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入侵乌克兰和普京的政治生涯,BBC中文解答读者关注的几个问题(组图)
自俄国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举世关注乌克兰局势走向。
BBC中文此前在几篇报道中加入互动窗口,收到读者不少回应和提问。下面是其中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希望BBC 前线记者的报道和评论员的分析有助于释疑。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普京会下台吗?
问:这场冲突会有什么结局?普京会下台吗?
答:虽然普遍认为俄乌冲突不大可能会引发世界大战,但BBC外交事务记者詹姆士·兰德尔(James Landale)分析认为,扩大成欧洲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他认为,根据目前局势来看,有五种可能的结局:速战速决、持久战、欧洲战争、外交途径解决、普京下台。
普京下令入侵时曾宣称:"我们已经准备好应对任何结果。"
他本人因此而下台,估计不在这“任何结果”之列。但普京是否会下台的问号在外界越来越明显。
BBC外交事务记者兰德尔引述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荣誉教授劳伦斯·弗里德曼爵士:"现在,莫斯科和基辅一样有可能发生政权更迭。"
理由或许包括这场战争的灾难性后果、经济制裁的效果、丧失民意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强势镇压反过来又助燃民间抗议和精英阶层的离心。
西方明确表示,如果普京下台并由一个更温和的领导人取代,那么俄罗斯受到的制裁有些将会被解除,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将会恢复正常。
兰德尔认为,流血宫廷政变导致普京下台这种可能性看来并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还取决于普京政权既得利益集团对他的信心是否不变。
问:普京到底要什么?
答:BBC记者保罗·科比的回答是:
他不仅要求乌克兰永远不加入北约,还要求北约将时光逆转到 1997 年,扭转其向东扩张的趋势。他抱怨俄罗斯“没有退路 —— 他们认为我们会袖手旁观吗?”。
他希望北约从 1997 年加盟的成员国中撤出驻军和军事设施,并且不在“俄罗斯边境附近部署进攻性武器”,这指的是中欧、东欧和波罗的海。
不过,这显然超出了北约范围。用德国总理的话说,俄罗斯领导人“希望按照他的世界观掌控欧洲”。
2021年,普京总统写了一篇长文,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描述为“一个民族”,并将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描述为“俄罗斯历史性的解体”。
他声称现代化的乌克兰完全是由共产主义俄罗斯创造的,而现在成了一个傀儡国家,受西方控制。
正是他在 2013 年向乌克兰施压,要求其不与欧盟签署结盟条约,这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最终推翻了亲克里姆林宫的总统。
在普京总统看来,西方早在 1990 年就承诺北约将“不会向东扩张一英寸”,但还是那么做了。
不过,那是在苏联解体之前,所以对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做的这个承诺,只是在德国统一的背景下提到东德。
戈尔巴乔夫后来表示,当时“从未讨论过北约扩张的话题”。
2021年12月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前线,政府军正与亲俄罗斯反叛武装作战
世界大战?
问:我有听过一些预言,这场战争有可能会改变世界的局面,说极端些可能会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战争有没有可能成为这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答:这个问题从乌克兰局势出现紧张苗头起就开始可以听到,而普京公开发出核威慑之后更显迫切。过去几十年遇到国与国之间武装冲突、紧张持续加剧时也常常会被提到。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枪炮声中总能听到“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分析认为再次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普京的核威慑言辞与核打击行动之间还有很大距离。美国立即谴责了他的决定,称其为“不可接受的事态升级”。
对于俄乌边境地区的战火是否会演变成世界大战,BBC 安全事务记者弗兰克·加德纳(Frank Gardner)回答:不会。
因为尽管俄乌边境局势目前很糟糕,但目前并不涉及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只要俄罗斯和北约之间没有直接冲突,那么这场危机就没有理由陷入一场全面的世界大战,
对于北约和西方来说,最终的红线是俄罗斯是否威胁到一个北约成员国。根据北约协议第5条,整个西方军事同盟有义务保卫任何受到攻击的成员国,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等东欧国家,乌克兰不是。
西方制裁加大的同时,俄罗斯肯定会以某种形式进行报复。在俄罗斯的西方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如果普京做出决定,则影响的范围和深度可能增大。
“报复”可能采取网络攻击的形式,就像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警告的那样,可能针对银行、企业、个人,甚至是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
加德纳认为,目前最大的风险在于俄国和西方之间关系多年逐渐下滑,现在已经降到了零。
可以比较肯定的是乌克兰与俄国紧张升级,使得冷战格局再现的可能性大增。BBC资深国际事务编辑辛普森专门分析:
图像来源,EPA
问:为什么俄国现在入侵乌克兰?
