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香港民主白皮书两大潜在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双普选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北京时间12月22日,依照既定安排,习近平、李克强分别会见了进京述职的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两人都对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谈到了刚刚结束的立法会选举,尤其重点谈到了香港接下来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及“一国两制”如何行稳致远。对于新的选举制度,习近平表示,“新选举制度符合‘一国两制’原则,符合香港实际,为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制度支撑,是一套好制度。”
在林郑进京述职前,继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美国民主情况》报告之后,国新办20日发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这是自2014年发布首份“一国两制”白皮书——《“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之后,又一份专门针对香港问题的白皮书,承上启下的意味明显。
今次发布的白皮书两万六千余字,分为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又包含六个部分,分别为: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没有民主可言;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民主的新纪元;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向前发展;反中乱港势力阻挠破坏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回正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前景光明。
从内容布局不难看出,此份白皮书延续了一贯的破与立的思路。在此之前,北京接连两天发布两份民主报告,破的是美国民主的霸权与外界的迷思,立的则是习近平提出的中国的“全过程民主”。而香港民主作为中西民主结合的产物,故白皮书一方面破了港人对港英时期“民主”的想象以及对美国“民主灯塔”的迷思,立的则是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
比如白皮书中写道,“香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盲目从形式上追求西方式民主,实际上带给香港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分化恶斗、社会失序、经济失衡、管治失效,香港居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民主。”至于什么是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白皮书对此有明确阐释——“不能把民主简单等同于选举,把选举简单等同于直接选举,把民主进步简单等同于增加直选议席,而要看有关安排有没有扩大民意代表性,能不能反映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的发展,不仅要完善、优化相关选举制度,还应当积极探索协商、咨询、听证、对话等多种民主形式,开拓更多民主渠道,重在提升民主质量,追求实质民主。”
围绕民主这一核心主题的破与立之外,此份白皮书还有另外两大隐含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和双普选。
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香港回归至今已经24年,明年即迎来邓小平当年所承诺的“五十年不变”的中期时刻,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河水不犯井水”,也因为全面管治权并未实际落地,所以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存在有些扭扭捏捏,甚至走向了反面,沦为洪水猛兽,陷入了“名正言不顺”的尴尬境地,到最后连《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权力,实施起来都有些畏首畏尾,都成了港人眼中对高度自治权的一种僭越和戕害。
2021年4月1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出席国家安全教育日庆祝仪式。(REUTERS)
而经过2019年的修例风波,今次推出的白皮书相较于2014年的首份白皮书,以更加直接的姿态,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存在。比如白皮书中写道,“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的设计者、创立者、维护者和推进者”;“国家主体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并行不悖,但主次关系不能颠倒。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宪法确定的国家宪制秩序的核心,是国家宪法制度的灵魂,在特别行政区必须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不能以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为由,排斥和对抗中央政府依法行使有关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制度,事关国家主权安全,事关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事关香港的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中央对此拥有主导权和决定权。只有坚持中央主导,香港民主才能健康发展。”
结合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年2月底关于“爱国者治港”的讲话,更能看出个中逻辑。按照夏宝龙的说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我们这个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里,可以允许一些人持不同政见,但这里有条红线,就是绝不能允许做损害国家的根本制度,也就是损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事情。‘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创立者,也是‘一国两制’事业的领导者,一个人如果声称拥护‘一国两制’,却反对‘一国两制’的创立者和领导者,那岂不是自相矛盾?”
再来看第二个关键词:双普选。在香港回归前,《基本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第六十八条第二款即作出明确规定,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目标。目标从一开始就是确定的,过去24年,北京也尝试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推动双普选的实现。白皮书中也详述了三次努力:2004年批准对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做出修改;2007年为实现普选目标定下时间表;2014年为实现行政长官普选绘制路线图。
“8·31”决议推出后,等来的不是港人对于双普选的欢欣雀跃,反而是持续79天的占中运动,次年相关决议又被离奇否决,这是香港距离双普选最近的一次,也是被反对派耽误的“历史拐点”。当时的反对派应该很理直气壮,因为当“我要真普选”的口号响起,就能轻易号令很多人群情激愤,自然更不会意识到错失了这样的拐点意味着什么。而后,随着旺角骚乱、修例风波的发生,尤其是“港区国安法”的落定,以及选举制度的改革,港人越来越笃定,香港已近乎“一国一制”,“双普选”的目标虽然有《基本法》作为依据,但已经基本无望。
但今次的白皮书不仅详述了北京为了在香港实现“双普选”是如何努力的,香港的历史拐点又是如何被反对派耽误的,而且还在结尾处明确提到“双普选”依然是北京对港政策的总目标——“中央政府将继续按照宪法、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定,不断发展和完善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并与香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人士一道,为最终实现行政长官和全部立法会议员由普选产生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今次香港民主白皮书推出后,很多港人将其简单看做是一份无关痛痒、自说自话的官样文件,就像2014年推出第一份有关“一国两制”的白皮书之后,港人除了揪着“全面管治权”不放之外亦无所感一样。但其实此份白皮书除了因应于外部“大气候”——中美民主话语权争夺战和意识形态之争,阐述香港的民主问题之外,而且借由潜在的两大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和双普选,再次明确了两个现实:不管港人愿不愿意,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的设计者、创立者、维护者和推进者,中国共产党在“一国两制”的下半场将以更加直接且强势的姿态存在;不管港人相不相信,“双普选”这一目标和远景仍然是北京对港的承诺和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而今,选制改革之后的第一场立法会选举已经结束,虽然自进入选举周期后,香港街头“为港为己投一票”的标语和信息随处可见,不少公众人物也站出来呼吁港人走出家门投票,但今次选举的投票率仍创下了回归以来的新低,仅有30.2%,立法会90席位最终仅有1位非建制派人士当选。立法会选举之外,接下来,特首选举、香港回归25周年已经提上了日程。从这个层面来看,今次的白皮书不失为香港民主问题的“历史决议”,既厘清过去24年里围绕民主而起的纷争,以期定纷止争,也在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和指明双普选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团结一致向前看,以期实现“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