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人称订制门窗隔音效果不佳,多次交涉无果,商家一句“Google”彻底将其激怒(组图)
本文转载自猫本吐槽NEW,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近期,小红书有一篇关于某音乐工作室吐槽门窗供应商家的热帖,这家工作室A也联系到了笔者。
在了解了事情的脉络后,首先,笔者认为就目前情况给商家定性“黑心”和“无良”还早了点,因为在服务过程中的沟通是可能出现误解,情绪控制的偏差也可能将小矛盾激化。
但是笔者还是鼓励:当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和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向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协会(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提交报告,让官方来仲裁。
读者A正在装修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找了墨尔本某华人门窗公司安装隔音玻璃门。读者A认为订购的门窗可以有效隔音41分贝,然而安装后实测只能隔音13分贝左右。
有关理论值41分贝和实测13分贝的内容,读者A在原帖中的相关描述如下:
我们工作室要安装玻璃门,由于是做音乐,要隔音好,找商家时特意问了隔音效果,对方给出数据,最后我们选了一个能隔掉41dB 声音的门。
……安装完当天,因为商家说后面有工作急着走,我们没办法仔细测量,只能让装门的人在外面说话,我关上门试。当时感觉效果可以接受就付款了,后来自己一测就傻了。
……实际只有13到14dB。
A发现实际效果远不如预期后,开始与商家进行交涉。A表示:“胶干了之后又测了,大概能隔掉13到14db,跟之前发给我的数据41db差很多。”商家回复:“先前表里数据是理论上是数据”。
之后,A继续尝试与商家协商DIY解决,以尽量达到预想效果,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
然而,随着商家渐渐失去耐心,在一次A提问后直接回答一个“Google”,这样的态度最终激怒了A。
此后,商家表示,如果读者A对门不满意,可以选择再花$3000,装一个新的玻璃门。
此帖在小红书发酵后,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围观,有网友建议A走仲裁程序
“应该告到vcat”,“华人口碑就是被这样的商家搞坏的”
也有网友指出,造成货不对板的原因是“没有沟通清楚”。
商家回应:大家来评理啊,客户的客户怎么维护?
事情发酵后,涉事商家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则名为《大家来评理》的回应,并贴出了与A的聊天记录(左为A,右为门窗商家)。商家并没有在正文中阐述有关事件的经过,只是写了一句:“客户的客户怎么维护”从商家和A的聊天记录以及评论处的发言。
商家似乎在表达他只是一个材料供应商,是“中间商”或“装修师傅”直接给A提供的服务,自己也很委屈,并称遭到了“网络暴力”。
当笔者询问A与“中间人”“或装修师傅”是如何沟通的,以及装修师傅是否含有销售职能,至截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笔者个人建议,消费者维权时应该把技术问题和服务态度分开。一句不耐烦的“Google”固然是十分拉胯的客服质量,但核心问题应该是:
1、商家实际提供的服务是否与描述符合,产品/服务能达到的理论效果需要满足的条件,商家在了解客户诉求时有没有提前告知?
2、如果是沟通问题,问题出在哪个环节?责任人是谁?
最后附上评论区有关玻璃的技术讨论,供大家参考。
本文转载自猫本吐槽NEW,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