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里吃喝拉撒14天:280万人围观的是什么(图)
疫情之下,一些人无奈被隔离,一些人却主动选择隔离。
4月23日,新裤子乐队成员庞宽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要开启一场为期14天的直播。不卖货,不唠嗑,也不表演才艺,而是在一个6平米的高台上上演“隔离真人秀”,简称行为艺术。
● 图片来源:庞宽微博
这个决定引发不少网友好奇:这是在干嘛?是哗众取宠还是收割流量?上厕所怎么解决?
华小妹想到24年前的一个日本变态真人秀,节目组找来一个搞笑艺人“茄子”,让他全裸着在一个房间里独自生活15个月,并许诺结束后给他丰厚的酬劳。
但茄子不知道的是,他在房间里的一切,被全程现场直播,1600万人实时观看着他的表演。
节目最后,茄子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庞宽的这场大型直播,与茄子当年的经历有些许相似之处,但有本质的不同,庞宽是自愿的。
那么,庞宽为什么要做出这个看似荒诞的决定呢?
1、画廊14天的诞生
2019年,在综艺《乐队的夏天》中,摇滚乐队新裤子夺冠,主唱兼键盘手庞宽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庞宽
搞怪,有趣,率性,天马行空,是这位音乐人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庞宽是设计师出身,除了爱音乐,还爱思考,想事儿。
画廊14天直播,起源于一次谈话。
4月20号,庞宽和艺术家朋友房方、朱砂在一起聊天。
一场主题为“野人也有爱”的行为艺术,在庞宽的脑海中早就“蓄谋已久”。
早在半年前,他就选中了西藏的一个山洞,打算一边闭关一边直播,但因为疫情只能作罢。
疫情当下,朋友圈有人在发牢骚,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人沉默不语,但他想融入其中。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庞宽悲壮地想,或许自己可以通过“自虐”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态度。
庞宽的这种荒诞不经的设想,竟然得到了两位朋友的认可,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打造一个严肃的艺术事件。
——在一个禁锢的空间里,将14天的“隔离生活”,360°无死角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人一起商量细节时,朋友问:“怎么洗澡?”
“不洗。”庞宽回答得很干脆。
“什么时候开始?”
“越快越好。”
三天后,2022年4月23日下午4点,庞宽没有和乐队成员商量,走进了一座80年代的画廊,开始了长达14天的艺术创作。
直播中的庞宽
2、被凝视的一天
行为艺术的名字叫《拜拜迪斯科》,庞宽说,它更像是一场party,让大家看到一个“野人”怎么在有限的条件下“快乐”地生活。
一个2.5米×2.5米(6.25平方米),高1.2米的台子上,有一箱速食饭、一箱酒、一箱衣服、一箱零食、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只手机、纸笔、一卷卫生纸、一个椅子和一个马桶。
这是庞宽这14天的“全部家当”。
图片来源:庞宽微博
一开始,观众可以进入画廊参观,像观摩一件展览品或者一个稀有动物一样,近距离“窥探”庞宽的行为艺术,有人现场评头论足,还有人拿出手机不时拍照。
庞宽则旁若无人,自顾自地干着自己的事情。
结果第二天,画廊贴出公告,为了配合防控需求,行为艺术展暂停对外开放。
这下庞宽真的被“隔离”了,但直播,不能停。
图片来源:刺猬乐队吉他手兼主唱子健微博
早上7点,庞宽从睡梦中醒来,比他率先一步醒来的,还有成千上万双眼睛。
然后他慢慢悠悠,开始上厕所。
简单收拾一下,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偶尔看书,偶尔刷手机,偶尔发呆。
中午,庞宽拿出一个自嗨锅,然后并配上一杯啤酒。
饱餐一顿之后,打开音乐,刷手机,开始看杂志。
看困了,便躺下睡觉。
下午,庞宽醒了,继续刷手机,吃零食,用笔在纸上写下什么。
到了饭点,开始吃饭。
晚8点,换个衣服,抠脚,上厕所。
晚10点半,庞宽翘着二郎腿,品起了红酒。
一杯下肚,他缓缓起身,随着音乐的旋律左右摇摆,兴之所至,再来一段蹦迪自嗨。
夜里1点,庞宽终于躺下,他似乎还没有睡意,又拿起了手机,从手机外放的声音推测,他正在重温《甄嬛传》。
凌晨1点17分,他终于睡了。
庞宽的一天结束了,留下不断涌入的网友,和“晚安”。
比起怎么打发时间,人们最好奇的就是他怎么解决方便的问题。
庞宽最开始也有顾虑,好歹给个私密的空间吧。
但两位策划朋友建议,就把它当做挑战的一部分吧。
小号就背着镜头直接解决,丝毫没拿观众当外人。
大号则是用被子遮住坐在马桶上,随后有工作人员戴着防毒面罩和一次性手套,过来帮他倒掉。
除了吃喝拉撒,围观群众还会看到一些有趣的场景。
由于北京朝阳区要全员核酸检测,庞宽也不能例外。
4月25号下午,有工作人员来到直播现场,因为身体不能离开高台,庞宽干脆躺下,让工作人员为他做核酸。
再比如,也许是压抑的情绪需要发泄,他突然大声发出“啊”的一声嚎叫,吓得屏幕外的网友一哆嗦。
在这场“云围观”里,当现实与艺术相碰撞,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3、赞美与非议并存
今天(4月25号)是庞宽直播的第三天,截至目前,已有累计280多万人围观。
对于这场行为艺术,众网友的看法不一。
有吃瓜群众单纯围观:
“哈哈哈哈哈,快被笑死了。”
“瞧,他又在发呆。”
“他的矿泉水还有55瓶。”
有粉丝表示尊重和欣赏:
“太酷了!”
