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一夜之间成了众矢之的!一天暴增2269例,上海该不该封城?官方紧急回应(组图)
近日清晨,上海连上5个热搜。
疫情引人关注:一天新增2269例阳性
3月25日0时至24时,上海新增本土38例确诊及2231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浦东新区新增本土确诊31例、无症状感染者1883例。也就是说,昨天一天,上海新增感染者2269例。
(图源:网络)
为何感染者数据还在上升?
上海本轮疫情暴发以来,每日新增阳性病例居高不下,引发众多担忧也无可非议。
张文宏在25日疫情防控发布上对此做出的回应是:“就上海来讲,我们坚持走的防控策略使传播指数级的上升被打断,我们采取的不是封城策略,我们不断在做滚动筛查。
如果今天看到非管控区域筛查比例不断在下来,最终拐点必定会出现。”“我现在看到两点意见:第一,现在数据在上升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数据,但是指数级上升趋势被打断。第二,管控区域和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特别是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
我看过大数据的数据应该是10%左右,不断在下降。”这两天感染者数据为何还在上涨?对此,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从专业角度看,前一段时间的筛查使发现的感染者都固定下来了,扩散传播被阻断,对控制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重点地区+非重点区域的筛查,今天的疫情数字绝对不只现在这个数字,而是指数级上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多个方面:
第一,从检测到数据报告有一个延时。前一段时间采用的是混检方式,好处是推进速度比较快、界定阳性人员的速度比较快,但是也带来要至少检三次的问题。举个例子,如果20个人的混管发现了一个阳性管,需要把20个人找出来,再单人单管采样送检。在确定这20个人中谁是阳性后,还要围绕阳性人员进行密接排摸,把密接、次密接界定出来,也要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和管控。
检测出来阳性的人员,需要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社会特征、传染人员、接触人员等。调查完之后,经过所有信息核实能够达到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要求,所有网络直报中所需要的信息都是完整的才能报告、最后发布。从民众感受上来讲,已经采样了、已经阴性了,怎么还不放人?采用混检的方式,尤其是大规模进行时,时间上会有延时,完整结果可能在采样后两三天后才能出来,这是主要的原因。
第二,一旦出现阳性人员以后,围绕其的密接应及时管控。有一部分密接者会变成阳性,得到这个结果也是滞后的。近三日的数据显示,上海目前阳性人员当中85%是从管控人员当中检测出来的,这个比例非常大。管控人员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已经被阻断,这点非常重要。上海每天报的是累计数,大家看着还在涨,其实主要出现在管控人群当中,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阳性检出率在下降。前段时间几轮筛查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进行,有人筛了两轮,有人筛了多轮。几轮筛下来之后发现阳性检出率,尤其非重点区域的阳性检出率在下降。近几日连续在非重点区域当中阳性检出率是0,经过不断动态调整重点区域,阳性检出率也在大幅下降,发现的阳性越来越少,这是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今后判断疫情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疫情之下的上海,怎么了?
浦东不少民众表示自己所在小区、楼房有阳性感染者,但是并没有进行隔离或得不到救助。
有不少人反映浦东防疫混乱,抢菜难。
(图源:截图)
封城还是不封城?不能封!
自上海本轮疫情爆发以来,封城与否一直是争论的重点话题。对于网民封城的提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确实不行,因为上海这个城市承载了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还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承载重要功能,甚至于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上海的经济地位确实重要。
(图源:国民经略)
对此民众也是议论纷纷,赞同亦或反对的皆有。
中国卫健委也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的来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封不封城?
上海显然在坚持自己的防疫政策,争取不封城。而不封城,需要所有上海市民在后续的防疫中更加认真、仔细,“自检过程当中认认真真采样,仔仔细细采样,把结果做到非常准确。小到每个人,中到每一个基层干部管控过程当中、核酸筛查过程当中一个不落全覆盖”。
探索疫情防控新模式
上海疫情的防控模式一直是“精准防疫”,采取“早发现”+精准的流调溯源,划定密接、次密接、风险人群这三个圈层来做好防控,曾精准到将一个奶茶店列为中风险地区。本轮疫情爆发以来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采取的是“减少流动+核酸筛查”切块式、网格化筛查,根据不同的疫情特征,实事求是地分类采取防控措施。
面对奥密克戎的超强的传播性和隐匿性,“精准防控”难免会出现纰漏,这也是如今上海疫情未得到控制的原因。对于上海本轮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当地卫健委也在不断地优化、解决。
例如前两日发生了上海护士哮喘复发被拒诊耽误抢救时机而离世的事件,在今日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我们要求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科学、规范、合理的防控措施,不能因疫情处置对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
对急诊、发热门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孕妇分娩室等,“非必要不封控”,建立健全备用区域应急预案,设立缓冲病房和缓冲区域。
要加强对封控区居民的医疗保障,医疗机构要做好与地区对接,提供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昨日胡锡进便已表态:上海是最有能力精准防控的城市,医疗资源也是全国最好的之一。
而且,全国恐怕也只有上海有政治资本带头做对一些小区封控48小时就解封的尝试。即使上海是一次“试错”,对国人认识奥密克戎,对于我们该不该支持在疫情早期就断然采取休克式控制措施,都是极重要的一份样本。在26日上午上海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也表示,上海采用重点区域+非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抗原自检的方式,这是上海目前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可以说也是被逼出来的。
在国际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显然新冠病毒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将与人类共存,上海本次防疫的模式更像是在探索大城市如何在不封城的情况下实现清零,如果成功,将会为国家防疫提供一个新的模式。诚然探索之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希望不要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与反思,既然要保证将影响减到最少,就不能因探索新模式反而大大地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