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王冰冰,从女神到荡妇的48小时(组图)
2022年一开局,美女又倒霉了。
她姐一上微博,就被热搜斗大的“王冰冰塌房”震惊到。
一瞬间脑海里已经脑补出男艺人崩塌时的各种十八禁大瓜。
图源:新浪微博
直到她姐无语在这张截图里。
“央视清纯记者王冰冰素颜曝光!校园乱性!学霸人设崩塌!”
图源:新浪微博
无数网友纷纷跟帖嘲讽,俨然开年第一出好戏。
图源:网络,下同
王冰冰是谁?
她是因清纯颜值走红b站的央视美女记者,今年已32岁。
她的另一重身份,是虎扑直男票选的第一国民老婆。
30岁,正是一个职场女性实力积攒,大展身手的年纪。
王冰冰被拉出来“示众”的,却不是她作为央视主旋律记者的实力,而是一再被讨论的颜值和花边隐私。
读大学时的恋爱日记,明明是女生的美好倾诉,要被人肉曝光,还嘲讽成同居即荡妇。
已婚又离婚,就是30多岁的离异二手货。
(网传王冰冰早期结婚照,后被说是假的)
连大学的四级成绩和在火灾现场舍生忘己的报道截图,都被拉出来群嘲伪学霸,素颜丑。
没人在乎,这正是一个年轻女记者,一路艰难逆袭的励志写照。
从直男老婆到塌房妇女。
王冰冰在舆论里始终是男人意淫的清纯女神,被消音的却是她堪称优秀的职业记者身份。
当一个优秀女性走入公共视野时,除了她自己,全世界都只想讨论她的胸,屁股和“别有内情”。
她姐想到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这么一段话:
「他已经三十二岁,还没有结婚,对于女人,他只能想到性欲。
他的脸同诗文一样不招女人喜爱,所以他因为接近不了女人而恨女人。
看到别人和女性一块走,他马上想到一些最脏最丑的情景,并去写几句他自以为最毒辣而其实是不通的诗和文,发泄他心中的怨气。
他的诗文似乎专为骂人的,而自认为最富有正义感。」
当我们热衷八卦优秀女性的男女关系时,我们究竟有什么目的?
美女当然会倒霉。
因为这正是一场针对职场女性的典型阴谋。
别太红,小心变荡妇?
01
被毁掉的王冰冰们
如何把一个职场女生变成荡妇?
就在王冰冰被狙塌房的前几天。
她姐刚刚在抖音上围观了一场针对董明珠助理的“裸体暴行”。
她叫孟羽童,今年22岁,高中毕业即保送浙江大学外语系。
上一次她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还是因为正式入职格力。
去年4月,她参加了一档名为《初入职场的我们》的综艺节目,被格力总裁董明珠一眼看中,选为总裁助理。
董明珠更是亲自为她站台:“我希望她能在我身边,我要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本该是优秀女生的职场范本,最近格力年会上,被偷拍的孟羽童,却被“社死”。
入职格力后的孟羽童,剪短了长发,看上去也比学生时代更憔悴。
年轻职场打工人的压力,一目了然。
评论区却充斥着“懂王”的自嗨:“可怜啊,一看就是陪酒多了”“美女助理嘛,头牌,懂得都懂”。
图源:新浪微博
发现了吗?
