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4名儿童确诊新冠后多个器官发炎!专家:儿童染疫后果可能很严重(组图)
本文综编自诗华日报、美联社、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自冠病爆发以来,新加坡通报4名儿童染冠病后出现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医生指出,这种罕见的炎症是儿童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所致,通常在冠病染病后两三周的康复阶段才会出现。
此前美国得克萨斯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尤其会给儿童带来严重的继发性疾病。
新加坡4名确诊儿童出现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卫生部6日发文告说,新加坡有超过8000起儿童冠病病例,其中4起出现与冠病相关的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简称MIS-C)。
MIS-C可导致身体不同器官发炎,包括心脏、肺、肾脏、大脑、皮肤、眼睛或胃肠,症状包括持续高烧、呼吸困难、头痛和腹泻等。
百汇癌症中心儿童血液和肿瘤学专科高级顾问李志伟医生解释,MIS-C属于免疫系统失调,是身体感染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所致。
根据卫生部文告,这些小病患是在冠病康复几周后才发炎,甚至有一名两岁大女婴是出院后两周又再因MIS-C入院,目前情况稳定。
李志伟说:“这种情况普遍出现在康复阶段,因此通常是在儿童染疫后两至三周后才会出现。”
他指出,MIS-C和川崎病相似,都属于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免疫系统反应过激,但MISC-C在亚洲地区比较罕见,川崎病稍微常见一些。
对于如何能更早发现儿童患MIS-C,他说,基因扮演了重要角色,即便儿科专家密切留意,也很难提早侦测。
李志伟医生强调,冠病症状对孩童来说一般短暂和轻微,家长无须过度惊慌。“家长在孩子居家康复时应注意他们体温、呼吸和进食状态,如果发烧超过四天、呼吸或心跳急促、或进食困难应马上求医。”
年龄低于1岁儿童风险更高
美国广播公司(ABC)此前曾报道称,一位来自爱达荷州、名叫卡勒·乌斯里奇的父亲告诉媒体,自己12岁的儿子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几周内病情恶化。儿子被诊断出对新冠病毒有一种罕见的极端免疫反应,即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美国有数百名儿童有类似病症。
据乌斯里奇介绍,儿子高烧不退,关节肿大,某些脏器发炎。“他的脚肿得和我的一样大,眼睛红肿、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儿童心脏病专家Dongngan Truong认为,乌斯里奇的儿子得的是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能让儿童快速发病。专家称,这种症状的根源似乎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当接触到病毒时,免疫系统就会超速运转,释放出可以损害器官的化学物质,其症状包括发热、腹部或颈部疼痛、呕吐、腹泻、皮疹、眼睛充血和疲劳。
一项去年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的研究也发现,欧美各国有数百名孩童在疫情期间出现类似川崎病及MIS- C综合征。
据德国之声报道,患有多系统炎症综合症的儿童中,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占71%,其中60%的儿童因循环系统衰竭出现休克。将近90%的儿童在进行超声波心电图检查时,医生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患有心脏功能障碍。所有儿童都出现发烧,大多数儿童腹痛、或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十一名儿童死亡,占患者总数的1.7%,
年龄低于1岁、肥胖或是有其他疾病的儿童出现冠病后遗症的风险更高,这些家长应该格外注意。
伊丽沙白诺维娜专科中心儿科医生刘伟康说,MIS-C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受影响的器官,大多数病患血压低,因此须进入加护病房,要么用心脏病药,要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类固醇、和抗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药物。”
川崎氏病
新加坡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去年疫情期间本地患川崎病的儿童病患人数减少,相信与戴口罩、安全距离和人们留在家中等防疫措施有关。
这项由竹脚妇幼医院儿科内科部门传染病专科展开的调查,对2017年至2020年患上川崎病、感染尿道发炎和冠病的儿童人数进行比较,发现2020年有126名病患因川崎病入院,比2017年至2019年的每年平均173名病患少了27%,2至5岁的病患更是少了45%。
研究人员也将他们同冠病入院病患比较,发现两者没有关联,川崎病患者都未感染冠病,当时也未发现有MIS-C病患。
所谓的川崎氏病也表现出类似于多系统炎症综合症的临床症状。该疾病通常也与感染新冠病毒有关。与多系统炎症综合症一样,这种疾病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就已为人所知。日本人川崎富作(Tomisaku Kawasaki)于1967年就对这一以其名字命名的疾病做了描述。距他发现这种综合症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是病因至今不详。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体内也会出现强烈的炎症反应,发烧超过38.5度。哈斯说,川崎氏病和多系统炎症综合症的区别主要是疾病的程度不同。川崎氏病影响的器官不多。病人通常是发烧,肝脏功能受到影响。而多系统炎症综合症通常也累及肾脏、肺和肝脏功能,血液检测指标也显示出炎症反应,白细胞数量增加。''
对患者采取使用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该疗法已被证明对治疗川崎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