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你不学狗叫,我就不和你玩了!”孩子的“毒友谊”,比没朋友更可怕(组图)
前两天,有个朋友给我描述了一个场景,让我很是心疼。
“有一次,女儿跳完舞,我去接她,发现她一直在讨好一个比她大一点的姐姐。
那个被讨好的女孩眼睛都不看她一下,还说:把糖给我,我才跟你玩,不然就要学小狗叫,学得像也可以哦。
我就看到我女儿怯生生地学了一声狗叫。我心疼地走过去,斥责了那个孩子,女孩生气地走开:哼,不跟你玩了。
我女儿就哭了,又哭又闹:我要跟她玩,我要跟她玩。我一气之下,打了她一顿。孩子吓得当晚都不敢和我睡觉了。"
纪录片《幼儿园》
她不理解女儿为什么非要讨好并不喜欢她的人。
“不给我,我就不跟你玩了。”
“学狗叫,不然就不跟你玩了”
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上这样的玩伴,但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和处理。
一味禁止,孩子不听,放任不理,又担心孩子受欺负。
在我看来,鼓励孩子交朋友固然重要,但毁掉一个孩子只需一个损友。
一旦察觉到了这样别扭的关系,就有可能已经置身于一段毒友谊之中……
1
越得不到肯定,越想讨好
什么是毒友谊?
美国艾琳·伦纳德博士在《今日心理学》中给出过标准答案。
当你:
经常不开心甚至哭泣,自信心萎靡,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为了让朋友开心一味讨好对方;
被嘲笑、轻视,提出的想法总是得不到重视;
在一段友谊中一直没有进步,产生了厌恶自己的想法;
你就是遇到了毒友谊。
朋友告诉我,她之所以觉得心痛,是因为想到自己上小学时,也曾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当时那个朋友成绩一直很好,而她却成绩一般般。
有一次,她意外地考了个很好的成绩,却发现朋友开始疏远自己。
当她穿着新裙子去上学时,朋友说:上学不是来臭美的。
当她分享开心的事情时,朋友说:这有什么可开心的。
“当时的我很伤心,我能感觉到,虽然我很喜欢她,但她却总是伤害我。”
她把这个困扰告诉了妈妈,妈妈劝她:要对朋友包容。
于是她强迫自己继续跟那个人做朋友,甚至出现了“对方越是不肯定自己,越想得到对方的肯定”的奇怪心理。
帮她撒谎,借她抄作业,玩游戏总是扮演被欺负的角色……
朋友担心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被人“pua”了还不知道。所以急切地想帮她结束这段关系。
确实,如果孩子新交的朋友,让她受伤多过欢喜,坏行为多过进步,这么这段友谊就有必要引起警惕。
因为,真正的朋友不会害怕你比她优秀,不会不想让你上进,更不会千方百计打击你。
回到文章开头的场景,
必须让你付出才跟你一起玩的朋友,是真朋友吗?
人人都知道不是,我相信朋友的女儿也一定觉得委屈,但为什么还会忍不住讨好对方呢。
正如,人人都知道真正的分享应该是出于快乐,不该带有胁迫,但又不敢坚决地说出“我不”。
奇怪的心理背后,其实暴露了我们的教育失误。
2
你的大度恰恰害了孩子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两个12岁的女孩和同学玩真心话大冒险游戏。
约定的大冒险内容竟然是跳河。
女孩玲玲和洁洁成了输家,同伴提出:两人输了,就该履行赌约。
见两人不敢行动,又催促道:“你们怎么还不跳?”“有本事就去跳,我们会帮你报警的。”
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加上言语的刺激,两个女孩竟然真的朝水里走去。
岸上的同学见势不妙,赶紧叫她们回来。可是河底青苔满布,两个女孩滑倒后很快就被湍急的水流给冲走了。
很多家长都不理解为什么孩子竟然会傻到真的去跳河。
那是因为,他们都忽视了同伴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之大。
除了价值观、认知方法,同伴关系还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影响。
著名影星马思纯曾患上抑郁症,谈及性格上的“缺陷”,她坦言,读初中时朋友的攻击性行为,直接导致了自己性格上的不自信。
当时身为班长的她,没少遭受朋友的嫉妒,被嘲长得太胖,可乐被放入抹布水、粉笔灰、拖把水。
马思纯把这些事告诉父母后,他们不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还直接漠视这件事,觉得她大惊小怪。
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在交友时顾虑重重,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下意识地忍让和包容,习惯被捉弄。
大家总觉得小孩子的交友圈就是打打闹闹而已,有口无心,说说就过。
所以,一旦出现了伤害性的关系,第一习惯就是:劝告被伤害的孩子要大方、不要斤斤计较。
正如《圆桌派》里心理学专家李松蔚老师所说:
“被PUA的往往是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现代文明高等教育始终告诉人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接受那些让人感到痛苦的东西。”
人类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觉得不舒服就是大脑在告诉你该远离了。
总拿礼貌、文明等道德名词来约束孩子的后果就是,听话的孩子更听话,坏孩子更有胆子变本加厉。
3
说了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做呢?
朋友问我是不是要帮孩子筛选朋友圈,杜绝那些毒朋友出现。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
当了妈妈这么年,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的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这句话。
直接干预孩子的社交会让孩子极其反感。
如果你真的担心孩子的交友圈,不如首先教给他们判断什么是危险的、不能触碰的行为。
比如,不管谁说,不管在什么情境下,独自下水,从高处跳落等行为都是错误的。
其次,如果察觉到不好的情况,可以邀请她的小伙伴来家中做客,来进一步观察孩子与朋友的相处细节。
如果确实发现孩子受到了单方面的排挤和独立,可以具体地和孩子谈谈自己的担心,比如:
你好像跟某某玩经常生气……
她好像总是要你的东西,你能接受吗?
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对方的行为对不对,想一想这个朋友是不是值得继续交往。
不管孩子作何选择,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坚定地站在孩子这边。
因为在我看来,孩子习惯讨好,多源于不自信。
鼓励孩子交更多的朋友,才能让ta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一两人身上。
我们要告诉孩子:
友谊是双向的,别人有权利不跟你玩,你也有权利拒绝别人的要求。
失去一段友情并不代表你不好,也许只是你们不合适而已。
那些不欣赏你,不喜欢你,需要你用力讨好才能维系的友谊,本来就是不对等的,任何时候不要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我相信朋友的女儿终有一天会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