当一个女生走入大众视线,首先她被看见的就是性别和颜值。
然后符合大众想象的美貌,就会立刻变成一种诅咒:
你无能,即花瓶;
你优秀,就是荡妇。
曾因公开课照片走红网络的海南中学语文老师周文倩,被网暴到一度被迫辞职。
哪怕老师的当天着装里,毫无裸露,且一再表示“非自愿走红”。
评论区里依旧是这两种论调:
调笑着说需要老师去“家里补课”的猥琐抖机灵;
和义正言辞指责老师诱惑青春期学生,“整容脸”“靠脸录用”的正义之锤。
图源:新浪微博
《爱很美味》里,重回职场的美女方欣,明明深受合作方的性骚扰,还要被对方威胁:
“你看我们这样站在一起,别人是信我骚扰你,还是你才是想靠美色换资源。”
这样的案例数不甚数。
仅仅因为她好看;
仅仅因为她们是走上职场的女性。
有一种荡妇羞辱,叫被毁掉的王冰冰们——
如何把一个职场女性变成荡妇,只需要对她不怀好意的意淫,和一点点嫉妒。
女生的胸,叫事业线;
她的职业装,叫制服诱惑;
开不起荤段子,不肯下班后陪酒就是不合群;
人生对她最后一次的公平可能就是高考,因为她寒窗苦读十数载,就可以因为长相,被拒绝或辞退。
(小红书博主入职第二天,被老板娘骂狐狸精并辞退)
在部分人的眼里,女性不配优秀。
任何出现在公众竞技场上的女性,都不会被当成同伴,要么是资源,要么是对手。
而躲过荡妇羞辱,走入职场的女性,却正在面对第二波打压。
02
丑女大作战
前段时间,她姐一个在女性内衣品牌工作的女经理朋友,发来一句疑问:
“30岁以上的女人,都集体从工位自杀了吗?”
朋友的公司,在她过完29岁生日后,要求“详细核查”她的婚育情况。
而她们公司的男女比例几乎是1∶9,是一家由女员工撑起的姐妹公司。
在没有男性参与的职场里,女性依然在被缓慢地开除工籍。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帖子:女性上司真的会嫉妒打压女员工吗?
这个帖子的回答里,一半在骂女上司。
在各种马甲的遮掩下,职场女上司,往往都是刁蛮,情绪化,无大局观念的女魔头。而且一定是大龄独居或者夫妻关系不和谐,子女关系破裂。
男性上司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女上司就是穿普拉达的女魔头。
一半在骂女下属。
有个自称在业界多年的男前辈,就提出“性别红利”一说:
“女上司之所以爱打压女下属,是因为职场女性在女领导那性别红利不好使了。”
女下属无法再仗着年轻貌美的“女性优势”,获取额外优待和利益。
我们总说,职场是残酷的,是一场真正的生存实战。
但好像只有男人需要职场生存,一旦性别转换成了女人,一切都被变得抓马:
女上司每天忙着嫉妒,女下属都是傻白甜靠吃“性别红利。”
更反智的是前段时间的某大厂hr宣言:
“漂亮女生来xx,都是为了嫁人”。
一个女孩,靠自己的学历和本事,终于获得了和同龄男生相同的就业岗位,她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嫁给同岗位的男生????
她姐真的只想说,为了证明女人有多么不适合职场,这个世界,真的好花样百出啊。
一个职场女性,可以遭受多少种刻板歧视?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把女性赶出职场,可以有多少种手段。
我们用雌竞控制着女人:
在一个姑娘努力读书,不断求职的路上,总有人拿性别红利引诱着她。
所有姑娘身边,都有这么一个从小爱打扮,成绩不好(工作一般)但是嫁给有钱人的老家女同学。
然后故事就终结在婚前,来证明女孩不用太辛苦。
职场年纪关卡,面对女性更苛刻且更冠冕堂皇。
女性需要生育,女性需要育儿。
“教育把中国女性推向了职场,但同时中国男人并没有回归家庭。”
所以女性要让出高端的关键的岗位,或退守家庭,或屈就二线。
在男女产假不平等的今天,服务员前台等边缘性服务型岗位,就是很多职业女性的归宿。
(消失的女程序媛)
甚至大众舆论都在pua女孩。
《爱很美味》里王菊饰演的夏总,会因为职位与能力高于男友而自卑撒谎。
社会舆论处处帮腔,女生太强嫁不出去,女博士没人要。
而且演变成女生太优秀,高嫁无门,如果下嫁就是“挣再多钱不也就找这种人”。
(夏总被下属男友分手)
所有的打压,偏见,诱惑,最后都变成一套面向女生就业的组合拳。给出了一个明显的结果:
“女性只能当社会的配角,你要结婚成为男人的贤内助,你要在职场让出关键职位充当基础劳动力”。
哪有性别偏见,不过是资源掠夺。
理想国Live之前在文章《性别歧视背后,隐藏着「性别霸权的经济」》中提到过:
大众对优秀女性的打压,实际上是男权社会的资源垄断。
在不打算做大蛋糕的格局下,他们只打算先分割吃蛋糕的人,首先把女性变成蛋糕。
就像企图靠侵略占据资源的野蛮者,把生存游戏,玩成了霸权垄断。
文章中他们提到,在《权力的经济》一书中,作者田晓菲记述了自身作为一个女性学者,遭遇到的与性别、与年龄有关的偏见,对学术圈和职场中性别歧视的种种表现做了简洁而有力的论证。
田晓菲说,“‘性别’只有生理上的天生之别,其他都是‘建构与造成的’。”
在性别歧视背后,隐藏着的是社会文化的畸形传统和社会权力结构和专制。
想要扭转这一局面,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明确并正视,女性歧视,都在让我们付出什么代价。
“思想没有性别。学问没有性别。勤奋与敬业没有性别。”
我们本可以合作共赢。
我们该讨论的不是男人的权力或者女人的利益,让我们讨论人的可能性,好吗?
