己就好,无需太用力”。
纠结拧巴是常态。
不得不说,在变精致和反精致的双向路上,每个女人都走得都挺累……
01
一场“和素颜和解”的骗局
还记得曾有段时间,全网都在刷一个【和素颜和解】的话题吗?
一开始大家以为终于可以不再化妆、不再P图、美颜了。
结果打开热榜一看,呼声最高的全是大美女。
她们的皮肤白里透红、水当当,偶尔有几个黑头和雀斑,但完全不影响观感。
有些女孩子明明长得非常好看,却带着美瞳在镜头前面哭诉:
“我真的不敢看自己素颜的样子。”
“这里有一颗痘。”
“这里有些肤色不均。”
没说几句,就开始哭了起来,被网友嘲讽“实在是尴尬”。
有些博主为了流量,还走起了伪素颜的路子。
从眼球伪装到耳垂,再挑选一个绝佳的打光角度,凸显着根根分明的睫毛和没涂口红却仍然血气十足的嘴唇。
一场解放运动,变成了流量男女的修罗场。
说实话,我想大部分人看到这些素颜的第一感受应该都不是轻松,而是更加焦虑。
“没和解的就还是没和解。”
“我不和解,我要上诉。”
“我就是觉得我不好看,我就是想化妆。”
杨幂、沈梦辰、佟丽娅曾上过一档节目《真正男子汉》,那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女明星全素颜。
第一期所有女嘉宾就被要求全体卸妆。
黑眼圈、脸部暗沉一览无余。
最尴尬的是沈梦辰,卸完妆皮肤黑了三个度,直到现在,她肤色黑的黑料还被经常拿来说道。
韩国女生裴琳娜是一名美妆博主,她因专为体态丰腴的女性彩妆、服饰搭配教学而走红。
幼年时因接受肿瘤切除术而变胖的她,曾被同学拒绝与她同桌、在健身房锻炼都会被人呵斥滚回家里去。
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谩骂,裴琳娜开始学习化妆。
去年年底,她上传了一则名为《不漂亮也没关系》的视频。
镜头里的她剪掉了长发,卸下厚厚的妆容,还戴上了眼镜,表达了自己要和素颜和解的愿望。
评论区的留言却都是:
“这也太丑了吧?”
“脸也太大了!”
“我要长成你这样,我就去自杀。”
说好的接纳自我,又变成了一场对于长相的指指点点。
这不禁让人思考: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和解呢?
02
当不化妆成为一场解放运动
在对外貌极其苛刻的韩国,像裴琳娜这样的女孩子还有很多。
不完美的外貌不只是一种遗憾,还是种罪。
从小就被灌输化妆重要性的韩国女孩认为:
化妆是一种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
很多到韩国留学的中国女性都曾遭遇类似的“文化冲击”:
“出门倒个垃圾都要化妆。”
“连扫地大妈都比我讲究。”
据统计,韩国女性平均每天要花费2小时在妆容上,而且每三位女性中就有一位做过整形。
在韩国,一个女主播带着框架眼镜播新闻就能引起轩然大波。
一名星巴克成员因为没有化妆而遭到顾客投诉;
韩国女团Dreamcatcher脱掉高跟鞋跳舞,第一次舒服地完成了表演,就登上了热搜;
重压之下,很多韩国女性开始反抗。
她们将自己砸烂化妆品、剪去长发的照片发在了网上,还有人一改平日的淑女装扮……
但运动仅仅是运动。
化妆品行业的巨大推动和人们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依然裹挟着很多女性。
且这种内卷已经开始蔓延到我国,愈演愈烈。
很多商家把“女性要爱自己”和“漂亮女人是用钱堆出来的”划上等号。
“都是因为丑、不会化妆,所以没有异性喜欢你。”
“隔壁用了XXX,就会抢走你男朋友、你老公和世界上所有的男人。”
曾经一度很火的论文《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美貌经济学”:身材重要吗?》还把这种价值进行了数据化的定义:
女性体重每增加1千克,其工资收入会下降0.4%;身高每增加1厘米,女性工资会提高2.2%。
影响最大的是中等收入阶层女性,中等收入阶层偏胖女性,工资会下降10%左右。
美=价值=金钱。
所以事实是,很多女性并不想和解,大家都想变成大众喜欢的样子。
伏波娃几十年前的感叹,如今依然适用:
“女性的身体不属于她们自己,舆论在决定着她们的发色,她们的体重,她们的体型,她们的类型……”
03
谁绑架了你的美丽?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严苛:
“别人精致别人的关你什么事?”
“难道全都粗糙、难看才是有内涵的表现吗?”
当然不是,真正的精致,应该是尊重每个年纪的美,优雅地老去。
如果精心装点生活,只为了朋友圈晒出的九宫格;
奋力塞满衣柜和鞋架,只为一刻的艳压群芳;
剥夺所有碳水的快乐,只为了别人一句“你好年轻”
甚至将感情失败、工作不顺,归结于自己不够美丽……
这种过度,纠结,拧巴的美才是一种负累。
人民日报曾为这种“伪精致”女性做过一个画像:
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
口红两三只不够,要集齐全套;
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
一切的体面,在信用卡还款日那天戛然而止。
把物质和颜值抬到过高的位置,来标榜自己过得很好,却不注重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内涵。
这样堆出来的“美丽自信”,只会催生更大的焦虑……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麦瑟尔夫人从头发丝武装到脚后跟,连续十年每天测量身体的各处围度,怀孕也不松懈,连丈夫都没有见过她素颜的样子。
如此精致,在婚姻出现问题时,她的父母依然把一切的错误推到了她的身上。
“整理一下你的脸穿上他最喜欢的衣服,然后去把他找回家!”
这多么可笑。
变美,更多的应该是为了愉悦自己,而不是满足他人的期待。
就像是日本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中,有一集记录下了大阪车站一间小店里的顾客。
在这里,顾客们租借专业的工具装扮自己:
有的想在朋友的婚礼上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有的则刚刚下班即将去欣赏期待已久的戏剧;
五十多岁的阿姨们,开心地尝试新的护肤品,用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让自己“脱胎换骨”。
她们都目光坚定、笑得从容。
你活得这么努力,当然可以尽情地欣赏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但不美不是原罪,美也不是良药。
就像钟丽缇,我相信她的崩溃不是觉得自己还不够美,真正“自律”的人也不会觉得有多辛苦。
她的疲惫更多来自心理的失衡。
不论是在亲密关系里求笃定,还是在外界世界里求认可。
因为容貌和年龄过度活在不安里,才是最苦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