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27.4°C-29.5°C
澳元 : 人民币=4.5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2021-12-15 来源: LinkedIn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12月上旬,微博有个热门话题叫#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虽然后来被证实时间有误,但满打满算,疫情也已经开始快两年了。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1

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也许永远也回不到从前了。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2

在疫情形势的起起伏伏中,留学生群体一直吸引着公众的关注。

从疫情最严重时的天价返程机票,“千里投毒”的污名,因为种种原因被卡的签证,再到疫情稍好之后全副武装的回程,和珍贵的回国绿码。

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短短的一两年里,经历了高密度的跌宕起伏,感受到了人生的变化无常,也锻造出一颗强大的心脏。

而这些,甚至是长辈也未曾经历,无法给出太多帮助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去体会。

如今大部分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已经进入了稳定的轨道,我们再来看看,后疫情时代的留学生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3

近两年国外的工作签证越来越难拿了,国外越来越难留下来,但实际上中国留学生也不想留下来了。

《2020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留学生回国求职同比增长67.3%,尤其是全球疫情爆发的第二季度,回国求职留学生人数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95%。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4

上个月国考那天,朋友圈充满了各种消息,看着那些亲切的对考试的吐槽,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突然刷到一条大学同学Z的朋友圈,发现他从英国留学回来,刚结束隔离不久,竟然也去参加考试了。

不禁让我很诧异,现在留学生也流行考公了?

查了查资料才发现,原来现在的留学生也不再像我们传统印象中那样乐于冒险,彰显个性,相反,他们也越来越追求稳定了。

根据益普索《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的数据,留学生回国后,25%就职于国企,21%就职于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加起来选择“铁饭碗”的比例超过了就职于外企的34%。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5

而根据《2015年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在5年前,选择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就业的留学生还只有25.1%,短短几年内,留学生的求职方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其中必然存在着社会氛围的影响。内卷与躺平的争论,疫情带来的安全感的缺失和对稳定性的渴望促使着年轻人去选择一种安定的生活。

现在,名校学生抢破头去争一个基层公务员岗位的新闻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但留学生考公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1. 专业问题: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报考时的要求非常严格,许多岗位有明确的专业要求。

而海外学校的许多专业名称往往与国内不同。如果没有专业对口的岗位,就只能报考不限专业,不限学历,不限户籍的“三不限”岗位。

而这类岗位由于限制条件少,报考人数多,竞争是更激烈的,对留学生也是一大挑战。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6

2. 政治因素:

最近这几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不少留学生也担心目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会不会对自己回国求职产生不良的影响。

记得前两年香港局势比较乱的时候,在搜索栏打出香港留学,相关联想就是“香港留学回来可以考公吗?”等类似话题。

不过实际上,除了极个别的特殊岗位,留学生的求职还是不会受到影响的。但家里长辈难免会很担心,甚至会阻止孩子的出国意愿。

但除了这两个问题,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留学生在体验了不同的文化生活,也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后,是否真的愿意去过一种所谓的“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或许能代表很多留学生的心声: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7

无论怎样,留学只是一段经历,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不该被这短短的几年所限制。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8

2020年全球突然爆发的疫情打乱了大部分留学生的计划。语言考试、签证、航班、授课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但根据益普索对计划2020年内出国同学的访谈,尽管疫情推迟了留学生的出国时间,但出国需求并未减少。

《启德教育新常态下的留学现状报告》调研结果也显示,只有16.3%的受访同学表示不确定是否继续留学。

虽然留学意愿没受什么影响,但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学术能力、学校知名度、学费和物价等因素,留学目的地的安全性,以及当地对中国人的友好程度等问题也进入了留学生的考虑范围内。

数据显示,美国仍是最受青睐的留学目的地,英国次之。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9

但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蓝皮书,虽然近15年来赴美留学人员总数持续增加,但其增长率持续走低,已经从2010年的29.9%降低到了今年的0.8%。

特朗普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不力、中美关系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适用范围模糊的10043号禁令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个禁令可以追溯到特朗普时期。