03
最后的归宿,是张桂梅们
2019年4月12日,在东京大学新入学的3100余名本科生的开学典礼上。
世界著名的女性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女士,向代表日本精英的东大新生们,做了这么一番致辞:
「“从古至今东京大学女生入学比例从未超过20%,日本不少名校的自主招生中,同样的成绩会优先录取男生,对女生的入学比例进行隐性地限制操作。
这不是由于女生不努力,不聪明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存在各种错误的社会观念和性别不公的问题。至今东京大学不少学生团体中,只让外校的女生加入,不欢迎有头脑的东大女生加入。”
“你们大家都认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回报,但是,对女生来说,即使努力也不能得到公平回报的社会在等着你们。
请让你所得到的幸运环境,不去蹂躏和蔑视那些没有这种幸运的人们;请把你这种幸运和天赋用于帮助这些人们。大家彼此相互支撑地生存下去。」
职场女性发展的最终诉求,一定是合作。
是家庭主妇也因此不被侮辱;
是女童能堂堂正正得到平等的教育;
是男性职场开放权限,承认并支持女性的加入,让蛋糕变的更大,社会变得更好。
在此之前还有漫长的道路。
香港的八间公立大学2017/18学年平均只有18.8%的高阶教职由女性担任。
“理想国Live”认为,这个数据影射出,女性在职场分工上,依然有着明显的“玻璃天花板”,上升路径困难重重。
而内部还隐含着更为隐秘的性别不平等:性骚扰、性化的评论、物化女性、不平等的家庭角色分工……
但教育权,就业权,依旧是女校谋求正确发展的根本。
张桂梅的女校,就是女权非常优秀的前进路径——
让女生得到平等的受教育额度权力,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女孩,参与社会分工,占据主要岗位,拿到话语权,才能去提高广义的女性的地位。
就像哪怕一个姑娘选择去当了家庭主妇,她也不因此低人一头。
家庭主妇的尊严,是职业女性替她们争取来的。
在职场分工的博弈上,必须往外拓展而不是向内攻击,往外拓展是要实实在在去争取资源。
让女性参与劳动,不是让女生只能去从事低端的,可被替代的,边缘的岗位。这不叫妇女撑起半边天,是被工作家庭双重剥削。
而是要向上走,走到真正盘根错节的利益盘里,去实现教育的投入,去创造价值,去谋求更重要,更嘹亮的声音。
只有变强大,才有平起平坐的机会,才能被当成战友,携手合作,发挥最大化性别优势,开创更广阔的未来。
这才是职场女性和职场男性的成熟。
美国《纽约时报》开了这么一个特别的专栏——“被遗漏栏目”。
以讣告形式,报道全球被遗忘的优秀女性。
中国上榜女士,正是一直被泼脏水成红颜祸水的林徽因。
“林先生不该是被街头巷尾议论风月八卦的女子,在她的性别之前,真正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她的才华,她的作品。
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被遗漏栏目”,自1851年创刊以来,讣闻一直以男性为主。
性别歧视,让我们错过了那么多杰出的女性,那么多值得被放大的事迹。
身为女子,她姐为这个世界有还有这么多杰出女性为荣;
并深知,我们共存的时代里,还有千万万锦衣夜行的女孩们,在十年寒窗苦读,在坚持职场梦想,在践行着人的光荣与自由。
职场女性的春天,一定就在触手可及的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