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买House亏钱
这篇文章不是讲买到不好地段的house亏钱,也不是讲买到建筑结构的问题house亏钱,而是谈谈一个普通人如何买悉尼正常的House亏钱。
对,你没看错,在悉尼买House可以亏钱的,还可以亏很多。在目前这种一年House涨幅50%的市场,谈这个话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那就让我把您的记忆一步一步拉回到从前吧。
在我们开始前,让我讲个小故事
众所周知,美股市场是牛长熊短,尤其是近10年。话说有一个人在美股大牛市的时候,赚了不少钱,考虑既然美股涨这么多了,就把战场挪到A股去看看。A股大家都懂的,和中国足球队一样,一直都是那个熊样,所以他又亏了不少钱。
这位老兄突然发现原来股票市场不是一直上涨,而且还是可以跌的,因为在他过去的记忆里股票只有上涨,没有下跌。
这个故事的含义在于,当我们在对未来做出判断时,最近的生活记忆,往往是在我们个人判断上占有最大的权重。
例如当市场最近几年一直涨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认为未来一直涨。相反我们如果一直生活在下跌的市场里,我们自然相信未来的市场会一直下跌。
正因如此,人很难真正做到客观中立,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主观偏见意识,我倾向相信,现在发生的,未来会一直发生下去。
最近这一年的市场了改变很多人很多事,也极大的拉开了有房人和没房人的贫富差距,但长远来看,我觉得今年的这个行情对房产投资人的伤害是极大的。
赚了钱还有伤害?是的,巨大的伤害。
1
第一点是对地段判断的伤害
澳洲房产长期的规律一直是大城市涨幅要好过小城市,而靠近市区的房子涨幅要大于郊区。但是由于疫情和在家工作,西北还有上北的大house爆发了异常的涨幅。
如今谁要还提买房近不近city,会被人认为是old fashion了,过去式了。我们只要800,900平大地双砖大house。问题是当我们回顾历史数据时,涨幅最好的区还是和CBD存在着某些关联。
2
第二是买房大家已经不再考虑租金
当房价可以一年70,80万的涨上去,谁还在乎租金那点小小钱,多几千少几千那只是pennants(花生),可有可无,无伤大雅的一件事。
每个人都冲到市场里去买自己可能根本承受不起的房子,去借自己承受不起的房贷。还不还得起再说,反正房价会涨,先买了再说。
大家似乎忘了,在一年多以前,华人论坛充斥着类似的怨妇贴,抨击着买House多么不合适,亏钱亏时间亏心血。
报纸上有长篇社论和报道,宣称房地产投资的游戏已经结束,有1/8的房东会把房卖掉。
房产投资跟天气一样,不要阳光明媚的时候,就忘了狂风暴雨的日子。
3
第三是大家已经不相信长期持有
如果房价一年可以涨上百万,谁还会辛辛苦苦的长期持有。不如低买高卖,买个旧房装修一下卖了,然后等着房价跌了,再买入。
大家都在传这个房子一年赚了多钱,那个房子一年持有赚了多少钱。你家房子如果一年没涨个50万,估计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吃饭。
人们可能忘了地产玩的是一个长线,靠的是长期持有。如果一年能升85%,谁愿意7-8年等着翻一倍呢?
让我给你看看另外一张图片
这个Kellyville的房子在2002年-2009年这段期间几乎没有什么涨幅,如果按年平均下来大约6%的回报。也就是说西北这波涨幅其实是过去行情的补涨。
那个在2009年卖房的人其实就是在悉尼买房亏钱的人,内心的苦涩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
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在悉尼买House亏钱,那到底如何亏钱呢?
当你凭自己的感觉和市场的感觉买入错误的地段,带着靠房产赚快钱的憧憬,并没有考虑养房的现金流,那你买房是一定会亏钱的。
Ryde牛逼吗?这波行情涨幅惊人,一年100万都不足为奇,但是Ryde也有Sb的时候
2015年买的房子,4年后亏本10万卖掉。而如今这条街的房子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200万大关。
投资房产,你一定会遇到滞涨,不涨,甚至下跌的行情,一个真正的投资人一定会带着平和心态面对这一切,并从容不迫的为此做准备。
我并不是看空现在的行情,但我只是劝各位投资人,再好的日子一定多想想不好的日子,这样才能理性科学的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找出未来布局的方向,这就是我想和大家说的。
否则当不好的日子来临,你会像今天急匆匆买一样,急匆匆把房子卖出去,因为你一开始出发点就是错的,自然亏损也是必然的。
记住房地产是一个长期游戏,切记不能浮躁和冲昏头脑。
我知道有人会说我择时就好了,何必纠结是否持有,是否管理好租金。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人达里奥创建了一个投资模型叫”全天候资产配置策略“,这个资产包里配备了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其目的在于不管市场处什么阶段,资产包里总会有一种资产会上涨的。
如果按照择时理论,干嘛不牛市100% all in 股票,熊市时再去买债券,高通胀时再去买黄金呢?这样收益岂不更高?
因为真正的专家都明白,所谓择时,所谓逃顶抄底,很多时候都是不可能,甚至根本做不到,那是一个只有普通人相信的神话
真正的专家只会做好资产配置,然后耐心等候复利的果实。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万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