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将受重创?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新规元旦上路,外商担忧商品卡关(组图)
本文综编自美国之音、德国之声、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政府从元旦起实施进出口食品安全新规定,这让一些从事向中国出口食品的外商担心,新规有可能为向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场供货的外商设置新的贸易障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市场,而且由于中国中产阶级的壮大,近年来进口食品的数量和价值逐年不断升高。
新规:所有境外食品企业都要申请注册
据德国之声报道,中国今年4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于今日开始实施。
该规定要求所有境外生产食品的企业都要申请注册,才能让食品进入中国市场。而此前出于对消费者健康风险的担心,只要求诸如海鲜类生产厂商作登记。现在连咖啡、酒类、蜂蜜、橄榄油、巧克力以及其他几种食品的生产厂商也必须注册登记,接受监管。
近年,随着庞大的中产阶级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品进口量激增,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一份报告,2019年的进口额为89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六大食品进口国。
而另据法新社的报道,中国消费者2020年采购的进口食品总额已达1080亿美元。又因为2021年前3季度的食品进口同比增长将近30%,因此2021年全年的食品进口可望比2020年又有较大的增幅。
澳美日等多国曾联合致信海关总署恳求推辞新规
中国多年来一直试图实施涵盖食品进口的新规则,引发了出口商的反对。中国海关总署(GACC)负责监督这些规则的最新迭代,但却几乎没有解释为什么所有的食品。
根据彭博社拿到的一份文件副本,美国、英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瑞士的外交人员曾在10月27日向中国海关总署递交联名信,希望将上述新规推迟“至少18个月”。
彭博社报道截图
上述国家的外交人员声称,尽管他们国家的政府分别与中国海关总署进行了“大量接触”,但仍认为中方4月出台的新规在执行情况和具体规定方面“缺乏明确性”。
这些外交人员在信中写道,他们担忧新规可能会使食品延迟进入中国、“扰乱全球食品供应链”,还质疑新规中的许多要求与受其影响的产品所呈现的风险水平“似乎并不相称”。
他们随后向中国海关总署建议,中方在执行新规前应通过世贸组织和双边方式,与贸易伙伴进行进一步讨论和磋商,“强烈鼓励”中方在实现食品安全目标过程中减少对进口食品的限制。
据彭博社报道,这7个经济体的外交人员希望中国海关总署将上述新规推迟“至少18个月”。
进口食品业或将受到冲击
因为规定的释义今年10月才发布,部分食品制造商担忧商品可能无法进入中国市场。
据美国之音报道,向中国出口食品的外国厂商经常抱怨说,他们会因为商务以外的原因受到惩处。而新规上路,就会让更多的外国厂商面临监管甚至惩处的风险。一些外国厂商干脆说,这些新规对进口商品而言其实就是贸易障碍。
法国阿达姆斯律师事务所驻上海办事处律师勒诺向法新社表示,元旦之日,“进口的幕帘就会被拉上。”
勒诺认为,新规虽然上路了,未知数其实还很多。“会不会允许一定的宽限空间?如果申请注册已在办理,但尚未获得批准怎么办?如果有人申请太晚了又怎么办?”
一位从事进口业务的商人告诉法新社,“你需要有证明,否则货物到港会被罚款。”
根据法新社的报道,进口商已经在抱怨,申请注册的细节公布太晚,相关的注册登记网站直到11月才开通,而且注册登记的过程也遭遇各种不同的困难,比如说有些信息根本就没有英语翻译。
有一位驻北京的外交官告诉法新社,有的公司甚至被分派了错误的国家代码,比如将一家葡萄牙进口商注册成西班牙进口商。
北京的欧盟商会日前表示,很多外国厂商仍在等待获取中国的授权文件,因此“呼吁中国当局及时提供批准文件,以便让所有合格的公司顺利完成过渡,并避免扰乱进口食品的作业”。
前述驻北京外交官还向法新社表示,除非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否则一个月内中国的进口食品作业可能会受到冲击。
法新社曾联络中国海关寻求评论,但是未获回应。
中国海关总署回应
另据观察者网报道,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曾于4月26日发布对第248号令和第249号令的官方解读。
海关总署明确表示,随着中国进口食品贸易量快速增长以及消费者对进口食品安全要求日益提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摩擦、国际食品安全面临新风险新挑战等新形势新变化的影响,现行规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予以修订。
美国之音报道称,中国严格的零容忍防疫政策已经对外国食品厂商和中国进口商的业务造成冲击,因为北京常常声称,进口冷链食品传播病毒或核酸检测呈阳性。
去年北京一个市场在切割进口三文鱼的砧板上验出新冠病毒,导致很多超市和商家连夜下架三文鱼。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表示,新冠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可能性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