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裸照还求包养?父女不堪入目聊天记录曝光,网友不淡定了(组图)
01
今天要谈的这个事情简直闻所未闻,留学生女儿大骂北大毕业的父亲“恶心玩意”,还把父亲的照片上传到网上去,请网友人肉和网暴,而原因,仅仅是父亲没多给她五十欧元。
一切要从下面这份聊天记录说起。
女孩今年23岁,目前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留学。
十月的某天,她通过父亲的信用卡先后消费14.83欧和44.52欧,在和父亲的约定中,信用卡主要用于救急,能花到这里的钱,说明女儿已经耗尽了生活费。
出于担心也出于节俭观念的教育,女孩的父亲前来询问。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西班牙和中国六小时时差,选择早晨4点拨打视频通话,可能也是怕耽误到女儿休息。)
女儿给的解释是:
转账出现延迟,生活费还没有到账,信用卡的钱被拿来买了生活用品。
听上去倒也说得通。
但父亲的担忧恐怕也不是一时兴起的,从描述来看,女儿花钱长期大手大脚,没有消费计划,每月1万元的生活费仍然会超支。
可这个家庭却明显在经济上力不从心,供养女儿留学的压力非常之大。
父亲几次低声下气地劝诫女儿理解:
“工资到账当天,给了你11000元,
爸爸的工资已经所剩无几了。”
“爸爸51周岁了,已经老了,没有能力一直养你。”
沧桑与无奈的语气,听得人鼻酸。
女孩却仍觉得自己的消费都是必须,父亲无理找茬。
一方是好言相劝,一方是气急败坏,父女间的矛盾在文字下汹涌流动。
但倘若仅止于此,也不过是败家女儿和老父亲的一次寻常争吵。
教育孩子嘛,也不是一蹴而就,不至于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料想不到的是,这位女儿竟然将聊天记录发到了好友群里。
不单想朋友为自己撑腰,还拿不堪入目的字眼,辱骂父亲:
“用了50欧元就跟我大清早的吵架,恶心XX玩意。”
视父亲的无力和心酸为卖惨,侮辱性地称呼:
“老家伙,养不起本仙女当年就别生啊。”
变脸之快,令人咋舌。
父亲为了她的学费节衣缩食,晚餐仅有稀粥小菜。
拿着父亲钱挥霍的她,却乖戾抱怨自己饭吃得营养不够均衡:
伸出手要钱,放下手骂爹,只能说见过养不熟的白眼狼,没见过当米虫还这么理直气壮的。
02
聊天记录曝光后,很多人都怒了。
23岁还如此巨婴,吸血父亲毫无惭愧之意,这不光是缺乏独立能力的问题,还是价值观的严重错位。
说一万元不够用,只能满足日常所需?
不少留学生都现身说法,人民币月均一万(欧元约1300欧)已经是极高的消费水准。
在英留学生说:4000元就能过得很富裕。
留德的网友说:每月也就1000欧。
在西班牙最贵的城市巴塞罗那读书的学生:一个月五千块,完全够日常花销。
而在非首都的西班牙萨拉曼卡,物价可能还要再低一点。
更直观点说,1000欧,已经是当地小中产家庭全家的月支出了。
即便偶尔几次超支,在不影响学习进度的情况下,有手有脚,打一些零工也基本能回转。
所以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女孩说谎了。
她并非只有喂饱口腹、裹暖衣身的基本消费。
这点,也可以从她的朋友圈看出端倪。
不是买包、逛商店,
就是晒美食和最新款手机。
吃着哈根达斯,垂涎嫉妒店内的有钱人。
五光十色,物欲交错的腔调,彰显着照片背后之人的势利拜金。
留学学业不知如何,这文不从字不顺的表达也实在难以让人和优秀画等号,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不良之习倒是沾染了八分。
将父亲勒紧裤腰带节省下来的钱,给挥霍了光。
督促爸爸工作,怎么好意思的啊?
