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台商吃光厦门虾子,近20年中国人吃贵了全球龙虾(组图)
今年冬天台湾直到12月温度才真的降了下来,饱受疫情冲击的餐厅在防疫开放后大力地推动冬季美食,其中有不少餐厅推出龙虾大餐或龙虾火锅,拜疫情造运输不便之赐,许多天价海鲜的价格较过去更加亲民,龙虾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种100多年前被认为是低贱食材的海鲜,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升格为富豪专用美食,它随着全球的财富流动,这些年消费最多的当然是经济成长最快的中国大陆。
加拿大与美国是龙虾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则是最大进口国。图为中国2008年至2017年从美国进口龙虾数量与金额成长表。(图/NMFS)
近十几年来龙虾的价格狂飙完全是跟着中国经济起飞而加速推动,从1990年代末中国经济快速成长,开始大量进口龙虾,10年成长了数十倍之多。全球主要生产国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印尼、澳大利亚等国,最大的客户都是中国。也因为中国富豪们的疯狂消费,让全世界的龙虾价格不断上扬,有些大量养殖龙虾的地区如西澳大利亚,有98%龙虾都销往中国。
在近年来中澳关系恶化后,澳大利亚的龙虾也遭中国抵制,但是大陆上的澳大利亚龙虾仍到处可见,原来不从大陆进口后,可以经由香港绕道进入大陆,让香港2020年龙虾的进口量较前一年成长20倍,完全体现了香港「一国两制」的灵活性与优越性。
大陆抵制澳大利亚龙虾后,大量的龙虾转从香港进口,走私龙虾也非常猖獗。图为香港警方截获的澳大利亚走私龙虾。(图/中新社)
犹记得当年王永庆海沧计划曝光后,1990年初台湾大批企业界人士涌入厦门,厦门毕竟还是小城市,短短数周之内台商把厦门酒店的房间全部占满,餐厅里的海鲜全数扫光。市面流传着「厦门的虾子都给台湾吃贵了」,虾子供不应求下,价格上涨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至几十倍。中国经济大规模起飞后,搜刮全球大龙虾的气势更是惊人。在各大城市新建的豪华酒店与高级餐厅里,大量活蹦乱跳的进口龙虾成了宴客聚餐桌上必备美食。
现在餐厅龙虾在菜单上都是标明「时价」,一般人看到这里就知道得花大钱才吃得上。但龙虾并非一开始就这么贵,在18世纪时它被称作「海里的蟑螂」,它的英文名字lobster来自拉丁文loppe,原意是蜘蛛,可能是与其节肢动物形态有关。由于其长相狰狞,是只有穷人与囚犯才吃的低贱食材,也有人把它当作农作的肥料。美国白人上层阶级有些较恶劣的雇主会这种囚犯与奴隶吃的食物来羞辱工人,还曾因此引发工人暴动。19世纪初美国一些靠海城市的监狱就因此曾明文规定,一周内不可供应龙虾超过3次,因为当时认为只给犯人吃龙虾「不合乎人道」的做法。
龙虾一向是价格昂贵的美食,但受疫情冲击与运输问题,价格呈现下滑。(图/达志影像)
而龙虾受到欢迎是拜19世纪末美国开发大西部铁路之赐,当时的铁路通往荒芜的西部草原与沙漠,铁路公司必须为乘客提供火车上的餐点,火车上的厨师发现内陆乘客从来没见过大龙虾,于是便把大龙虾当作山珍海味出售,意外地获得一些富人们的喜爱,龙虾料理也才在各地流传开来。龙虾价格也逐步上扬,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龙虾价格曾涨到一般人吃不起,经历经济大萧条与二次大战后,龙虾再度攀高,成为富豪们宴会上不可缺少的高价美食。
各地餐厅受疫情影响极大,防疫解封后,餐厅们纷纷推出各种龙虾大餐促销活动。(图/业者提供)
目前在世界各国用于食用的龙虾大约有40多种,价格因为大陆强劲的需求而炒得极高。大陆虽然龙虾消费量大,对一般吃不起或舍不得吃龙虾的小市民其实也有另一种选择:俗称「小龙虾」的蛰虾。这种原产于墨西哥北部与美国东南部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学名是「克氏原蛰虾」,或称美国螯虾,其大小外型跟泰国大头虾差不多,外型有类似极小型波土顿龙虾,也因而被称小龙虾。
俗称「小龙虾」的蛰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与美国东南部,或称美国螯虾,其大小外型跟泰国大头虾差不多,用重口味的咸、麻、辣调料烹饪来压住它的腥味。(图/新华社)
蛰虾是1927年被日本人引进大陆养殖用做饲料,放弃养殖后它自行在江南地区淡水河里快速繁殖。2000年大陆大龙虾开始流行,价格很昂贵,于是有人把蛰虾用重口味的咸、麻、辣调料烹饪来压住它的腥味,取了个「小龙虾」的名字,便很快在市民中流行开来,一般拿来下酒,算是普罗大众具有心理补偿作用的美食。大陆有的烹饪专科学校还设有小龙虾的专门课程,在江南地区已经形成一条基层民众生活中极有份量的产业链。有台湾民众说,吃起来味道像台湾的烧酒螺,一样带点腥味,没什么肉,口味很重。
由于现在龙虾养殖技术发达,产量不断攀升,但似乎仍赶不上需求。近年疫情打乱了各个产业链与运输环节,许多昂贵的海鲜食材价格下跌,正可以趁机大快朵颐,以近期物价上涨快速的势头,恐怕亲民价格也维持不了多久了,喜欢龙虾美食的人得好好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