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这不是拜登的口误(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西方政客习惯于在公开发言或演讲时自由发挥,难免出现“口误”。有的口误会引发嬉笑、嘲讽、尴尬和争议,有的则会对僵局的打破带来新的机遇。这些口误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而为之,让公众充满猜测。
当地时间3月26日,面临俄罗斯在乌克兰持续的军事威压,美国总统拜登在华沙发表演讲时突然提到“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能继续掌权”,白宫和国务院随即紧急灭火,强调拜登言论并非寻求俄罗斯政权更迭,而是表达“不能允许普京对他的邻国或该地区行使权力”的意思。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当日对路透社表示:“这不是拜登能决定的。俄罗斯的总统是俄罗斯人选举出来的。”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在推特上发帖称,拜登关于“普京不能继续掌权”的言论“让困难的局势变得更加困难,让危险的局势变得更加危险”。
这并不是拜登此次访欧期间的唯一口误。拜登3月25日在和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会面时,误将对方称为“大使”。白宫事后公布的会面记录,也并没有对拜登这一“口误”进行修正。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曾说过:行有疏失,容易补救;言有疏失,不可挽回( A slip of the foot you may soon recover, but a slip of the tongue, you may never get over)。从白宫发言人和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多次出面辩解就可以看出,拜登这一言论算得上“口误”,而且他本人似乎并不想挽回什么。3月28日,他向记者辩解道,“俄罗斯普京不能继续掌权”这句话只是他个人对普京这个男人表达道义上的不满,并不代表美国政策转向寻求推翻普京政府。
拜登这种不道歉、不收回的态度和他的团队之前的辩解并不一致。那到底是谁在说谎?如何理解拜登的口误,拜登这一“口误”有特殊的含义么?
图为3月26日拜登在华沙演讲。(AP)
从语言学角度看,口误是日常生活人们常会出现的言语上的失误,即便是知名电视主持人也免不了口误。这种“口误”被语言学家定义为“说话人对其试图表达的一种偏离”。造成这种偏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语言间的相似性、语言单位的复杂性以及语言词汇使用频率导致的习惯性。这三个原因都是“技术性”原因。按照美国语言学家维多利亚·弗罗姆金(Victoria A. Fromkin)的分析,口误不是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的失误,而是语言运用(language performance)的错误。
比如,奥巴马2010年称“中东显然是数世纪以来困扰中东的一个问题”(The Middle East is obviously an issue that has plagued the region for centuries.)。奥巴马口误将”地区冲突”说成了“中东”。2008年大选,奥巴马公开介绍拜登担任竞选搭档时,称拜登为“下届总统”,拜登则称呼奥巴马为“贝拉克·美国”(Barack America)。
拜登从政以来就存在这方面的技术性失误。2021年4月21日,拜登在就新冠疫情形势发表演讲时出现口误,将“salon”(理发店)说成“saloon”(酒吧)。特朗普执政时提到的“unpresidented”(特朗普自造词)也可能和“presidential”(总统支配的)的相似有关。大流行期间,美国卫生官员将virus(病毒)和vaccine(疫苗)混淆导致的口误,也是这种技术性的错误。
可能是年龄原因,拜登上任后口误频频。(AP)
从生理学角度看,政客口误还可能与年龄有关。拜登经常将国家、城市、日期、甚至性别和职位搞混。前总统特朗普冻结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时,当时筹备竞选的拜登批评特朗普时,误将“东乌”说成了“东阿富汗”。拜登有时还错误地表达了反面意思。比如,他竞选期间提到,自己会消除资本利得税,而实际上他想表达的是提高资本利得税;2020年9月,拜登在费城发表演讲时,错把美国新冠死亡病例20万说成了2亿人;2021年3月,拜登还将副总统哈里斯称为“总统哈里斯”。
这种“口误”大多会被公众原谅,不会引发大的争议。但它会引发公众对拜登执政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忧。
从政治学角度看,政客的有些口误时有意而为之。2021年10月,拜登在一档CNN节目中宣称美国会“保卫台湾”后,白宫紧急澄清说,美国的政策没有任何改变。这种口误很可能是拜登故意为之,属于刻意打台湾牌,以缓解他在国内面临的来自对华鹰派的压力。里根当年“轰炸苏联”的玩笑,也是冷战期间,美国享有一定地缘政治优势情况下加大对苏心理战的一种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口误是自身习惯使然,比如特朗普,经常口误,且从来不为自己的口误辩解;也是当事人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在疲劳、紧张或醉酒(比如叶利钦)等状态下的错误语言表达。但是,根据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 1901 年发表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政客口误往往也反映其“真实内心”。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平时不经意间出现的诸如口误、笔误、动机性遗忘等差错并不是无意义的,而是受到其潜意识的影响。例如,当某人在开幕式上出现口误,把“宣布开会”说成“宣布闭会”时,这代表了他心里事实上不愿意召开会议。这一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口误时,他们不经意间泄露内心压制已久的秘密和欲望。这种口误被称为弗洛伊德式错误(Freudian slip)。197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心理研究人员对弗洛伊德式错误的研究发现,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或语速加快时最容易出现口误。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文化底蕴不足,发言的随意性很强,他的失言往往不是口误。(AP)
这种口误在美国政界也被称为“金斯利口误”(Kinsley Gaffe),一般指政客们无意中说了实话,使自己的政治形象受到损害。这一说法源自美国知名政治评论员迈克·金斯利(Michael Kinsley)的一句名言:“政客说实话谓之失言“(A gaffe is when a politician tells the truth.)。
如2012年在共和党党内初选中,作为候选人之一的罗姆尼(Mitt Romney)说:“我并不关心很穷的人们”,掀起轩然大波,罗姆尼不得不多次出面更正澄清。事实上,共和党确实被多数人认为不重视穷人的利益。
一般而言,“热麦克风”(hot mic,一般指未关闭麦克风而曝光的私下谈话)泄露的内容,即便后来被当事人称作“口误”,也会被视为“金斯利口误”,也就是当事人真实想法。
比如,奥巴马2011年G20期间曾和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私下会谈,吐槽时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萨科齐向奥巴马说:“我受不了他了,他是个说谎者。”而奥巴马则回应道:“你还烦了,我得天天跟他打交道呢。”事实证明,奥巴马执政8年和内塔尼亚胡的关系一直很僵。
拜登此次访问欧洲面临不小的压力。一方面,美国联合盟友的制裁并没有让俄罗斯退缩,另一方面,他也要在拒绝向乌克兰派兵的情况下展现和巩固美国在北约的领导力,以及在俄乌问题上的强势形象。美国自称俄罗斯将会在乌克兰发动化武袭击,包括可能的核威慑,更多也是一种心理层面的示强,拜登丝毫不能示弱。
所以,从政治、心理学角度看,拜登有关“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能继续掌权”的言论,应该是一种弗洛伊德式错误,部分反映拜登、及其部分幕僚的真实想法。美国国安和情报部门可能对政权更迭选项进行过讨论。拜登担任副总统、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美国国安团队就曾借助中东颜色革命试图推动俄罗斯政权更迭,阻止普京再任总统。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