图源:魔都囡
除却物质上的无度,网友更愤怒的,还是女孩对于父亲的言辞态度,出言不逊,不堪入耳,没有任何的尊重。
相较于父亲的好声好气,耐心涵养,着实让人寒心。
网友也顺势挖出了更多的东西。
原来她早先就曾开贴谩骂过自己的父亲,
还把咒骂的视频发布在了网上,刻意引来人流围观。
将未打码的照片配上大字,控诉父亲不给自己钱。
“我北大毕业,不愿供女儿读书”
跟母亲大抵是没有索要金钱的习惯,动态里涉及的很少,但唯有的几条还是破口大骂母亲:
“160斤的疯母猪”、“瘟猪”。
这还不是最过线的。
允诺的一万花超后,女孩自甘堕落,整天想着被人包养,以皮囊换钱,以色易物。
为了与父亲作对,请网友网暴生父,不惜发裸照奖赏。
我不为她惋惜,但我十分心疼她的父亲,倘若这位年过半百的父亲知道了,该有多难过。
给足生活费就是怕女儿有难处,怕为了钱误入歧途,却喂养出了一个无法自给自足的菟丝花,自我伤害,出卖人格。
03
家庭里是巨婴,社会上是麻烦。
女孩本人也不是无名之辈,去年,她就因为违反防疫规定而“出名”了。
当时疫情形势正严峻,她作为留学生在青岛入境,本应接受14天的隔离,她却拒绝配合,从大巴车上跳窗逃跑。
被防疫人员发现后强制隔离,她又几次三番的挑衅,因为不能吃肉,就在群里污言秽语、破口大骂。
不仅让同行的留学生难堪,也给防疫的工作人员造成了麻烦。
但结果呢?还是甩锅给父亲,把自私自利个性的形成归咎于父亲的“迫害”,细数了父亲的几宗罪:
被打码处均为女孩父亲的名字当真是如此吗?
首先,从她只言片语中,我们能拼凑出一个父亲的大致形象:
寒门出身,苦读上北大,后来南下上海工作,现在在一家杂志社就职。
工资应该不算太高,但穷家富路,女儿求学千里,父亲已经尽己所能给了她最好的物质条件。
其次,放弃高考参加专科预招,又离开大专去西班牙留学,虽确有父亲的安排,但女孩的成绩也是真的一般,可怜天下父母心,留学镀金不过想让她的第一学历好看些。
父亲或许曾在教育方式上有错,比如粗暴地伤害了她的宠物兔,对孩子加诸过高的期望。
但女儿也已成年,仁至义尽的父亲不是坐吃山空的资本。
理所当然的寄生吸血,为做巨婴而骄傲自得,平时自我意识过剩,出了事就推脱给父母和家庭,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04
也许是近两年对于原生家庭的审视越来越多,“没钱就别生孩子”的论调,深入人们心中。
与西班牙留学女孩同一天登上热搜的,还有位要母亲买手机的女儿。
母亲月薪3000,女儿却想拥有8000的手机。
母亲深谙欲望不断满足只会无限膨胀,拒绝为女儿购买。
女儿却很懂父母的软肋,贬损母亲:
“你废物,却要生下我来受罪。”
事情很简单,但因为涉及到最广泛的金钱与亲子关系要素,讨论一直很激烈。
大部分认为女儿说话太伤人,小部分猜测母亲平时教育就不耐心,女儿才会还嘴。
其他我们不予置评,仅就这句话来讲,分明是在推卸责任。
8000元的手机是必需品吗?
显然不是。
那么经济能力承担不起消费8000元手机的家庭,就不应该生孩子吗?
也毫无道理。
根本上是虚荣心作祟,导致消费观的畸形,推脱给父母“废物”未免太冤。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题,他们大多已经给了孩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条件,最多的爱。
他们或许物质上匮乏,精神上有漏缺,但这都不是被孩子当成垃圾桶的理由。
05
由于事情不断发酵,当事人也出面道了歉,承认存在不当的言语,并与家人达成了和解。
所以更多的人开始转向寻找父母的错误之处。
但其实无论是个人的堕落还是家庭的施压,比起一味地去找原因解释现在,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改变现在上。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成年后原生家庭的影响,并没有我们自己暗示的那么重要。
回观原生家庭固然有其必要性,那是一个人的来处,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长环境之一。
对于那些深受语言行为暴力伤害的孩子来说,找出原生家庭的缺陷,是他们放下负担,达到平衡,实现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可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审视原生家庭,不是为了甩锅,不是为了讨债。
倘若凡有不顺心的时候就追溯到家庭,那父母的不足是不是也可以追溯到再上一辈,上上一辈?
无限向前寻求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完美的父母。
相反,它是让你认识自己。
认识到自己从怎样一个起点开始,认识到这个起步并不能完全决定命运。
尤其是成年后,习惯、个性、品行的塑造已经不再是父母的课题。
未来会如何变化,是看当下有没有改变发生。
人最好可以通过一切努力,成为一个不必一切都甩锅给原生家庭的人,或者至少,也应该成为一个好坏选择都能自己承担责任的人。