答:BBC首席国际事务记者丽丝·杜赛(Lyce Ducet)说,我们现在仍然没有全部答案,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她说:“这场战争通常被称为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战争——人们普遍认为他是推动这场战争的人,没有人清楚他能够并愿意走多远试图控制一个他认为不应该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邻居。”
也有不少猜测,包括普京是否感到北约的弱点,特别是看到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塔利班接管后出现的混乱崩析之后,以及俄罗斯领导人是否因为新冠疫情而陷入孤立、焦虑的心态。
路透社2月25日报道说,英美情报机构在24日普京下令攻打乌克兰前已经得知这个决定。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秘密情报局,即军情六处(MI6)负责人理查德·摩尔(Richard Moore)在推特上说:“我们揭露了他(普京)企图设计'假旗'、假攻击以证明他的入侵是正当的。”
“这次袭击是蓄意已久的、无端的、残酷的侵略。”摩尔没有给出任何情报的来源。
一名英国高级军方消息人士表示,普京并不打算攻击北约,他只是想把乌克兰变成像白俄罗斯一样的附庸国。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北约和西方的态度
问:我有朋友在乌克兰,我也在乌克兰生活6年。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北约不军事介入?
答:这也是许多关注乌克兰局势的网友共同的问题。
BBC安全事务记者加德纳 (Frank Gardner)说,北约特意不进入乌克兰,即使基辅呼救也按兵不动,因为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而北约也不愿意与俄罗斯开战。
如果俄罗斯入侵行动变成长期占领,那么西方盟国很可能会公开援助乌克兰抵抗力量,就像美国1980年代支持抵抗苏联侵略的阿富汗圣战组织一样。当然,在那种情况下,普京也肯定会有反制措施。
同时,北约确实在紧急加强东线防务。具讽刺意味的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本意是削弱北约在东欧的力量,而结果事与愿违。
西方的制裁
问:为什么美国和欧盟认为仅靠制裁就能威慑普京?
答:不少读者的问题涉及普京下令入侵乌克兰和核威慑,西方可以做什么,有哪些制裁措施。
BBC首席国际事务记者丽丝·杜赛(Lyse Doucet)在基辅目睹了西方制裁正在生效,但仍不够。她从基辅发来报道说:
“最近几天,我们看到制裁、限制以及全球各国和组织采取的行动正在缓慢但确切无疑地加强。随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第一批制裁在一个又一个首都生效。他们受到乌克兰人的欢迎,但也受到讥嘲,因为那根本不够。事实上,它们并没有改变普京的想法。
“西方现在开始意识到俄罗斯占领乌克兰的决心。一些制裁将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生效,但有些制裁现在正在打击俄罗斯的货币、股票、富有的寡头的财富,可悲的是最贫穷的人的生活。”
西方的制裁针对俄罗斯经济、金融和个人:
欧盟、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正在切断俄罗斯主要银行与国际 Swift 支付网络的联系,阻止资金顺利、快速地跨境转移;
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已对俄罗斯航空公司关闭领空;
美国、欧盟和英国正在对普京总统和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实施个人制裁,而欧盟正在针对 351 名俄罗斯国会议员实施制裁;
德国已停止审批俄罗斯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这是俄罗斯和欧洲公司的一项重大投资;
被视为克里姆林宫喉舌的俄罗斯国营媒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今日俄罗斯”在欧盟范围内被禁止;
今年的欧洲冠军联赛决赛从俄罗斯城市圣彼得堡改到法国,俄罗斯大奖赛也不会在索契举行;
国际残奥委员会(IPC)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参赛,并将他们逐出北京奥运会。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核武风险
问:普京最终会使用核武器吗?
答:周日,普京总统下令他的军队将俄罗斯的“威慑力量”——包括核武器——转移到“特殊的作战模式”。这番言论令许多西方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员感到不解,但普遍认为更多是一种口头警告,向北约发出的直接、公开的阻遏信号,而未必是行动宣言。
BBC安全事务记者科雷拉(Gordon Corera)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核警告是普京向本国人民强调这一信息的一种方式。另一种解读是普京担心西方计划向乌克兰人提供军事援助,希望以此警告他们不要太过分。
但是,他补充道,即使如此,风险依然存在 —— 如果一方误解另一方或事态失控,总是存在误判的风险。
“令人担忧的是,普京变得孤立无援,很少有顾问愿意告诉他真相。有些人担心他的判断会变得不稳定。有些人希望,如果他真的走得太远,其他指挥系统更靠后的人可能不愿意执行命令。任何核冲突的风险可能略有上升,但仍然很低。”
BBC 安全事务记者加德纳指出,俄罗斯和美国总共拥有超过 8000 枚可部署的核弹头,因此这里的风险非常高。 "MAD"的旧冷战格言——相互保证毁灭——仍然适用。
图像来源,AFP
美国的态度
问:请问拜登的立场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美国这次在俄乌冲突上又选择不出兵?
答:美国没有调动在欧洲的驻军出兵乌克兰,但不断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言辞强硬。关于美国拜登政府对俄乌战争采取这种态度,负责美国国务院新闻的BBC驻美记者芭芭拉·普勒特·乌什尔( Barbara Plett Usher)分析,主要有五个主要原因:
乌克兰不涉及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拜登不搞军事干预主义
美国人也不想打仗,70%以上国民反战
超级大国对峙的危险
没有条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