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突变,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达92%!新冠闹腾两年了,为何仍有那么多人习惯性恐慌?(组图)
1.近日,国内疫情出现小规模的反弹。上海、吉林、青岛等多地疫情放量增长,但无症状比例高达92%。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一是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自身特点,造成许多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二是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人群免疫力增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也会上升。此外,检测比较及时、感染者年纪比较小、感染者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也都是原因。
2.目前出现无症状高比例是否有特殊性,关键要看未来几天是否有大量的无症状者转为有症。在医学史上,对于很多疾病,不会仅仅靠一两个检测就做出诊断。核酸检测是非常灵敏的检测手段,中国的阳性阈值较低,可能有“过度检测”的风险,国内将无症状者与有症状确诊患者区别报道是合理的。
3.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因为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必须进行管控。但如果疫情缓解了,没有必要对无症状感染的检出而惊恐不安。人类需要战胜病毒,也需要战胜自身的盲目恐惧。当然,我们还是需要谨慎对待病毒,在有疫情的时候,不管病毒毒力如何降低了,我们还是应该佩戴口罩,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上海、吉林、青岛多地疫情放量增长,但无症状比例居然高达92%。这是否意味着疫情转入新的拐点?
进入三月之后,随着香港等地的疫情日渐严重,国内疫情也出现了小规模反弹。但是,在这一波疫情中,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特别高。所谓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但是自身没有出现相关症状,而且肺部影像学检查也看不到肺炎的案例。在上海,截至3月10日,现有本土确诊新冠感染病例3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70例,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达92%。
其实不仅仅是在上海,在其他地方,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也很高。在青岛,根据3月9日的莱西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所通报的数据,自3月4日莱西疫情暴发以来,截至3月9日12时,莱西已报告确诊病例233例,无症状感染344例。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达60%。3月10日,再增本土确诊病例10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1例。
在吉林市,3月9日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34例,无症状感染者149例,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也高达53%。吉林市爆发的疫情,跟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有关,该校出现了聚集性疫情暴发。吉林省省委已免去该校党委书记张立峰的职务。3月10日,吉林再增本地确诊病例98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48例。
不过,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无症状感染者,这并不是一个新鲜事。自2020年初武汉疫情以来,无症状感染者就一直存在。比如在新疆,从2020年7月15日至8月18日出现的疫情,总共有826名确诊感染者及238名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为22%。在疫情一开始时,无症状者比例也高达75%,但是随着疫情的进展,确诊时有症状的人数增加,并共有155人从无症转有症,转化率39.4%。
▎新疆2020年疫情中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左轴)和累计确诊数(右轴)
比如在大连,从2020年7月22日开始出现,共有99名新冠确诊患者,以及38名无症状感染者,在所有确诊感染者中,无症状比例为28%。同样,疫情一开始时在所有初始诊断为“无症状”的感染者中,共有72例无症转为有症,转化率为65.5%。
▎大连2020年疫情中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左轴)和累计确诊数(右轴)
据国家卫健委3月11日公布的相关数据,截止3月10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达3972例(境外输入1387例)。目前出现的高无症状比例是否有特殊性?关键要看未来几天的变化,观察是否有大量的无症状者转为有症。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无症状感染者?上海高达90%多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为什么目前疫情中无症状者非常高的现象,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有这样一个解读:“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一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自身特点,造成许多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
二是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人群免疫力增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也会上升。“邬惊雷主任说到的确实是两个关键点。除了这两个原因,检测比较及时、感染者年纪比较小、感染者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也应该都是原因。
奥密克戎变异:从全球的疫情看,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传染性大大增加,但是毒性有所减小,最明显的表现是,感染后缺氧的人数比例大大下降,所以尽管全球疫情很严重,目前的奥密克戎疫情并没有出现氧气瓶严重断供的局面。症状减轻了,无症状的比例也会增加。
免疫接种率高:在目前各地的疫情中,上海确诊感染者中无症状比例最高,在3月9日的新增本土阳性人员中,有4例为确诊病例,7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达95%。这个极高的比例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出现过,可能跟上海的疫苗接种率有关。
截至今年2月15日,上海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的人数已达2242万人,疫苗接种已覆盖了全市常住人口的95.1%,并且其中已有1063万人接种了加强针。在这次疫情中,一个出现聚集性疫情的中风险区为入境人员隔离酒店,感染者中大多数为防疫工作人员,相信这些人员已都接种了加强针。目前的新冠疫苗并不是特异性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所以预防感染的保护率有限,但是香港等地的数据表明,灭活疫苗对预防症状、死亡还是有一定的保护率。
对于重点保护人群,通过加强针,特别是mRNA疫苗加强针,可以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
检测比较及时:因为严防死守的政策,中国的核酸检测一般比较及时,一些患者在感染之后,还处于病情的潜伏期,就被隔离和检测出阳性,一开始也会被报道为无症状感染者,之后才出现症状。
所以,目前疫情的无症状比例到底有多高,这还是一个不确定的事,还需要等疫情继续发酵,看看最后有多少无症转为有症。
感染者年纪比较小:新冠病毒是一个极度歧视年龄的病毒,对老年人的杀伤力很高,对于年龄较小的人群,感染后症状就很轻。奥密克戎也不例外。在吉林市的疫情中,感染者中有大量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因为年轻,症状本来就会轻,如果已经打了疫苗,无症状比例自然会很高。感染者有一定的防护措施:虽然自两年前疫情初始,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就已经被注意到,但一开始并没有那么高的比例。
在毒性较弱的变异株到来之前,无症状者比例逐渐增加,这可能跟民众采取的防疫措施有关。
在2020年的新疆疫情中,爆发聚集性感染的是当地的服装加工厂,从新闻报道的照片来看,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也都佩戴着口罩,可以减少病毒的吸入。
此次上海防疫酒店出现疫情,防疫人员应该有防护服这一标配,同样可以大大减少病毒的感染量。大家可能会存在这样一个疑问:如果奥密克戎感染后有那么多的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国外不见报道?