“不愧是我喜欢的音乐人~音乐很有品位,求歌单!”
“感谢宽哥陪伴上海人民无限循环的14天!”
有人忙着刷礼物,甚至有好事者搞了一个“庞宽14天观察记录”,记录他的日程,整理他的歌单,总结自己的观察心得……
也有网友操不完的心:
“怎么洗澡?怎么换内裤?怎么解决生理问题?”
“宽儿,起来做做运动,老是不动不好!”
“会自闭吗?搞艺术不能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当然也有嘲讽和质疑:
“理解不了,哗众取宠!”
“低俗,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找罪受?”
“无聊,有那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好吗?!”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友的参与,本身也是这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当赞美和非议同时来袭,庞宽已然成功了一半。
短短三天,不时去看看庞宽在干什么,已经成为很多网友的习惯。就像学生时代养的电子宠物,总想去看看它吃了没,饿了否。
有人从庞宽的直播中收获了共情,感受到了快乐和治愈,这或许便是它的意义。
4、“野人也有爱”
14天之后的庞宽会什么样,他会有怎样新的思考?谁也不知道。
不过,类似的行为艺术,庞宽也不是第一个践行者。
2018年,陈冠希在北京798办做了一个行为艺术,名叫《我拉和吃都在这儿》。
他在一个玻璃房里生活了72个小时,将自己完全曝光在大众面前,以此来探讨在公众审视之下如何“做我自己”。
“你们不是对我很好奇吗?那我就完全把自己展示给你们看。”陈冠希说。
陈冠希《我拉和吃都在这儿》,2018
美籍华裔行为艺术家谢德庆,曾推出过近乎酷刑般的《一年行为表演》系列。
在作品《笼子》中,他将自己囚禁在一个牢笼中,整整一年。
谢德庆《笼子》,1978-1979
牢笼里只有一张床,一个面盆,和一个马桶。除了一日三餐,除了大把的时间,他什么也没有,没有娱乐消遣,没有人与之交流。
每过一天,他便在墙上划下一道印记,每一道印记,都代表着世界这个牢笼下,人们深深的孤独和虚无。
谢德庆《笼子》,1978-1979
在作品《打卡》中,他不仅把自己关在笼子里一年,他的枕边有一个闹铃的装置,提醒他每隔一个小时打一次卡。
365天,每一天都被分为24等份,这意味着他无法睡上一个完整的觉。
他像一个苦行僧般,表达着时间的流逝,而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做的都是机械性的重复。
谢德庆《打卡》,1980-1981
的行为艺术,不同于陈冠希的初衷,不是为了满足粉丝对公众人物的窥探欲,也没有谢德庆的严苛和残酷。
因为是在特殊的疫情时期,这画廊的14天,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回归这场艺术行为的本质,或许它也不是艺术,而是眼下很多普通人的生活。
图片来源:庞宽微博
当时间因为疫情停摆,当我们被病毒困住,我们该如何自处?
纵然自由被限制,当基本的生存条件被满足,人类依然享有快乐和思考的能力,正如现在的庞宽。
可是,若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确保,我们又该如何去思考其他?
愿疫情早日结束,愿这样的体验,你我都不必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