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新冠特效药来了,效果如何?一文解答(图)
新冠“特效药”来了!12月8日晚,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获批。
新冠中和抗体药物一直被称为治疗新冠的“特效药”。12月9日,腾盛博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Brii Biosciences 宣布,其旗下控股公司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获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 公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公斤)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效果如何?受试者住院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
此次获批是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支持的ACTIV-2的3期临床试验,包括847例入组患者的积极中期及最终结果。结果显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使临床进展高风险的新冠门诊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0%(中期结果为78%)。
截至28天的临床终点,治疗组为零死亡而安慰剂组有9例死亡,并且其临床安全性优于安慰剂组。同时,无论早期即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5天内)还是晚期才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6至10天内)的受试者,住院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这为新冠患者提供了更长的治疗窗口期。
张林琦教授。图片来源于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表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获批,为中国带来了首个新冠治疗特效药。这一联合疗法在国际多中心试验中展现了优异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是至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于批准前开展变异株感染者治疗效果评估,并获得最优数据的抗体药物。”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张政所长表示,“我们的研究团队从新冠康复期患者外周B细胞成功调取了一对高活性的中和抗体,为后续开发这一抗新冠病毒药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冠“特效药”对变异株效果如何?
对于当前备受关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影响中和抗体疗法的效果,目前腾盛博药尚未公布相关消息。
不过,参与BRII-196和BRII-198联合疗法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张林琦今年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推进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今年5月至8月,研究进行的国家主要的流行株以德尔塔(Delta)病毒为主。已经揭盲的三期临床试验展示了78%的降低死亡和住院率的有效性,同时也证明对这些突变株保持了很好的活性,且药物的这种广谱性也在体外的抗病毒实验中展示出来了。”
对于未来上述中和抗体联合疗法的研究方向,张林琦透露,“临床研究包括需要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相互协同配合,基础研究主要从抗体抑制病毒的机理,如何更大发挥药物抗病毒活性,在体内发挥作用的长久性,以及针对于不同变异株的广谱性方面,将继续开展研究。未来对于上述联合疗法在预防方面的应用,也会开展相应的工作。”
图片来源于清华大学
国内还有哪些新冠治疗药物在研?
据澎湃新闻12月9日整理报道,国内新冠肺炎药物主要围绕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包括BRII-196和BRII-198中和抗体联合疗法、阿兹夫定、普克鲁胺、单克隆抗体BDB-001注射液、中和抗体JS016、中和抗体DXP604等重点药物。其中多款治疗药物有望在12月有新进展。
中科院微生物所和君实生物团队共同研发的中和抗体疗法JS016,也属于中和抗体类药物。此前,该药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菲律宾、乌克兰等地完成国际多中心Ib/II期临床试验全部患者入组及全部观察期、全部临床数据的清理和统计,预计12月得出临床试验结论。
河南师范大学研发的阿兹夫定是一款口服新冠治疗药物,正在中国、巴西、俄罗斯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该药力争12月申请国内附条件批准上市。
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是另一款口服新冠治疗药物,目前正在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家开展三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分别针对轻中症新冠患者和重症新冠患者,入组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进展最快的是在美国等国家开展的针对轻中症新冠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期数据预计12月份发布。
有了治疗药物,新冠疫苗还要打吗?
新冠治疗药物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全球抗疫的新希望。有了治疗药物,新冠疫苗还要打吗?
对于新冠治疗药物和新冠疫苗的关系,张林琦教授表示,对于任何一个疾病,预防都是第一重要的。“有了药,就不打疫苗了”是对于疫苗和药物之间存在认知误区。
西南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杜向阳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表示,新冠疫苗与新冠治疗药物(包括中和抗体、小分子口服药)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共同构建“检测-预防-治疗”全流程防疫体系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