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3日 13.5°C-16.3°C
澳元 : 人民币=4.6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育儿】清华博士一语点透:“双减”之后,普通家庭这样育儿才有希望(组图)

2022-03-24 来源: 男孩派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了一则关于吴军博士的采访。

【育儿】清华博士一语点透:“双减”之后,普通家庭这样育儿才有希望(组图) - 1

吴军,毕业于清华大学,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取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

他曾是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担任过腾讯副总裁,还是个著作颇丰的作家。

但同时,他也是一位父亲。

为了帮助女儿申请大学,他曾走访过包括牛津、剑桥、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十几所顶尖名校。

这样的多重身份,让他在谈及各种教育问题时,总能抽丝剥茧、直指靶心。

在采访中,他这样说道:

“中国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压孩子压得太紧,而是这三大问题:

第一,以‘课本上教育’为主,在技能以外教得太少;

第二,带着寻求‘标准答案’的思路在学习;

第三,把考试和一时的成败看得太重。”

看了吴军博士的采访后,我一直在想:

父母总说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1

好的教育

是教会孩子谋生的能力

吴军博士在采访中举例道:

“在美国跨学科竞赛中,不考你会不会编程,而是让你提出方案,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例如,美国许多基础设施是在二战后建立的,不少水管都会漏水。

而全部更换一遍,需要一万多亿美元。

有一次竞赛就根据这样的背景条件,提出了一个要求:

制作一个方案,能够在比较便宜又不中断供水的情况下,解决水管漏水的问题。”

这个要求一出,不少孩子都懵了。

毕竟,在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好学习就够了”。

所以事无巨细地包办一切,为孩子做好一日三餐、打扫房间、整理床铺,甚至连内衣、袜子都不让孩子自己洗。

却忽略了:

一个不懂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一点日常生活技能的孩子,哪怕成绩再好,将来也难以适应社会。

还记得神童魏永康吗?

11月17日,38岁的魏永康因病逝登上热搜,他的过往经历,也再一次被人提起。

魏永康从小聪明过人。

8岁时就连跳几级进入重点中学读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而他的母亲也打心眼儿里认定,只有好好读书,以后才有出路。

【育儿】清华博士一语点透:“双减”之后,普通家庭这样育儿才有希望(组图) - 2

为此,她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包括给儿子洗脸、端饭、洗衣服。

直到魏永康上高中时,母亲还在亲自给他喂饭。

然而,当魏永康独自一人去中科大读研,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他却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巨婴:

他不知冷热,经常大冬天还穿着单衣、拖鞋,在校园里游荡;

不会打扫卫生,把脏衣服、臭袜子扔得到处都是。

无法和老师、同学沟通,甚至不记得考试和交论文的时间。

最终,被中科大劝退。

不少父母总以为家务劳动是“琐事”,只有学习才是“大事”。

殊不知,那些被父母认为“浪费时间”的“小事”,却成了孩子人生路上的坑。

斯坦福大学前新生院长在TED演讲中提出:

一项历时75年的实验发现:

真正的成功者,往往是从小就具备处理家务类琐事的能力。

【育儿】清华博士一语点透:“双减”之后,普通家庭这样育儿才有希望(组图) - 3

而那些以学习为唯一目的的孩子,短期内看似收获了分数、荣誉,但从长远的代价来看,他们都失去了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孩子,又要拿什么去与生活握手言欢呢?

教一个孩子做家务,便是教会他谋生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孩子这一生都不会过得太糟糕,因为无论何时,他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拥抱生活的热情。

2

好的教育

是懂得因材施教

吴军博士在采访中提到了一个词:追赶者。在他看来,很多孩子都被培养成了追赶者,一直都在追寻“标准答案”,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照做。可一旦前方没有参照物的时候,就不知道往哪跑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傅雷的小儿子傅敏。教育家傅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傅聪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从小学琴。小儿子傅敏见了,便想要模仿哥哥的成功,也跟着学音乐。但好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个充满智慧的父亲。傅雷观察了一阵子后,告诉傅敏,他其实更适合做教育。

果不其然,长大后的兄弟俩,一个成了著名的钢琴家,一个当了优秀的教师。其实,人生哪有什么“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或许不够聪明,或许不够完美,但他一定有属于自己的舞台。而为人父母要做的,不是将孩子培养成千篇一律的模样。而是保留孩子的创造性,因材施教。在TED演讲《学校如何扼杀了创造力》中,著名教育家肯·罗宾逊提到了这样一个名字:吉莉安·莱尼。

