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从俄乌战争看中国的全局观和大局观(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俄乌战争仍在持续进行。自开战以来,中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认为乌克兰问题是一个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理顺历史经纬和来龙去脉、正本溯源,并强调任何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尊重。中国还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劝和促谈,敦促国际社会共同支持俄乌和谈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和表态的背后是中国对国际安全形势、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道义的多重考虑,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全局观和大局观。
概括起来,中国外交安全战略的全局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国际政治斗争和中国国家安全的现实来看,中国需要支持俄罗斯。近些年,中美战略对抗越来越激烈,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最大敌手。在西方各国普遍明着暗着对抗中国的背景下,俄罗斯成了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国“盟友”。在普京北京冬奥访华期间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两国用大量篇幅抨击美国的民主人权价值观,凸显了两国在国际事务上的相互理解。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不认同西方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同时还不断重申中俄友谊“牢不可破”。
俄乌战争可能是本世纪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将产生极其深远的的影响。美国始终将中俄作为敌对阵营,一直高度警惕中俄走近。从美国对俄罗斯的未来战略来看,美国及北约希望借俄乌战争的机会,通过经济制裁、政治策动和颜色革命等手段搞垮俄罗斯。如果俄罗斯被美国搞垮,那么未来美国就会全力对付中国。
其次,从应对美国欧洲可能联合遏制中国的角度看,中国又需要在事关欧洲安全的问题上保持克制,以此粉碎美联欧制华的图谋。3月7日,中国外长王毅在中国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称“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欧合作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任何势力都不能也无法逆转”。这种表态其实就是对中国平衡欧美关系最好的诠释。
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的复杂性,一如中国在对待俄乌战争上的复杂性。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的政策性文件《欧盟-中国:战略展望》中首次称中国是“推广另一套治理模式的制度性竞争对手”,同时也是谈判伙伴和经济竞争者。2021年初欧盟与中国达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这个协议在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上台前达成,曾被认为是中国平衡美国的一大胜利。但因为新疆等问题的出现,该协议的批准程序停滞不前。此外,中国与立陶宛因为台湾问题关系恶化。因此,在中国与欧盟矛盾不断出现和中美关系恶化的背景下,中国更需要寻求与欧洲的合作,这也是中国外交全局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再次,从国际道义和中国国内的历史和现实看,中国也需要对乌克兰问题表达某种同情和道义支持。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贯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与乌克兰问题相比,中国的新疆、西藏、台湾问题也相对复杂,不同程度存在分裂主义势力,这是中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也是中国外交从全局考虑要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中国呼吁乌克兰各方应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保护平民,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也已向乌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将为此继续作出努力。
中国外交安全战略除了要有全局观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局观。大局观从国际层面看就是中国要促谈,就是要谋求乌克兰问题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只有和平才能保证国际秩序不被破坏。而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大局观就是中国要努力避免因俄乌战争而让自己陷入类似冷战的东西方对峙当中,这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总之,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不会站在俄罗斯的对立面,不会丧失道义,更不会不顾中国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斗争的现实需要。中国的立场态度其实给自己留有很多余地,也为未来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斡旋提供了选择空间。目前,中国是世界各国中为数不多的拥有调停能力的国家,俄罗斯自不必说,俄乌战争也并没有让中国在欧洲成为被广泛批评的对象。相反,一些欧洲政界领袖还希望中国可以积极开展斡旋,发挥调停作用。目前看来,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策略是相对成功的。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