美国政府有一个内部“动态更新”的中国高校名单,借口和这些学校有关的留学生,可能偷窃美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凡是有过相关教育经历的学生,都无法顺利拿到签证。

受到限制的主要是科学、工程、数学和科技类专业的学生。

媒体报道说,美国开放签证以来,约有五百多名中国理工科研究生因为10043号禁令而被拒签,但有相关学生表示“实际数量远不止如此”。

我有一个朋友C就是受到影响的学生之一。

她本科来自985高校的计算机专业,2020年已经申请到了美国前10名的cs硕士项目,却在准备出国时受到了10043号禁令的影响。

10月份我们见了一面,她跟我说他们几所受限学校的学生有几个500人的微信群。

距离禁令出台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群里的聊天内容已经从分享信息,联系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转为了互相安抚调节情绪,甚至举行各种唱K、剧本杀等线上联谊活动。

这些有相似背景和经历的年轻人在痛苦的挣扎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之前有媒体报道说,受影响的学生中“有人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快崩溃了,每天早上起来都哭”;有人被迫与女友分离,“一旦回国就再也去不了美国了”;有人不愿再跟媒体谈起这件事,“除非接受采访能解除禁令”。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学生情绪过激,但C和我说,事实就是如此,一点都没有夸张。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大一甚至更早就定下了目标要去美国留学,本科背景出众,成绩突出,申请结果也很好,一片光明的前途突然被这样的不可抗力阻断,而个人甚至没有任何挽回的机会,是很多学生人生中第一个巨大的坎坷。

“那你现在准备怎么办?”最后我问她。

“还能怎么办,还是想读书啊。我现在边实习边转申新加坡了,希望明年春天能入学。”她无可奈何地对我说。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10

像C一样将目光投向留学环境及签证政策更为友好,疫情控制更为有效的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不在少数。

《启德教育新常态下的留学现状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选择赴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的留学生比例在2020年都出现了小幅度的提升。

但不久前日本宣布暂停所有外国人入境,再次给了近37万留学生沉重的一击。疫情带来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11

中国留学生自述:“我,常青藤毕业,只想考公”(组图) - 12

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自由流动的状态和心态仿佛已经成为了上一个时代的幻梦。

个人行为难以与时代环境抗衡,留学好像成为了一种“偏要勉强”的选择,常常不被人理解。

我的一个朋友W在2020年依然选择去香港留学,前有19年底的动荡局势,后有疫情影响迟迟不通关,毕业后求职时每个面试官都要问她:你为什么要去香港留学?

是啊,这好像也是很多人在准备留学时被问到无数次的问题。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呢?

其实很多人在申请的时候依赖中介、纠结排名、选择热门而多金的专业,但可能没有太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希望得到一个怎样的未来。

所以我想,疫情带给留学生最大的改变就是重新深刻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根据《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的数据,增强竞争力和丰富个人阅历是留学生最大的驱动因素。

在开启了hard模式之后,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必须慎之又慎,给予了留学生更多思考的必要。

说到底,留学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第一份工作,但未来长远的发展,还是基于你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而留学只是其中不大不小的一环。

后来我也问W,那你为什么要去香港留学?她说,因为我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看一看更大的世界,为了这一点,我愿意承担各种成本。

总有人说,20年代的留学生是最惨的一届。但网课虽然影响了教学质量,但也让人反思原来一段学习经历所能提供的,远比单纯的课堂知识更多。

在痛苦的挣扎与瞬息万变的现实中,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比是否多一个海外学位校招时每月能多开5k块钱,要重要得多。

关键词: 留学生华人国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CICI-day
CICI-day 2021-12-15 回复
条条大路通罗马
冬瓜不想过冬
冬瓜不想过冬 2021-12-15 回复
加油吧a
小二爬
小二爬 2021-12-15 回复
中国年轻人的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
Linda li
Linda li 2021-12-15
那还要让多生呢
抹茶草莓大福
抹茶草莓大福 2021-12-15 回复
毕竟是铁饭碗
Abenoy
Abenoy 2021-12-15 回复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好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