吉莉安是一名出色的舞蹈指导,曾指导过歌舞剧《猫》、《歌剧魅影》等作品。然而,回顾吉莉安的学生时代,却发现:当时她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都是一塌糊涂,老师认为她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坐不住。因此,学校写信给吉莉安的父母,想要劝她退学。但吉莉安的妈妈没有放弃。她带着小吉莉安四处求医问药,最终,有一个医生告诉吉莉安的妈妈,这孩子没有生病,她是个天生的舞蹈家,应该送她去学舞蹈。妈妈思索良久后,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走进舞蹈学校,妈妈和吉莉安惊讶地发现,这里都是和吉莉安一样的孩子,她们坐不住,只有在身体行动时大脑才能思考。这些孩子就聚在一起跳芭蕾、打拍子、玩爵士乐。

后来,吉莉安考上了皇家芭蕾舞学校,并凭借出众的表现,成了一名独奏演员。毕业后,她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还担任了好几部史上最成功音乐剧的导演、舞蹈指导,为自己积攒下数百万的身家。可以说,没有妈妈的坚持和守候,就没有今天光彩熠熠的吉莉安。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与其不顾自身情况地去追求高分,让孩子过上千篇一律的“标准人生”,父母倒不如换一种思路:保护好孩子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将热情和天赋当作燃料,让他活成人间不一样的烟火。

【育儿】清华博士一语点透:“双减”之后,普通家庭这样育儿才有希望(组图) - 4

3

好的教育

是培养一个幸福的人

吴军在采访中说道:

“我看到了太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逼迫孩子做这做那,反而弄得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最后上了个好大学就算给家长交了差。

更糟糕的是,一些孩子被逼得非常逆反,很不幸福。”

分数,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父母最看重的东西。

孩子考得好,父母就眉开眼笑;

孩子没考好,父母就横眉冷对。

看似是为了孩子好。

实际上,这种充满压力的教育,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腐蚀了孩子的内心。

江西九江,13岁男孩因成绩不理想,从14楼一跃而下,最终不治身亡;

陕西安康,一名17岁的高三女生,因一次模拟考试成绩退步,连写下13个“对不起”后自杀身亡;

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因延迟毕业,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事实上,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幸福力才是他们的根。

而其他的一切,包括成绩、分数和荣光,不过只是其中的一片树叶而已。

父母只重视叶的光泽,却忽略了根的健康。

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枯萎的外壳而已。

想要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关键是父母做到这几点:

1. 允许孩子慢慢来

南方有一种很常见的植物,毛竹。

最初的几年里,毛竹的生长极其缓慢,当其他植物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时,却几乎看不到它的成长。

直到它的生长季,毛竹便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迅速成长,远远超过其他植物。

其实,有的孩子也是一样。

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怕的是父母的催促和打击。

养育孩子,父母慢一点,耐心一点,持续地滋养,坚定地守望。

最终,自然会迎来孩子的厚积薄发。

【育儿】清华博士一语点透:“双减”之后,普通家庭这样育儿才有希望(组图) - 5

2. 夸奖孩子的努力,而不是成绩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学生进行长期观察。

最终发现:

如果表扬一个孩子努力、用功,那么将会给孩子一种可以掌控生活的感觉。

孩子们会认为,成功与否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反,如果只夸奖孩子的聪明,赞扬他们一时的成绩,就等于是告诉孩子,成功最重要的是天赋,是运气,唯独不需要努力。

这样一来,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会束手无策。

所以,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其实就是尊重并承认孩子的努力。

但同时,也能接纳孩子的局限和不足。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更看重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总向其他人寻求认可和赞同。

3. 接纳孩子的平凡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顾问朱永新教授在演讲中提到:

“最根本的是要提升父母的教育素养,提倡‘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理念。

家长要把幸福还给孩子。”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落入了平凡。

因此,放弃当第一名的执念,丢掉不切实际的期待。

比起一时的成绩,比起光鲜的履历,父母更应该追求的,其实是孩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来报恩的。

【育儿】清华博士一语点透:“双减”之后,普通家庭这样育儿才有希望(组图) - 6

4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所谓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给予孩子三样礼物:谋生的能力,是一个孩子独立的底气;爱和接纳,点燃孩子的生命,让他们在相信自己、成为自己、丰盈自己的路上,变得更加坚强;还有健全的人格和阳光的心理,陪伴着孩子走向远方。教育好孩子,永远是为人父母最神圣的使命。

关键词: 育儿教育父母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h呵呵
h呵呵 2022-03-24 回复
不生就是最大的希望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