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闭的企业,老板们在闲鱼变卖家产(组图)
“我们的声音要被听到!”澳洲史上最大规模华人大选民调,即刻参与>>
疫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据统计,疫情之后,全国约有7.8亿人负债,45%的人存在还款逾期。
数据来源于网络
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查询疫情至今共计两年半的企业破产案件,数量为16万件。
而向前追溯两年半,从2017年中旬至2020年末,案件只有3万出头,两者相差五倍。
这只是一些十分抽象的数据,但当我们落到微观的视角上,我们能看到,这些企业的资产连带着老板的尊严与生活,被挂在互联网上拍卖。
而更多体量较小的个体户,他们的倒闭与破产甚至不会被记录下来,唯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似乎只有贴在店铺门上的清仓转让告示。
为了偿还债务和继续生存下去,这些倒闭企业的老板进入闲鱼,用“低价处理”和“赔钱卖”等字眼包装自己的资产。
而随之一起被变卖的,或许还有他们自己的人生。
打开闲鱼,搜索关键词“破产”“倒闭”,你会在卖家的商品介绍里,看到一个个企业老板对于现实无奈的妥协。
一位在东莞做生意的老板,因为疫情带来的种种影响,经营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宣告公司破产。
他在闲鱼上挂售自己的住宅,只希望能换来一点现钱,以解决眼前的难题。
这栋住宅位于广东中山,精装修,门前是与珠江相连的人工湖。在这个楼盘的网站上,人们说它风水很好,是聚财的宝地。
但这一切都与屋主无关了,他现在只想回到老家另做打算。
在这位屋主的其他帖子里,还能看见一些虽然卖不上价钱,但仍在挂售的小物件。
比如用了一半的笔记本、摔掉漆的搪瓷杯……
尽管商品介绍只是只言片语,但从中不难发现,这位卖家已经被经济压力压得喘不上气。
一个用了一半的笔记本,挂售价格是1.8元,这笔钱渺小到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离大多数城市的公交起步价都还差两毛钱。
看似荒诞的挂售,却也是卖家经历过无数次挣扎之后所不得已的妥协。
他曾拥有的一切,都随着疫情的拉扯而化为无足轻重的精神瓦砾。
一些员工为了拖欠已久的工资,也被迫在闲鱼上变卖老板的资产。
一栋468平,豪华装修,带泳池和双车位的别墅。曾几何时,这是老板体面的象征。
可当薪水发不出来,这份体面便成了罪,人情和面子的承载物不断贬值,逐渐失去了应有的社会价值。
那些曾为生活锦上添花的事物,都成了急于出手的眼中钉。
人们所在意的只剩下一件事,它能值多少钱?
一位卖家在商品介绍里说老板拖欠了两个月工资,为了抵债,老板送给他一个LV包包,而他看着很烦,决定卖了换点钱。
当老板发不出薪水,由金钱定性的人际关系便土崩瓦解,老板的人情与面子也自然一文不值。
老板试图甩卖人情,而员工置之不理。约定成俗的世故和曾流通于社会的规则,都变得不再好用。
在萧条的大环境下,唯有钱才是人们信得过的。
和老板的资产一起被变卖的,还有企业的商品和曾经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
比如,原本应该摆在售货架上的遥控汽车,它本该成为孩子的生日礼物,或是取得好成绩后的奖品。
而现在,它五十斤一箱,被当作废品甩卖。
熟食店里的铁桶,平时用来腌制麻辣鸭脖,可疫情导致门店倒闭,它只能被挂在二手平台上贱卖,变现偿还债务,或是补贴生活所需。
倒闭的互联网公司,在闲鱼上低价处理办公器材。
而和这些电脑、打印机、投影仪一起被处理掉的,还有很多人丰富的生活。
原本,他们或许正在筹划婚礼、准备买房、打算和家人来一场温馨的旅行。
可失业与经济窘迫逐一而至,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
通过闲鱼上倒闭企业转卖的商品,你也能反推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一些行业。
低价处理电脑的网吧,变卖筋膜枪的健身房,和众多挂售厨房用具的餐厅……
生意受到影响,可房租和贷款却要照付,这些实体企业大多都没料想到疫情的冲击会如此沉重,仿佛破产与倒闭都是悄然而至,毫无征兆。
而企业倒闭之后,那些曾挂在办公室里、用来激励人心的精神丰碑,也不过只是残存的废墟而已。
与生存相比,“业精于勤”“海纳百川”这些美好的寄托和愿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远不及几十元的钱财来得重要和实用。
当这些寄托和愿景被挂在闲鱼上低价售卖时,可能与之消亡的,还有破产者的精神财富。
疫情期间,我们靠着一些极少数的案例来给自己加油打气:
比如,17世纪,黑死病令伦敦剧院被迫关闭,莎士比亚在居家期间创作了《李尔王》和《麦克白》等作品;
1665年,艾萨克·牛顿在另一次黑死病暴发期间,奠定了早期微积分学的基础;
1919年,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在西班牙流感肆虐期间,画出了名画《患西班牙流感后的自画像》……
《患西班牙流感后的自画像》
然而这些极少数人的成功,都只不过是忽略了时代背景的幸存者偏差,更多疫情下的平头百姓,都在面临着生存难题。
就像闲鱼上的那些破产卖家。
他们或许从未想到,一场疫情将会令他们变得一贫如洗,甚至是负债累累。
无论是辛苦生产的商品,还是具有精神象征的字画,在破产导致的经济压力下,最终的归宿似乎都是低价处理。
唯一还被人们在意的,便是它们能变现多少,以及这些钱能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但一切就仿佛欧·亨利笔下的故事,公司倒闭了,人们决定变卖资产以换取应有的薪水,结果却发现这些资产大多都卖不出去。
事与愿违,为了增加竞争力,人们只能不断压低价格。
而一次次的降价,也加剧了闲鱼上众多倒闭企业的甩卖现象。
与倒闭公司的物品一起低价挂售的,或许还有一些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但同时,这也是为了应对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努力和抗争。
把一切都打包变卖,是告别,却也是给过去的一个交代,给未来的一个机会。
从失败中成长,为了东山再起而重整行囊。
只是他们的下一次崛起,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