确实,“无症状感染者”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在大多数国家,只要核酸检测出阳性,就统称为“确诊”,并不区分“有症状”还是“无症状”。
所以,在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虽然目前疫情非常严重,但由于大部份都是无症状、轻症,并不需要医院干预治疗。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四天报68例感染者,有学生校内隔离时确诊。据吉林市卫健委公布的流调数据发现,从3月6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出现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起,随后的四天时间该高校共报告了68例新冠感染者,其中20例确诊患者,48例无症状感染者
国内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如何管理?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正是由于新冠病毒感染之后,有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为了严格控制疫情,2020年武汉才不得不采取“封城”的极端严格的措施。
如果都能通过测体温、查症状检查出感染者、及时切断传染链,那还有必要封城吗?虽然中国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感染者区别报道,但在管理措施方面,两者没有区别。无症状感染者在被诊断之后,要求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在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后续出现症状,需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间,也同样是14天,且需要连续两次采样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两次结果都是是阴性,才可以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集中隔离之后,还需要进行14天的居家医学观察。因为无症状感染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者、次密接者,都需要排查和管控。
在防疫措施方面,不但无症状与有症状感染者不会被区别对待,他们的密接者、次密接者,也不会被区别对待,都要实施严格管控。既然没啥区别,为什么还要分别上报有症状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字?核酸检测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检测手段,国内的阳性阈值定得较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过度检测”的风险。
在医学史上,对于很多疾病,不会仅仅靠一两个检测就做出诊断,有这样一句金句:“请结合临床”。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某个指标出问题了,如果没有临床症状,不见得就能对病例确诊。在2020年5月,经过封城之后,武汉疫情结束。从5月14日至6月1日,武汉近990万人接受核酸检测,没有发现确诊患者,但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
这些检测结果中,不排除有部分属于假阳性结果,但不可能全都是假阳性。此后的事实已经很清楚,尽管有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但武汉解封之后,疫情并没有复发。
因此,将无症状者与有症状确诊患者区别报道是合理的,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因为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必须进行管控。但是,如果疫情缓解了,没有必要因为对无症状感染的检出而惊恐不安。
无症状感染者那么多,需不需要恐慌?疫情闹腾两年了,为何仍有那么多人习惯性恐慌
对于上海大比例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很多人的感觉是:恐慌!“无症状感染者”这个词的重点,是感染,但因为常常简称“无症状者”,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个印象,以为重点是“无症状”,感觉满城行走的人,尽管没症状,也都是感染者。这个感觉,是极端错误的!在国外,因为检测不充分,而且因为已经放松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如果感染者还是很多,那么大街上很多看似没毛病的人,确实也会是携带病毒的感染者。
但是,在中国,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因为核酸检测很充分,即便有漏网的无症状感染者,大街上也不可能有很多行走的病毒携带者。但是因为新冠疫情闹腾两年了,很多人已经习惯性恐慌。当疫情开始时,他们恐慌高病死率。当疫情的防控、治疗措施加强,病死率下降,中国自去年1月底之后已经“零死亡”,他们又在恐慌重症率。
当病毒发生变异,毒力减弱,重症率减少,他们又开始恐慌“普通型”。
在目前中国内地出现的奥密克戎疫情中,只有天津报道过一个重症患者(为没有接种疫苗的癌症患者),并且之后已经缓解。
但是,虽然确诊病例中大部分是轻症,也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为普通型,即有肺炎的症状。当疫苗接种率提高,建立了不错的免疫屏障,连普通型、轻症患者比例都减少了,他们又恐慌“无症状感染者”。
如果未来感染者都是无症状了,他们可能还是会恐慌:谁知道会不会有后遗症?在疫情刚开始时,因为对病毒的认识非常有限,“恐慌”可能是一种保护。
但是,如果经过两年多疫情的体验,我们如今已经有了疫苗和药物,还要像两年前一样对疫情恐慌,这似乎才恰恰是我们需要恐慌的严重问题。病毒在变化,我们接种的疫苗、可用的药物也在变化。人类需要战胜病毒,也需要战胜自身的恐惧。
有观察家指出,在疫苗接种率大大提高之后,如果95%的感染者都是无症状,那么,高传染性病毒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一个理想的“疫苗”,很快可以给几乎所有人实施加强免疫。
我们不需要对病毒盲目恐惧,不过,我们还是需要谨慎对待病毒,在有疫情的时候,不管病毒毒力如何降低了,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还是应该佩戴口罩,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毕竟,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有很多老年人并未接种疫苗,他们一旦感染,绝对不可能都是无症状,也许会重复香港老年人目前所经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